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楞严经(佛教有什么描写地狱的书)

有哪些佛经可以看佛经有哪些?越多越好,能概述每本的内容更好弄的好的有10分+,《三藏》经典包涵了佛教精髓,它大概是圣经的11倍。,《经藏》(......

描写楞严经(佛教有什么描写地狱的书)

有哪些佛经可以看

佛经有哪些?越多越好,能概述每本的内容更好弄的好的有10分+
  《三藏》经典包涵了佛教精髓,它大概是圣经的11倍。
  《经藏》(Sutta--pitaka),《律藏》(Vinaya--pitaka),《阿毗达磨藏》,即最高对法藏(Abidhamma--pitaka)。
  《律藏》包含以下五部经典。
  1、《波国夷》-Parajika pali
  2、《波逸提》-Pacittiya pali
  3、《大品》-Mahavagga pali
  4、《小品》-Cullavagga pali
  5、《附篇》-Parivara Pali
  经藏》包括以下五部:
  1.《长部》--Digha Nikaya.
  2.《中部》--Majjhima Nikaya.
  3.《相应部》--Samyutta Nikaya.
  4.《增支部》--Angutta Nikaya
  5.《小部》--Khuddaka Nikaya,
  《小部》又有十五部书组成:
  1.《小诵》--Khuddaka Patha.
  2.《法句》--Dhammapada,
  3.《自说》--Udana.
  4.《如是语》--Itlvuttaka.
  5.《经集》--Sutta Nipata.
  6.《天宫事》--Vimana Vatthu.
  7.《饿鬼事》--Peta Vatthu.
  8.《长老偈》--Theragatha.
  9.《长老尼偈》--Therigatha. ’
  10.《本生》--Jataka,
  11.《义释》--Niddesa.
  12.《无碍解道》--Patisambhida.
  13.《譬喻》--Apadana.
  14.《佛种姓》--Buddhavamsa.
  15.《行藏》--Cariya Pitaka.
  《阿毗达磨藏》由如下七本书组成
  1.《法聚论》--Dhammasangani
  2.《分别论》--Vibhanga.
  3.《论事》--Dhatukatha.
  4.《人施论》--Puggala Pannatti.
  5.《界论》--Kathavatthu.
  6.《双论》--Yamaka.
  7.《发趣论》--Patthana.
  重点说下《阿毗达磨藏》:
  与简单明vKmaosO了的《经藏》相比,《阿毗达磨藏》在《三藏》中最为重要,最有意义,包含了深奥的佛法哲理。《阿毗达磨藏》是佛陀的最高教法,阐述了奥妙无穷的佛法精华。(8)
  有些学者认为《阿毗达磨藏》不是佛陀的言教,而是后来僧侣学者的详细展开和阐述。但就传统而言,《阿毗达磨藏》的核心部分可追溯到佛陀自己。《阿毗达磨藏》中一些措词的模型(9),如六部书(10)(除Kathavatthu一界论)里解说的善法(Kusaladhamma),不善法(akusaladhamma),不定法(abyakatadhamma)都是佛陀讲说,舍利弗尊者有幸详尽地阐发了这些论题。
  无论此伟大的作家或作家们是谁,我们必须承认,《阿毗达磨藏》是一部智慧天才的著作,这些智者能与佛陀媲美。这一点可以从描写各种因果关系繁琐而奥妙的真话(Patthana)和俗话(Pakarana)中一目了然。
  对于一个探求真理的智者,《阿毗达磨藏》是一必不可少的指南和理性方法。对于启蒙思想家和希望开发智慧,以佛教理想为生的诚实学者来说,他们可以在这里找到思想食粮。《阿毗达磨藏》不是肤浅的读者走马看花式的有趣读物。
  就意识、思惟相思惟程序以及精神财富而苫。当代的心理学,一如自身有限的空间,都被包容在《阿毗达磨藏》的范畴之内。但是,《阿毗达磨藏》不承认灵性实体或灵魂的存在。它讲的是没有灵魂的心理学。
  如果一个人把《阿毗达磨藏》当成一本现代心理学丛书来读,他可能会大失所望。它没有试图解决当代心理学家所面临的所有问题。
  《阿毗达磨藏》给意识(citta)作了诠释,以道德为标准,分析和分类了思想,列举了所有心智方面(cetas5www.souquanme.comka一心所)的内容,详细阐述了每一意识的构成,精确池描绘了思想的生起。思维瞬间只有在《阿毗达磨藏》中得到解说,在当今心理学中没有与之相匹者。这对学习心理学的人来说深具特别的诱力。与个人解脱无关,但能引起学生们或学者们兴趣等旁枝末节的问题,都被有意识的搁置在一边。
  《阿毗达磨藏》概括地讨论了物质存在,但不是针对物理学家而言。它解释了物质的基本单位、物质属性、起源,以及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但它又没有力图讲授物质与精神的系统性知识,对所谓有情的这两个相待的因素作了一番剖析,帮助人们认识物质的本来面目。因此哲学性在这些方面得到发展。以此哲学为基础,演发了一种道德体系,以期实现最终的目标--涅梁。正如罗斯戴维斯女士所说:“《阿毗达磨藏》论述了,一.我们所发现的,i.内在的,ii.外在的;二.我们希望发现的。”
  《经藏》包含了一般性的佛法,而《阿毗达磨藏》包括了最高佛法。
  绝大多数佛法的弘扬者一般都承认,若要全面的弄懂弄通佛法,《阿毗达磨藏》的知识至为重要,它是打开实话大门的钥匙。
  -----转自那烂陀长老
  《觉悟之路》

