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描写生产(求诗经中关于打猎畜牧和农业生产的诗篇)

描写生产劳动的诗句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盛夏,天气又干又热,太阳光非常炽热,就像是燃烧的火焰。在这强烈......

诗经描写生产(求诗经中关于打猎畜牧和农业生产的诗篇)

描写生产劳动的诗句

赤日炎炎火烧
野田禾苗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盛夏天气又干又热,太阳非常炽热,就像是燃烧火焰。在这强烈的阳光烧烤下,田野里尚未成熟庄稼变成枯焦的样子。农夫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种植的庄稼将要失收,一年的辛苦落空以后没有粮食养活一家人,况且,还有沉重租税压在身上怎么能够下去呀?他们心里焦急万分,就像是开水在煮。
社会的农民生这样痛苦可是那些贵族豪门子弟,一点也不劳动。他们靠农民血汗养肥自己。炎热夏季,他们十分清自在扇子摇摇,潇潇洒洒
这一首古代民歌,用简单朴素的语言生动恰切的对比鲜明深刻揭示出农夫和公子王孙不同的生活状况和不同的思想感情反映封建社会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石壕吏
作者: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前途,独与老翁别。
秋浦歌
李白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诗词鉴赏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描绘。诗人以粗犷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体魄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象,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情感优美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放射异彩艺术珍品
---------------------------------------------------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古诗词鉴赏
蜜蜂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这可算是一篇寓言诗。诗中的蜜蜂就是封建社会中千千万万的普通农民。他们祖祖辈辈辛辛苦苦地劳动,可是劳动成果到头来却都被统洁者掠夺去了。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结句用反问式,说明辛勤酿蜜的蜜蜂,成年累月地劳动却劳而不获,这就暗示剥削者的不劳而获,使诗的寓意深刻、有力。
这首诗以洗炼的语言,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寄寓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诗经中最著名农事

《诗经》中较为重要的农事诗有:
1、《小雅信南山》
先秦:佚名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孙之穑,以为酒食。畀我尸宾,寿考万年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
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2、《甫田》
先秦:佚名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3、《大田
先秦:佚名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www.souquanme.com火。
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4、《臣工》
先秦:佚名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于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5、《丰年
先秦:佚名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求诗经中关于打猎畜牧农业生产的诗篇

豳风里的《七月》
其余的打猎的就多了去了,什么《叔于田》《大叔于田》的都是

《诗经》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诗经》的编定 风、雅、颂 用诗和传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 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 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 层人士,绝大部分不可考。时代如此之长,地域如此之广,作者如此复杂,显 然是经过目的搜集整理才成书的。《诗经》的编集,在先古籍中没有明确 记载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删诗”之说,透露了《诗经》作品来源 和编定的一些消息。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则是有史籍可考 的。