描写美女的近现代史(求“世界近现代史”所涉及的女性人物介绍)

中国近现代四大才女中国近现代四大才(文才。狭义的才女)女是:庐隐、石评梅、萧红、张爱玲!中国近现代四大才(才能,才学,学识。广义的才女)女是:三......

描写美女的近现代史(求“世界近现代史”所涉及的女性人物介绍)

中国近现代四大才女

中国近现代四大才(文才狭义的才女)女是:庐隐、石评梅、萧红、张爱玲!中国近现代四大才(才能才学学识广义的才女)女是:三毛、张爱玲、林徽音、陆小曼!
  所谓四大才女,其实指的是五四时期白话刚刚推广时对这种新文体运用比较出色思想认识较为深刻的四位女作家分别为:庐隐,石评梅,萧红和张爱玲。这四位有着似的出身,都是官宦家庭书香门第小姐其中以张爱玲最为显赫,她的外曾祖父是近代史上鼎鼎大名的李鸿章,堪为名门。
  四人之中庐隐与石评梅是至交好友,萧红的思想更为进步些,张爱玲则一生蜷于自己的心结里,从不肯对世情做些努力。庐隐出身于没落官宦家庭,其父曾为一县之令,她幼年丧父,母亲携一群兄弟姐妹归依舅氏,大概由于寄人篱下时难免苦楚的及庐隐的性格比较古怪,不为母所喜,这在她成年后的自序里曾详细描述过。
  石评梅的父亲是宿儒,且有着当时难得的不轻视女子识见,是他为石评梅打下深厚文学功底,又在其表现不凡时将之送至公立学堂读书从而为近代文坛上一位杰出女子的出现确立了最必要条件。石评梅的文字忧郁几乎篇篇皆为杜鹃啼血一般感觉,加之自身感情不如意,更令她的风格倾向于一种病态即使她在为北女师的遭遇不平时,为新时代女性呼喊时,也仍然带着柔弱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那依旧吸引人的。
  如果说石评梅有不禁风的感觉,那么萧红就是敢于硬性抗争的女子。她最重要成长部分是在商市街时那段经历,和萧军那么苦,却在苦里体会到了社会真正的赎世意念。如果没有萧军后来变心,二萧本可以是一段佳话的。萧军在她最困难时候出现,又灌输给了她最前卫的思想。然而终究是个不定性的浪子撒手离去。萧红因此爱情彻底幻灭,只是萧军留给她的影响却不可磨损。之后鲁迅接手照顾她的那段日子,又令她不只文笔上变得洗练,也使思想上有了成型突破。可以说,鲁迅在萧红的生命里是个师友的角色。也让呼兰河的历史拥有了一位值得骄傲女儿
  有趣的是,萧红与张爱玲的有些经历颇为相似,二者都是为抗婚而开始新生旅程的。不同的是张爱玲终究有位实力雄厚的母亲可以庇护,而萧红则是在孤身一人时乍离狼窝又进虎穴。王恩甲的始乱终弃,让萧红对人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祖父无力保护,更让她对封建制度及凉薄的亲情深恶痛绝但是她穷其一生还是没有放弃,努力绽放着生命。一直歧视中拼搏生存直至流落异乡被误割喉管时才喊出了最无奈的一句:半生遭尽白眼不甘,不甘。以后世眼光来看,四大才女中,萧红无疑是最杰出也最坎坷的一位。
  张爱玲曾戏言一生有四大恨:海棠无香,鲫鱼多刺等等。然而这都不是真的,她心头真正要恨的,大概只有和胡兰成的那一段缘分吧。前面那些毕竟都是贵族小姐脱离不了身份的无足之语,只有在说出:低到尘埃这样句子时,才是这一直都自视甚高的女子欢喜真情。然而也终究是断了,断在胡兰成的含笑翩翩里,却留给她一辈子记忆每每在翻看她后期的那些短文时,总感觉到这女子不愿流俗却隐晦孤独心境表面上她对一切享受,没什么遗憾可言,然而就是孤独。不肯放下也不肯投入态度令她遗世高出众人,也活活禁锢了自己的生命。白流苏是张爱玲笔下的一个人物,甚至可以代表了她某一部分,但由她眼中看出去的,终究是透彻透明绝望而在混乱中才可以有不圆满结局。这大概才是张爱玲真正的思想:灰色害怕失败女人
  庐隐的性格刚强如梅,一直都是扮演照顾石评梅的角色。她在湖上而居的那段日子,应该是最快乐的。虽以鬻文字为生,李唯建的陪伴却令她感觉到了生命最大的意义。礼佛闹世,这样潇洒的庐隐,是其他三位无法得到的一种境界此间她的文字因受李唯建不拘陈规的影响,也不再如前般只是在爱情和细腻事物上驻足,渐渐转变国家乃至世界望眼,由此展露出时代特色尖锐的思想,从而也使文坛中的女性出现了亮眼的一隅。庐隐的著作风格一如本人,清矍爽朗,不肯过悲,尽管常常要在写作陷入低沉里面去,但那只是一种需要而已,并不是真正灰色。如她这样的女子,是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向困境低头的。
  纵观四大才女的命运,无论文笔和思想有多么出色,却都因那个时代的烙印而算不得圆满。萧红有子夭折,张爱玲一生未嫁,庐隐虽有如意郎君却嫌相伴太短,石评梅厚土高天,生生送掉了爱人性命这些,在念起她们后人眼里,免不了要是遗憾,但换另一个角度想,若不是这些磨练际遇或许四大才女也就不再是四大才女,未必凌驾于时代之上,而也许就是她们的出色和特异,才导致与众不同悲凉命运。但不知这些特立独行魅力容华的女子,在她们临去之时,心里想到自己时是不是也要有嗟意。