佛教有什么描写地狱的书

《地藏经》,《楞严经》,《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佛说十八泥犁经》,《俱舍论》,等等,许多佛教经典都有描写地狱。

为什么有些大乘经典有神话描写成分,而阿含经没有,我

南无阿弥陀佛


不是神话。而是告诉你六道,特别是天道,天人,天神,是什么样的,在告诉你真相,真理。


而XX党告诉你没有来世,没有天堂和地狱,XX党说这才是真相,那些是神话,你信谁?

显然是信教化了世人几千年从没有改变过的大智慧真理了。

====================================


净空法师---七道是仙道,仙道原本是分在天、修罗、人这三道里面vKmaosO,《楞严经》特别把他们提出来,单独说一道。



《楞严》讲世间法,讲得特别详细。通常大乘经上讲六道,《楞严经》讲七道。七道从哪里来的呢?六道我们晓得有天、阿修罗、人三善道;另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七道是仙道,仙道原本是分在天、修罗、人这三道里面,《楞严经》特别把他们提出来,单独说一道。《楞严经》讲七道的经文很长,说得比其他经典详细,特别是地狱道讲得最详细;地狱这一道文字几乎占七趣经文的一半。

佛为什么把地狱说得这么详细?

这是他老人家慈悲到了极处,惟恐我们不小心堕到地狱。地狱堕进去很容易,出来很难,因此讲得很详细,是叫我们小心谨慎,千万不要误堕地狱,入了非常非常的麻烦。佛菩萨虽然是大慈大悲,时时刻刻想救护我们,但是地狱众生不容易救护,诸位要是认真念念《地藏经》,就可以体会到一些。

西游记中取的真经是什么经

是大乘佛教三藏真经。

在《西游记》第八回,如来佛祖这曾经对这三藏真经有过具体说明:

——(菩萨)向佛前问曰:“如来有那三藏真经?”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

所以三藏真经指的就是《法》、《论》、《经》这三藏经 。而唐僧号三藏是唐太宗赐的,是因为菩萨说西天有三藏经,所以才指经取号,号作“三藏”。

扩展资料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的内容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西游记》呈现世俗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双重极权——皇权和神权,生存主体无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都被牢牢地桎梏,屈服于政权和宗教的二重宰制,在心理结构上集体无意识匍匐于皇帝和佛祖的脚下。显然,《西游记》的文本散发着与生俱来的国民奴性气味。

vKmaosO使是作为反叛偶像的“英雄”最终也不得不拜倒在象征高高在上统治形式的佛的“法力”之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游记

《西游记》里所取的经书是什么 经。

唐僧取的是大乘佛教三藏真经。

具体有:《涅槃经》四百卷,《菩萨经》三百六十卷,《虚空藏经》二十卷,《首楞严经》三十卷,《恩意经大集》四十卷,《决定经》四十卷,《宝藏经》二十卷,《华严经》八十一卷,《礼真如经》三十卷,《大般若经》六百卷,《金光明品经》五十卷;

《未曾有经》五百五十卷,《维摩经》三十卷,《三论别经》四十二卷,《金刚经》一卷,《正法论经》二十卷,《佛本www.souquanme.com行经》一百一十六卷,《五龙经》二十卷,《菩萨戒经》六十卷,《大集经》三十卷,《摩竭经》一百四十卷,《法华经》十卷,《瑜伽经》三十卷;

《宝常经》一百七十卷,《西天论经》三十卷,《僧祇经》一百一十卷,《佛国杂经》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起信论经》五十卷,《大智度经》九十卷;《宝威经》一百四十卷,《本阁经》五十六卷,《正律文经》十卷,《大孔雀经》十四卷,《维识论经》十卷,《具舍论经》十卷。

扩展资料: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

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

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

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