《诗经》中当不乏这类作品。汉代人认为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 朝廷了解民情。这种说法是否确切,颇有争论。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 的创作,也未必没有采集来的作品。周王朝是否实行过采诗制度,虽不能确定, 但如无周王朝和各诸侯国乐官的参与,民间之诗很难汇集于王廷。因此,可以说, 《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 存下来搜趣网宗教了宴飨中的乐歌等。这些作品的编集成书,汉人认为经过孔子的删 定。事实上,早在孔子的时代,已有与今本《诗经》相近的“诗三百篇”的存在。 孔子对“诗”作过“正乐”的工作甚至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有些加工 整理。但说《诗经》由他删选而成,则是不可信的。整理编定《诗经》的人和具 体情形我们今天无从得知。可能周王朝的乐官在《诗经》的编集和成书过程 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大约公卿列士所献之诗,以及采集来的民间之诗,最 后都集中到王朝乐官手中,乐官掌管的诗一定很多,整理编选其中的一部分为演 唱和教诗的底本,是完全可能的。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诗”最初都是乐歌,只是由于古乐失传后人无法了解风、雅、颂各自音乐上的特色了。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 区的乐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 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周南、召南、豳都是地名,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余是诸侯国名,十五国风即 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国风中,豳风全部西周作品,其他少数产生于西周外, 大部分是东周作品。“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 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 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 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 微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周颂31篇,是 西周初期的诗。周颂不同于其他诗的体例不是由数章构成,每篇只有一章。鲁 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都是颂美鲁僖公之作,《泮水》、《閟宫》 体裁近乎雅诗,《有駜》、《駉》则近于国风。可见颂诗演变之迹。商颂5篇, 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类:《那》、《烈祖》、《玄鸟》 明显是祭歌,主要是写歌舞娱神和对祖先的赞颂。《长发》和《殷武》的祭祀意 味不浓,可能是一种祝颂诗,主要写商部族的历史传说神话。前三篇不分章, 后二篇分章,风格近于“雅”,可能比前三篇晚出。
《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编辑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 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左传》中大量记载了诸侯君臣赋诗言志的事例,他们以“诗”来酬酢应对,出 使专对,以赋诗来表情达意称引“诗”句,来讽谏戏戒,评论抒情,在上层的 人际交往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而诸子百家著述中引诗,也很常见。他们所 引用的“诗”句,往往断章取义。“诗”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具有实用价值,受 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孔子就很重视《诗》,曾以“诗”教授弟子,并对学“诗” 的重要意义和社会功用多方面的阐述。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 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 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 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 在西汉虽未被立为学官,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 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汉儒传《诗》,使《诗》 经学化,固然有对《诗经》的曲解附会,但汉代形成的诗教传统和说诗体系不仅对《诗经》的研究而且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农事 燕飨 怨刺 战争徭役 婚姻爱情 《诗经》 的现实精神