我想知道,中国近现代十大女人是谁了?

记得好像邓丽君也是其中一位,其他的很模糊记不清了。
NO1: 传奇才女张爱玲张爱玲,现代女作家。笔名梁京。1943~1945年发表了《茉莉香片》等小说,代表作有《传奇》、《流言》等。抗战后,改行编写电影剧本,后居美国。自出道后,盛名至今不减,"张迷"遍布全球古人云:传奇者,因奇而传。事,无奇不传。对于传奇,张爱玲有自己的说法:书名则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寻找普遍人,在普遍人里寻找传奇。其实,传奇无需寻找,张爱玲其文其事便是了。都市千般繁华下的满目苍凉温柔富贵中的凄情哀婉,张爱玲的笔宛若金针,貌似漫不经心描龙绣凤实际上却将字字句句都刺在了你的心上。   NO2:流浪者三毛    为了寻找故乡,寻找梦中的橄榄树,三毛找遍了全世界。短暂的一生中,三毛向来觉得自己是芸芸众生里的一分子,她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将心固定下来地方,她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的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事情来。不过三毛有这样一句话:"人生苦短,不喜平淡。"的确,三毛是过得极不平淡,甚至可以说是惊世骇俗。她逃学、苦恋、远走高飞、遁入沙漠。。。。。。以及最后自断生命,她大喜大悲、有泪有笑。   NO3:第一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被誉为近代第一才女。林徽因既是诗人、作家、又是教授建筑学家,不但风华迷倒众人学究深厚也令钦佩不已,她的很多思想深入到了文学、艺术建筑至于哲学思考中,自30年代以来,她在诗坛和建筑界便双负盛名。她所学并非文学,却对语言艺术有着天然敏感,使其诗文皆能感人所未感,另辟一番新意。徐志摩视她为"唯一灵魂伴侣。"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形容宛如"人间四月天",可见其才貌出众,人间罕有。   NO4:才艺双全陆小曼   徐志摩曾描述她:一双眼睛说话,晴光里漾起,心泉的秘密。刘海粟全面准确评价说:"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的特色;写文章,韵籍婉转,很美,又无雕凿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 NO5:与爱同行冰心 如果说有谁在漫长的一生中始终拥有一颗如冰雪般晶莹剔透、不染丝毫杂质的心,那么这个人就非冰心莫属了。"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途点缀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哀。"这就是冰心一生的哲学--她终身身体力行的哲学。冰心之所以用爱来回馈社会,是因为生活在爱的世界里。NO6:乱世倾情丁玲   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战士、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革命文学家。1951年其著名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斯大林文艺奖。丁玲的一生坎坷的一生,但总有许多关心丁玲的遭遇,对丁玲的逝世,许多国外知名人士都极为关注。法国作家苏珊娜-贝尔娜的唁函是:"她永远那里!"是的,丁玲不会死,她永远在人民的心里。 NO7:凄苦红尘萧红   她的一生是反封建的勇士的一生,但在个人生活却是一个弱者。"我是一个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稀薄的,而身边累赘又是笨重的!"萧红去了,她的一生留下了无数闪光的文字,也留下了无数个谜,正是"何人绘得萧红影,望断青天一缕霞。NO8:浪漫女作家庐隐   李大钊说:"她那顽强反抗精神是可贵的,如果用于革命多好啊!"在"五四"女作家中,庐隐是创作小说最多的一位。而且她的创作速度非常快,从不打底稿。所以在她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她以旺盛热情笔耕不辍,留下了大量小品文游记杂文等等。虽然庐隐主观上是要求前进的,虽然她具有男人气质,但她毕竟是一个女人,她对现实的认识是模糊的,因此她找不到希望,最终带着对人世间的失望而魂归天国,去寻找她理想中的庐山隐。  NO9:风流才女石评梅   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杯净土掩风流。石评梅是"五四"时期活跃于北京文坛的著名女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地位,她的诗歌散文尤其为人称道。她26年的短暂生涯中,不仅留下了独特的文学作品,也留下了深沉的爱情乐章。"石评梅的一生,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凄艳的长诗,是一部恸人魂魄哀怨悲剧,是坎坷悲艳的一生。"   NO10:学林人瑞苏雪林 "我是只蝴蝶恋爱应该是我全部的生命,偏偏我在这个上仅余一页空白。"苏雪林漫长的一生,曾因为婚姻不幸而痛苦过;也曾因为研究的的成果欣喜过。因为坚持了自己独到治学方法,苏学林才有了善于"发现"的眼光,才能揭开一个个文学史上的千古之谜,从而被称为"学术界的福尔摩斯。"

