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当代仁人(求一篇作文《我心中的古仁人》)

当今社会什么样的人是君子?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君子是儒家所倡导的一种理想人格,也可说是儒家的一种核心价值,几乎与人之为人的“人”同一意义......

描写当代仁人(求一篇作文《我心中的古仁人》)

当今社会什么样的人是君子?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君子是儒家所倡导的一种理想人格,也可说是儒家的一种核心价值,几乎与人之为人的“人”同一意义。相近的还有“士”、“大丈夫”等等。如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行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君子有其确定标准。这标准的重点就在于“仁”。孔子尝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这意思是说,君子若去了仁,也就是失仁,或者不仁,那就名不符实了。所以人们常将君子,或者士,与仁或者仁人连在一起说,也就是“仁人君子”,或者“士君子”。
“仁”,孔子一言以蔽之,就是“爱人”。所以仁首先是我们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德性”,而同时也要发为见诸行事的“德行”。但也毫无疑问,德行是依于德性的,无德性就无德行。举例说,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之所以可起作用,就是因为我们自身有依其行事的德性,也就是能够自律自身依其指示而行事。这个“能够自律自身依其指示而行事”,就属于我们自身所固有的德性。有了这个德性,就能发相应的德行,红绿灯才能起作用。
德性是人而恒有的,但依其见诸行事,也就是发为德行,则确实可经验地观察,也确实可发现其中的历史性成份。德行可随历史变化,据此可说君子概念是包容了历史性质在内的。但从这一点却不可说君子概念自身也是有历史性的,或者说,君子概念是可随历史变迁而任意定义的。因为君子必能成就德行,而其德行又皆是依人而恒有的德性而有的,等等,这些都是确定的,是无可改的。
孔子又曾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大意是说,在现实中你不要太过忧虑或者担心社会不能给你相当的地位,而应该担心你自身立身社会的修养有没提高、有没足够。你也不要担心别人不知道你,而应当在能够为人所知的自身修养上下下功夫。这句话放在我们当代社会同样适用。人常说,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这里的“有准备”,就接近于孔子所谓“求为可知”,只不过前者较宽泛,通常是指为适应社会的各种具体的技能,而在孔子那里则更直接地是强调要加强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
这样看来,当代社会,与以往的任何社会一样,其实都并不缺乏志士仁人,或者君子。只要能从其行事中看出他中心存仁,我们就可说他是一位既可钦可敬又可亲可近的君子。若有人能孝养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公忠体国,乃至为民请命,等等,则其就是中心存仁,就是君子,就是仁人。即使只有其中一项,或者数项,我们同样也可就此一项或数项说他是中心存仁,是君子,是仁人。
仁,就是爱,就是公,就是仁义礼智信,就是温良恭俭让,而其之所以能兼百善而一之,就因为它是由我们体认到我们自身实是与宇宙万物为一体之后而获得确认的一种唯有我们人才能具备的根本德性。人类社会的道德,有序,与发展,等等,均赖之以建立。我们这社会不正是不乏道德,仍然有序,与不断发展的么?可见当代社会并不乏仁人,并不乏志士,并不乏君子。
所以,对于当今社会何为君子,我们既不必放低标准,也不必太过悲观,且无论是君子,或者仁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实际都是大有人在的。