《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 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可以说是一轴巨幅画卷,当时的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
上古祭祀活动盛行,许多民族都产生了赞颂神灵、祖先,以及祈福禳灾的祭 歌。我国古代也特别重视祭祀,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 三年》)。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 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总之歌功颂德之作。 但这些作品也有其历史和文学价值。如被认为是周族史诗的《生民》、《公刘》、 《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 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生民》写始祖后稷的神异诞生和他对农 业的贡献。《公刘》写公刘率领周人由邰(今陕西武功)迁徒到豳(今陕西彬县、 旬邑一带),开始定居生活,在周部族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绵》写古公亶 父率周部族再次由豳迁至岐(今陕西岐山县)之周原,划定土地疆界,开沟筑垄, 设置官司、宗庙,建立城郭创业立国,并叙及文王的事迹。《皇矣》先写太王、 王季的德业,然后写文王伐崇伐密胜利的经过。《大明》先叙王季娶太任生文王, 文王娶大姒生武王,然后写武王在牧野大战。从《生民》到《大明》,周人由产 生到逐步强大,最后灭商,建立统一王朝的历史过程,得到完整的表现。五篇 史诗,反映了周人征服大自然的伟大业绩,社会制度原始公社奴隶国家转化,以及推翻商人统治斗争,是他们壮大发展的历史写照。因此,它们与后 世的庙堂文学有明显的区别。如《生民》这样写后稷出生时的神奇经历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 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灾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 祀,居然生子。
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履帝迹生子的神话,实际上是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的母系社会的折射。姜 嫄弃子的原因歧说很多。这种描写,使后稷的诞生,充满神话色彩人类童年纯真气质。他是感天而生,一出世经受种种磨难。后五章写后稷懂得耕作栽培五谷,在农业上取得很大成就,又创立了祀典。全诗不仅生动地写出了周人 始祖后稷一生的事迹,而且反映了由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的历史背景。其他祭 祖颂歌,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殷周时期的历史图景,以及人们敬天祭祖的宗 教观念,是特定历史背景、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美学观念的产物
我国农业有悠久的历史,很早就开始了农业种植活动,新石器晚期的仰韶文 化和龙山文化标志着农业的初步发展。周人将自己的始祖与发明农业联系在一 起,可见农业在周人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诗经》时代,农业生产已占有要地位。《诗经》中的作品,不仅在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上打上了农业文明烙印,而且产生了一些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农事诗。
周初的统治者极为重视农业生产,一年的农事活动开始时,要举行隆重的祈 谷、藉田典礼,祈求上帝赐丰收天子亲率诸侯、公卿大夫、农官到周天子的藉 田中象征性犁地。秋天丰收后,还要举行隆重的报祭礼答谢神灵的恩赐。《诗 经》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作品,就是耕 种藉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的祭祀乐歌。如《周颂丰年》是秋收后祭祀祖 先时所唱的乐歌,诗中这样描写周初农业大丰收的情景:“丰年多黍多稌,亦 有高廪,万亿及秭。”《载芟》、《噫嘻》中则写了“千耦其耘”、“十千维耦” 的盛大劳动场面。《诗经》中的这类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 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周初农业经繁荣, 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而像《七月》这样直接反映周人农业生产生活的作品, 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是《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此诗是风诗 中最长的一篇,共8章88句,380字。叙述了农夫一年间的艰苦劳动过程和 他们的生活情况。他们种田、养蚕、纺织、染缯、酿酒、打猎、凿冰、修筑宫室, 而劳动成果大部分为贵族所占有,自己无衣无褐,吃苦菜,烧恶木,住陋室,严 冬时节,填地洞,熏老鼠,塞窗隙,涂门缝,以御寒风。全诗以时令为序,顺应 农事活动的季节性,把风景物和农夫生活结合起来,全面深刻、生动逼真地反 映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诗中客观反映出农夫生活和贵族生活的悬殊差别,在 对当时农业生产、农夫生活的平铺直叙中抒发哀怨和不满,千百年后的读者, 不仅能了解到当时的农业生产和农夫的生活状况,而且能真切感受到他们的不幸 和痛苦。