求“世界近现代史”所涉及的女性人物介绍

叶卡捷琳娜二世
俄国女皇(1762~1796)。阿列克谢耶芙娜,原名索非亚弗雷德里卡奥古斯塔( II )(1729年4月21日出生于德国斯特丁,1796年11月6日逝世于普希金)。在位期是1762年至1796年。原名索菲娅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
在俄国历史上,叶卡捷琳娜女皇与彼得大帝齐名,这位俄国女皇,原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给俄皇彼得三世。1762年参加宫廷政变,登上皇位。她对外两次同土耳其作战,三次参加瓜分波兰,把克里木汗国并入俄国,打通黑海出海
建立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俄罗斯帝国。她的政绩卓越,一段段令人目不暇接的情史更成为一代代史学津津乐道的话题。
叶卡捷琳娜女皇,德国人,14岁随母亲来到俄国,在一场政治婚姻中嫁给了俄国女皇叶丽萨维塔的外甥彼得,并皈依俄国东正教,成为俄国王位的继承人。
当叶卡捷琳娜与其母的马车奔驰东欧平原的驿道上时,可能未来充满期望,当从小熟悉宫廷倾轧的她,对未来将要面对的复杂的宫廷生活显然也有足够心理准备。到莫斯科之后,叶卡捷琳娜很快就被定为皇储配偶,但接下来的18年对她来说并不轻松。叶丽萨维塔女皇对她时冷时热,使她更加痛苦的是她的丈夫彼得是个身体嬴弱,意志薄弱而又怪戾的人,宠爱自己的情妇经常羞辱叶卡捷琳娜。在这期间,叶卡捷琳娜自称“无时没有书本,无时没有痛苦,但永远没有快乐”,在书本中积累知识同时偷偷组织了一个小团体,以她的情夫格里哥利••奥尔洛夫五兄弟为首近卫军青年军官,成为支持她的铁腕力量。 1762年,彼得三世被杀,叶卡捷琳娜迅速登上俄国女沙皇宝座,自此大刀阔斧,力行革新,掌控与操纵这个以男性为主的世界达三十多年之久。因治国有方、功绩显赫,其才干名气闻名海内外,成为俄国人心目中仅次于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被尊称为“叶卡捷琳娜女皇”。
1762年,女皇叶丽萨维塔去世正在怀孕的叶卡捷琳娜不敢轻举妄动眼睁睁地看着她的丈夫兼死敌彼得登上了皇位,成为沙皇彼得三世。彼得三世上台之后一系列令人目瞪口呆行动终于将自己逼上了绝路。他下令在“七年战争”中形势大好胜利在望的俄罗斯军队停止战斗退出所占的普鲁士土地,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签订和约,只因他是腓特烈二世的崇拜者,还准备“亲自率领一部分军队,听从腓特烈二世的指挥”。在国内,他要俄罗斯人改信路德教,宣布信东正教人为教徒没收东正教会财产结果自然是人心思变。在奥尔洛夫兄弟搜趣网和哥萨克首领拉祖莫夫斯基的帮助下,叶卡捷琳娜发动政变,成功夺取皇位,囚禁了彼得三世,几天后,彼得三世神秘死亡经过18年的忍辱负重,叶卡捷琳娜终于等来了这一天,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大帝国的主人
1729年5月2日生于奥得河畔的什切青市(今波兰境内),1796年11月17日猝死于皇村(今普希金市)。父亲是德意志安霍尔特-策尔布斯特王族职业军官,母亲是德意志霍尔施坦戈多普王族的公主。1745年8月,同俄国皇位继承人彼得大公,即后来的彼得三世结婚,改名为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彼得三世执行亲普鲁士方针损害俄国利益引起了贵族的不满。1762年7月9日,叶卡捷琳娜发动宫廷政变,处死了彼得三世,登上了皇位。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对内政方面力图加强贵族官僚的国家机器扩大贵族特权维护发展农奴制。60年代,自诩开明君主”,实行开明专制,同伏尔泰、狄德罗等西欧启蒙思想家保持通信联系。1767年,她召开了新法典编纂委员会,并为这个委员会写了《圣谕》,标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镇压普加乔夫起义后,转向公开反动统治。1775年,颁布“全俄帝国各省管理体制敕令”,加强了贵族在各地的权力。在被征服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强制的俄罗斯化政策。1785年颁布《御赐贵族特权诏书》和《御赐城市特权诏书》,使贵族成为社会上的特权阶级,在一定程度提高市民经济政治地位。在位期间,她将农奴制度强加给乌克兰人;赐给贵族以大批土地和农奴;先后颁布地主有权放逐农民,农民必须服从地主的诏书,使农奴制度发展到顶点
在对外政策方面,为实现其夺取世界霸权计划,对土耳其发动了两次战争(1768~1779、1787~1791),打通了黑海口侵占克里木半岛在内的黑海北岸广大地区。1788~1790年同瑞典进行了战争。伙同普鲁士、奥地利,于1772、1793和1795年3次瓜分波兰。侵占了立陶宛、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的大部分土地,置格鲁吉亚为保护国,俄国版图由此扩大了67万平方千米。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力图组织反法联盟积极参与欧洲君主国镇压法国革命,在俄国历史上开创干涉欧洲革命的先例,使俄国成为欧洲宪兵