《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 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如《小雅鹿鸣》就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后来也被 用于贵族宴会宾客。其第一章云: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 我,示我周行。
这样的欢聚宴饮,热闹祥和。群臣赞美周王,并进有益的治国方策。周代 上层社会,很多场合都有宴饮,燕飨诗正是这种社会生活的真实反击。周代是农 业宗法制社会,宗族相亲相爱关系维系社会的重要纽带。周之国君、诸侯、 群臣大都同姓子弟或姻亲,周统治者十分重视血缘亲族关系,利用这种宗法关 系来加强统治。燕飨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有政治目的。在这些宴饮中,发挥的 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诗经》中许多其RFFbbrCWpK题材的作品也都表现出浓厚的宗法 观念和亲族间的脉脉温情
宴饮中的仪式体现了礼的规则和人的内在道德风范。燕飨诗赞美守礼有序, 宾主融洽的关系;而对不能循礼自制,纵洒失德的宴饮,则是否定的。礼乐文化 是周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周代礼乐文化的载体。燕 飨诗以文学的形式,表现了周代礼乐文化的一些侧面。不仅祭祀、燕飨等诗中直 接反映了周代礼乐之盛,而且在其他诗作中,也洋溢着礼乐文化的精神。如《诗 经》一些作品赞美贵族阶层的才德容仪,颂扬温文尔雅谦恭有德的彬彬君子抨击失德违礼之辈不如禽兽:“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鄘风相鼠》)
产生于西周初期的燕飨诗,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映。西周中叶 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大量反映 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如大雅 中的《民劳》、《板》、《荡》、《桑柔》、《瞻昂》,小雅中的《节南山》、 《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巧言》、《巷伯》等等, 反映了厉王、幽王时赋税苛重,政治黑暗腐朽,社会弊端丛生民不聊生的现实。 国风中的《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 《鄘风相鼠》、《齐风南山》、《陈风株林》,或讽刺不劳而获,贪得无 厌者,或揭露统治者的无耻丑恶辛辣的讽刺中寓有强烈的怨愤和不平。这些 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的作品,是政治腐朽和社会黑暗的产物。在周室 衰微,礼崩乐坏,政教缺失,人伦废绝,刑政苛酷的时代背景下,公卿列士、贵 族大夫及社会各阶层人士,悯时丧乱,忧世忧生,以诗来针砭时政和社会弊端, 感叹身世遭遇。大雅中的怨刺诗,大多出自身份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作者,如《民 劳》、《荡》,旧说是召穆公谏厉王之诗,《板》旧说是凡伯刺厉王之诗,《桑 柔》则是厉王时大夫芮良夫所作。在对执政大臣的讽刺中,作者深怀对社会现实 和周王朝命运忧虑,以诗向统治者进言,以期起到规谏箴戒的作用。如《荡》 第一章直接谴责厉王,其他七章都是托文王指斥殷纣王的口吻讽刺厉王,借古讽 今,指责厉王强横暴虐聚敛剥削,高爵厚禄滥用威权政令无常;并告诫厉 王:殷鉴在夏,夏桀之亡国是殷纣王的一面镜子表明周鉴亦在殷,殷纣之亡国 又是厉王的一面镜子。大雅中的怨刺诗,针砭朝政情绪愤激,但讽刺有一定的 节制,带有更多的规谏之意,诗人面对国家前途黯淡的现实,试图力挽狂澜,但 对积弊已深、颓势已定的局面,又充满无可奈何悲哀
小雅中怨刺诗的作者,没有大雅作者身份地位高,他们虽然也是统治阶级中 的一员,在等级社会中却处于较低的甚或压抑的地位。因此,小雅中的怨刺诗, 不仅指斥政治的黑暗,悲悼周王朝国运已尽,忧国哀民,而且感叹自身遭遇。如 《节南山》是家父所作,讽刺周王用太师尹氏,以致天下大乱,太师尹执掌国柄, 却为政不善做事不公,不亲临国事,而委之于姻亚,欺君罔民,无所忌惮,以 致天怒人怨,祸乱迭起民怨沸腾,而他却仍不鉴察和警戒。诗歌的内容是专咎 尹氏,但末章说“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式讹尔心,以畜万邦。”其规讽所向, 又在幽王。诗人是把太师尹之乱政与幽王之昏愦联系起来了。《正月》是失意官 吏所作,揭露当时政治的腐朽,统治者的残暴怨恨上天昏愤,对小人充斥朝廷、 人民处于危难绝境熟视无睹,悲悼周王朝的沦亡。《十月之交》是日蚀和大地震 后,王朝官吏叙事抒情之作,讽刺贵族统治阶级扰乱朝政,以致灾异迭起,民不 聊生,国运将尽,并慨叹自己无辜遭受迫害、谗毁,处于孤立无援境地。《雨 无正》是侍御官所作,讽刺幽王昏愦,倒行逆施,群臣皆不尽职,但求保身。如 第二、第四章写正值天灾人祸之际,三司、诸侯并不尽力王事,群臣百官亦皆畏 罪不肯进谏,而自己辛勤王事,却受到谗毁。因此,诗人十分愤慨深切悲叹。 小雅中还有一些诗,直接倾泄对谗佞小人的怨恨诅咒,如《巷伯》就是寺人孟子 遭人谗毁后抒发愤懑之作。诗人愤怒地写道:“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 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由于遭受迫害,生活处境艰难,因此,在诗 中感怀身世,诉说人间的不平,如《北山》是一位士子所作,抒发其被繁重差役 压迫的不平和愤慨。第四、五、六章连用十二个“或”字起头的对比句,揭露大 夫分配差役不均,以及士在当时的处境和地位。小雅中的这些诗,针砭时政与大 雅有些诗相同,但更多的是将笔锋集中在奸臣佞幸者身上,言辞更为激烈,情绪 也更为怨愤。
国风中也有一些与“二雅”性质相同的作品,但与“二雅”中对宗周倾覆, 朝政日非,世衰人乱充满哀怨悲愤的情感不同,而是辛辣犀利地对统治者加以揭 露和嘲讽。如《魏风伐檀》对不劳而获无功受禄者甚为愤慨,提出质问:“不 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揭露了剥削者的寄 生本质。而《魏风硕鼠》则把统治者比作大老鼠,他们的贪残,使人民陷入绝 境,为了摆脱这种绝境,人民不得不逃往他方。国风中一些针对具体人,具体事 而发的讽刺诗,直接揭露了统治者的无耻丑行。如《陈风株林》讽刺了陈灵公 与陈国大夫夏御叔之妻夏姬淫乱私通。诗中并未从正面写此事,只是说陈灵公到 夏姬之子夏征舒封邑株林游玩,他驾车停息于株林,在株林吃早饭,说他本意不 是找夏征舒。言在此而意在彼,讽刺了陈灵公的可耻丑行。
《诗经》中有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 豪感,充满乐观精神,大雅中的《江汉》,《常武》,小雅中的《出车》、《六 月》、《采芑》等等,大都反映了宣王时期的武功。《江汉》是写宣王命召虎领 兵讨伐淮夷,很快平定了淮夷,班师回朝。宣王册命召虎,赏赐他土地、圭瓒、 秬鬯等,召虎乃作召公簋,铭记其事。《常武》写宣王命大将南仲征伐徐国,集 中歌颂了王师的威力。如第七章写王师行进迅猛异常,势www.souquanme.com不可挡,用一连串的比 喻,将王师的声威气概形象具体地表现了出来。又如《小雅六月》写尹吉甫 奉宣王之命,北伐玁狁并取得胜利的事迹。另外,秦风中的《小戎》、《无衣》 等,也是表现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斗志昂扬,情绪乐观的战争诗。《诗经》中 这类完全从正面歌颂角度所写的战争诗,不注重直接具体描写战斗场面,而是集 中表现军威声势,如《小雅采芑》写大臣方叔伐荆蛮之事,突出写方叔所率队 伍车马之威,军容之盛,号令严明赏罚有信。他雄才大略指挥若定,曾北伐 玁狁扬威,荆蛮因此闻风丧胆www.souquanme.com,皆来请服。《诗经》战争诗中强调道德感化和 军事力量震慑,不具体写战场的厮杀、格斗,是我国古代崇德尚义,注重文德 教化,使敌人不战而服的政治理想的体现,表现出与世界其他民族古代战争诗不 同的风格。
周族创造的是农业文明,周人热爱和平稳定的农业生活环境。因此,更多的 战争诗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如《小雅采薇》 是出征玁狁的士兵归途中所赋。北方玁狁侵犯周朝,士兵为保家卫国而出 征。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说明其所怨恨者是玁狁而非周天子。 诗人对侵犯者充满了愤怒,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犯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 戌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际无限哀伤。如末章云: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 悲,莫知我哀。
昔日离家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今日归来的悲凄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 说《采薇》还是对敌人痛恨之情和思乡自伤之情的矛盾体,《豳风东山》反映 的完全就是士卒厌战情绪了。出征三年后的士兵,在归家的途中悲喜交加,想 象着家乡景况和回家后的心情。“我”久征不归,现在终于脱下戎装,穿上平 民的衣服,再不要行军打仗了。归家途中,触目所见,是战后萧索破败的景象, 田园荒芜土鳖蜘蛛满屋盘旋麋鹿游荡萤火虫闪烁飞动,但这样的景象并 不可怕,更令人感到痛苦的,是家中的妻子独守空房盼望着“我”的归来。遥 想当年新婚时,喜气洋洋,热闹美好的情景,久别后的重逢,也许比新婚更加美 好?这里既有对归家后与亲人团聚幸福憧憬,也有对前途未卜担忧,整首诗 把现实和诗人的想象回忆结合一起,极为细腻抒写了“我”的兴奋、伤感欢欣、忧虑等心理活动。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得到了充分的 体现。
如果说在战争诗中,除了厌战思乡之情外,还有少数激奋昂扬之作的话, 《诗经》中的徭役诗,则完全是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厌倦了。无论是大夫为天子、 诸侯服役,还是下层人民为国君服役,都表现出服役者的强烈不满。《唐风鸨 羽》第一章: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 有所?