在波兰问题上,叶卡捷琳娜采用循序渐进策略首先在1763年操纵波兰选王会议,将她的情夫波尼亚托夫斯基扶上波兰王位。1772年,俄国与普鲁士、奥地利第一次瓜分波兰,得到了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的一部分。波兰爱国人士进行了灭亡前的反抗,1791年,爱国党通过了《五三宪法》,宣布废除自由选王制和自由否决权,结果遭到俄普两国的联合打压,叶卡捷琳娜的军队攻占华沙,宣布《五三宪法》无效,并与普鲁士一起签订了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议,得到西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立陶宛的一部分,在1793年波兰的最后一次议会上,在叶卡捷琳娜军队的刺刀下,以“沉默表示同意”的形式通过了这个被宰割的协约。叶卡捷琳娜本来可能想为她的情夫保留一个傀儡王国,但1794年波兰救亡起义风起云涌,在联合普奥两国镇压了波兰起义后,为免夜长梦多决定第三次瓜分波兰,使这个国家彻底从地图消失。三次瓜分波兰,贪婪北极熊共分得4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彼得大帝在位时期没能完成打通黑海出海口的愿望,土耳其始终是沙俄头号假想敌。但叶卡捷琳娜时代对土耳其的战争进行得出人意料顺利。1768年,在俄国挑逗下,土耳其对俄宣战,本来被认为是一场势均力敌较量,却呈现出俄国一边倒的优势,在多瑙河、克里木、高加索和爱琴海四条战线大获全胜,在1774年的和约中,土耳其除了割地赔款之外,还被迫承认克里木汗国独立(后为俄国吞并),并承认俄国商船可以自由出入黑海的出海口。
土耳其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双方都在备战。1787年两国战争再次爆发。这一次,俄军在苏沃洛夫(此君后来在与拿破仑的战争中还要大显身手)率领下赢得更加彻底,著名的伊兹梅尔一战中歼敌2万多。土耳其再次以失败者的身份签订和约,割让南布格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的土地,并承认克里木纳入俄国版图。曾经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沦为任人宰割西亚病夫过程中,叶卡捷琳娜是最大的催化剂
在第二次俄土战争中还有个小插曲,瑞典“演员国王”古斯塔夫想乘机偷袭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结果大败而归。瑞典、波兰和土耳其一直是俄国在欧洲扩张的三个主要对象,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取得全胜。
望着大大扩张了的俄国版图,叶卡捷琳娜豪情万丈地说:“假如能够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
叶卡捷琳娜早年曾读过许多西欧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在流行“开明专制”的时代,她也使自己成为这一时髦追逐者,即位之后与伏尔泰有过密切书信联系,还曾资助过狄德罗。她兴办各类学校提倡文学创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采取鼓励的政策,取消贸易限制等,但在沙皇这个专制主义宝座上坐热之后,她的思想逐渐改变了。
1773年由假扮沙皇彼得三世的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持续了一年多就被镇压了下去,而且未占领战略意义重要的大城市,但还是使女感受到了巨大震撼。她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如改“省,州,县”三级制为“省,县”二级制,并给予贵族更多更大的权力,1787 年颁布的《俄国贵族、自由和特权诏书》是集中体现,她也因此被称为“贵族女皇”。对此,虽然短期内有利于巩固统治,但从长期来看加剧了贵族农奴主和农奴两个阶级的矛盾对立,农奴所受的剥削压迫进一步加深。农奴制一直是俄国社会的一大痼疾,叶卡捷琳娜二世加剧了它并将这个棘手难题推给她的后代解决
叶卡捷琳娜二世事个成功的政治家外交家。她在位34年,是俄国农奴制度的黄金时代,此间俄罗斯国家的土地面积扩大了67万平方公里打开了通向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击败了俄国的老牌敌人土耳其和瑞典,还和普鲁士和奥地利一起瓜分了波兰,从而得到波兰46%以上的土地。但这并不能说明女皇本人是个战争狂人事实上,她赞助和支持俄国艺术的发展,反对愚昧落后,比西欧任何一位君主都更慷慨的资助哲学家和艺术家。伏尔泰形容她是欧洲上空耀眼明星另外,女皇还在狄德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对他施以援手。哲学家窘迫到不得不变卖自己的大量藏书获得生活费的时候,女皇资助了他几十万卢布买下了他所有的藏书,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在狄德罗去世之前不要让他和他的书分开,因为“这是一件最痛苦不过的事”。
日常生活方面,女皇也十分规律,而且待人和善。几乎所有伺候过她的内命妇都对她的人品交口称赞。叶卡捷琳娜有一位外国厨师,他做的饭菜不适合女皇的胃口,但女皇不忍辞退他,因此忍受了好长时间他的饭菜。某晚她到大厅找人帮她送信,结果发现侍从们正在大厅打牌,结果她吩咐其中一个去送信,然后自己坐下来继续打。
女皇的身体一向不错,但她丰富的夜生活很可能消耗了她太多的体力(俄罗斯的这种宫廷风俗在欧洲各国早就遍地RYknNO开花,尽人皆知了),1796年11月初的一天,女皇像往常一样享用了五分之一斤的咖啡豆煮出来的浓咖啡之后独自到换衣间去更衣。很长时间之后,宫女打开大门,发现女皇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她中风了。
1796年11月6日,叶卡捷琳娜在极度痛苦中结束了她辉煌的一生。她死前吩咐把一份诏书藏在首饰盒中,这份诏书很可能写着她死后王位的归属(那自然是亚历山大了),但这份遗诏被随即赶来的保罗大公烧毁。后者成了俄国的新皇帝
1801年,不得人心的保罗一世被刺杀,亚历山大大公继位,就是号称北方的斯芬克斯”的亚历山大一世。看来,女皇的最后一个寓言也实现了。