由于“王事靡盬”,致使田园荒芜,人民不得耕作以奉养父母,怨恨之极而 呼苍天,揭示出了繁重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诗经》中的战争徭役诗,不仅写战争和徭役的承担征夫士卒的痛苦,还 有以战争、徭役为背景,写夫妻离散的思妇哀歌。如《卫风伯兮》,即写一位 妇女由于思念远戌的丈夫而痛苦不堪,其第二章云: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女为悦己者容,所爱的人不在面前梳妆打扮还有什么意义呢?率真质朴地 写出了思妇内心的相思哀痛。《王风君子于役》也以思妇的口吻抒发了对役政 的不满。黄昏时候,牛羊等禽畜都按时回家,而自己的丈夫却不能回来即景生 情,因情寓意,在田园牧歌式的农村小景中,渗透了思妇的无尽相思和悲哀。
《诗经》战争徭役诗有丰富复杂的内容和情感取向,无论是颂记战功,叙写 军威,还是征夫厌战,思妇闺怨,在后代诗歌史上都不乏回响
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 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 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作品 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篇章
《诗经》中的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 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周南关睢》就是写男子女子的爱幕之情,前 三章表现了一个贵族青年对淑女的追求,和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心情。末二章, 想象若能和她在一起,将要“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种表现男女相互爱 慕的诗,《诗经》中还有不少。这种爱慕发展为两情相悦,便有了幽期密约,如 《邶风静女》描写男女幽会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情人既来,并以 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 美人所赠。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郑风子衿》则写女子对男子的思 念,这个女子在城阙等待情人,终未见来,便独自踟躇徘徊,“一日不见,如三 秋兮”的咏叹,把相思之苦表现得如怨如诉,深挚缠绵。这种对爱情的执著专一, 在《郑风出其东门》中,则由男子直接说出: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尽管在东门之外,有众多美女,诗人却并不动心,想到的仍是自己所爱的 那个素衣女子。
正是由于《诗经》中抒情主人公对爱情如此热烈执著,因而一旦爱情遇到挫 折,就感到特别痛苦。在《诗经》时代,男女爱情虽还不像后代那样深受封建礼 教的压制束缚,但已是“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齐风南山》)了。有时对婚姻自由的追求,也会受到父母的干涉。如《鄘 风柏舟》即是写一个女子要求婚自主遭到父母干涉时所发出的誓辞: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个女子如 此顽强地追求婚姻爱情自由,宁肯以死殉情,呼母喊天的激烈情感,表现出她在 爱情受到阻挠时的极端痛苦和要求主婚姻的强烈愿望
《诗经》中反映结婚和夫妻家庭生活的诗,虽不如情诗丰富,但也很有特色, 如《周南桃夭》,诗人由柔嫩的桃枝、鲜艳耀眼桃花,联想到新娘年轻美 貌,祝愿出嫁后要善于处理与家人的关系。而《郑风女曰鸡鸣》则写了一对 夫妻之间美好和乐的生活。诗以温情脉脉的对话,写出这对夫妻互相警戒,互相 尊重,互相体贴的感情,并相期以白头偕老的愿望。
但并不是所有的夫妻都这样温情缱绻。在男女不平等夫权社会,婚姻的幸 福对妇女来说,常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诗经》表现婚姻不幸的哀歌, 为数不少。《邶风绿衣》中那位“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的妇女,因妾得宠而 失位,无可告诉,只能在痛苦中煎熬。这类诗反映的是还维持着婚姻的形式和夫 妻的名义,处于失宠幽闭状态的不幸妇女的命运。另一类则表现婚姻破裂后妇 女被夫家休弃的悲惨结局,抒发弃妇的愤懑不平。《卫风氓》和《邶风谷风》 ,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怨恨和责难,是《诗经》弃妇诗的代表作。《谷风》 中那位妇女初来夫家时,家境贫困,经过辛勤劳作逐渐富裕起来,而其丈夫却 变了心,另有所娶,竟将其赶走。《氓》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 结婚到被弃的过程。全篇叙事和抒情相结合,巧妙地将事件过程和弃妇的思想情 感融为一体,在女主人悔恨地叙述自己恋爱、结婚和婚后被虐、被弃的遭遇中, 表现出刚强自爱果断坚决的性格。
《诗经》305篇作品包括的内容远不止于此,如《王风黍离》描写故国 之思,《鄘风载驰》抒发爱国之情,都是传诵千古的名篇。总而言之,《诗经》 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它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怪诞,极少超自然的 神话,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其他诗对时政世风、 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开了当时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的形象 画卷。《诗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