四大美女王昭君有怎样故事

关键还是在于促进汉匈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后,丰姿秀美,是历史上著名的美女,也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搜趣网 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景帝孙休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 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搜趣网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到达京城长安,为 掖庭待诏。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些破绽。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后来王昭群生了儿子名叫伊屠智邪师,呼韩邪死,又依匈奴婚俗,嫁给呼韩邪前妻的儿子复株累单于,又生了二女,长女卜居次,次女当于居次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
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www.souquanme.com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所作出的非比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题昭君图》诗云:“玉筋嘀红别汉京,天骄含笑拟长城旁人莫讶腰肢瘦,犹胜嫖姚千万兵)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王昭君的形象,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象征,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统计古往今来反映王昭君的诗歌有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现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汉、翦伯赞、费孝通、老舍等。
一千九百多年来生长在巴山楚水地区的一个山中女子—王昭君,竞引起历代文人心灵共鸣,把中国文坛搅得风雷激荡,这正是南方巴楚文化与北方华夏文化交汇的光环投射在昭君这个创作本体上反映出的夺目光彩,也是南北化合创的宠儿
新中国创建者之一的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为王昭君题写了一首七绝,此诗对历史的昭君作了总结性的评价,也对昭君的思想、见识、行动作了拔乱反正的赞颂。诗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从此,王昭君一抹满脸的泪水和愁云,以一个愉悦的民族的和睦使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团一致的愿望。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