有关古仁人的诗句或事例

1.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搜趣网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
仅附一首诗体现其“古仁人”之风:
病起书怀
【题解】
见《剑南诗稿》。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夏。是时,游在成都,被人攻讦而遭弹劾罢官,遂躬于田亩。春末夏秋之际,作者生病,虽生活愈加清贫,仍不忘恢复之意。于是病愈即写《病起书怀》二,以表其矢志不渝之爱国情。
【原文】
病骨支离纱帽宽,
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
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
夜半挑灯更细看。
2.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原名云孙, 字宋瑞, 又字履善, 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因父丧未受官职.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 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 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 以振奋人心, 并献御敌之计, 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 知瑞州等职. 咸淳六年(1270), 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 闻元军东下, 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 开赴临安(今杭州, 当时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 被派往元营中谈判, 遭扣留, 押往北就. 二月底, 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 夜亡入真州. 复由海路南下, 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 进兵江西, 收复州县多处. 不久, 为元重兵所败, 妻子儿女皆被执, 将士牺牲甚众, 天祥只身逃脱, 乃退广东继续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 同年十二月, 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 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 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 被押送大都(今北京), 囚禁四年, 经历种种严酷考验, 始终不屈. 于1283年从容就义, 年仅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其中诗作达百余首, 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3.杜甫
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祖藉襄阳(今 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审言之孙。自幼好学,知识渊博 ,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 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 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 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 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 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说饫死耒阳。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 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 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 ,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在 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 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 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有《 杜工部集》。(《辞海》1989年版)
【《旧唐书》文苑本传】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终膳部员外 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注:应为开元末)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注:应为右卫率府参军)。十五载,禄山馅京师,肃宗征兵灵武。 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注:时未尝到河西),谒肃宗于彭原(注:应为凤翔),拜右拾遗 (注:应为左拾遗)。房〔王官〕为布衣时,与甫善。时〔王官〕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
帝许之。是年十月,〔王官〕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王官〕罢相。甫上疏言〔王官〕有 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王官〕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辅乱离,谷食踊 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注:成州之上漏去秦州),自负薪采〔木吕〕,儿女饿殍者数人。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注:公不赴功曹之命,系代宗广德元年居梓、阆间事)。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注:武凡两镇成都,其在上元二年,则以绵 州刺史迁东川节度,兼除西川。至以黄门侍郎再帅剑南,乃代宗广德二年事),奏为节度参 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注:此在严再镇后,非上元也)。武与甫世旧,待遇 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 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公之去蜀 东行,以公诗证之,当在严武未卒之前)。
及郭英□(“刈”的左部)代武镇成都,英□武人,粗暴,无能刺谒,耐游东蜀,依高 适(注:时适已官京朝,不在东蜀,公亦未依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杨子 琳功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注:去蜀后居夔且二年,史漏),扁舟下峡。未 维舟而江陵乱(注:其时江陵无警),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注:自衡往郴,舟 泊耒阳耳,未尝寓居也)。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注:阻水不在岳庙),旬日不得食。 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注:当作大历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 耒阳(注:此说出于唐小说家,不可信,当以公诗正之),时年五十有九。子宗武,流落湖 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注:元氏撰墓系,无自耒阳之文),归葬于 偃师西北首阳山之前。
天宝末诗人,甫与李白齐名,而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有饭颗山头之嘲诮(注: 唐《本事诗》云:太白戏杜曰:“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 为从前作诗苦。”盖讥其拘束也。此诗太白集不载,不可信)。元和中,词人元稹论李、杜 之优劣,自后属文者,以稹论为是。
【《新唐诗》本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楚、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 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注:公献赋在天宝 十载)。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 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 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途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诸子, 至沉郁顿挫,临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注:三川县属〔鹿阝〕州)。肃宗立,自〔鹿阝〕 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载,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王官〕为布衣 交。〔王官〕时败陈涛斜搜趣网,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 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王官〕宰相 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礼。时论许〔王官〕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 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王官〕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 〔王官〕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 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 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鹿阝〕,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亲。从还京师, (注:孺弱饿死,乃天宝十四载自京赴奉先时事。若往〔鹿阝〕迎家,则在至德二载)出为 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注:更以东都残毁,故乡不可归),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 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注:此二句当在“往依焉” 之下)。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 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登武床,瞪视曰:“严挺 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以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 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注:此说出《云溪友义》,不 可信。以公诗考之,严武来镇蜀,章彝已入觐)。武卒,崔〔日干〕等乱,甫往来梓、夔之 间(注:游梓乃宝应、广德间事,至是惟寓夔耳)。大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 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 酒,大醉,一昔卒(注:此段之谬,与旧史同),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 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浇 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亻全〕期等,研揣声音, 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沿袭。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为,人 得一概,皆自名所长。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馀。 残膏胜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已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 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 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当今社会,哪些人身上有哪些古仁人的影子?

古代仁人志士有哪些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二十五岁后,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三十六岁后,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五十岁后,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五十七岁终。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文天祥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第一名,翌年(宝佑四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中选吉州贡士,并随父前往南宋首都临安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宋理宗亲拔为第一,也成为权相贾似道门生,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但四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三年。后历任签书甯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职等。更被小皇帝宋端宗赵昰任命为右丞相。南宋在崖山海战的惨败后,文天祥文天祥被软禁在会同馆,决心劝降文天祥。元世祖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和降元的宋恭帝赵显先后来对文天祥现身说法,进行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后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后来因久不降元,被元世祖下令杀害,而文天祥杀身以成仁,其浩然正气万古流芳。
岳飞19岁时投军抗辽。妻子李氏。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或许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他死于南宋高宗年间,时年三十九岁。岳飞带兵,令出如山,赏罚分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是岳家军的口号,也是真实的写照。损坏庄稼,妨碍农作,买卖不公……斩!在古代,令出不行者斩,很多军队做得到,号称损坏庄稼买卖不公斩的也不少,但真正做得到的,恐怕只有岳家军一支。所以岳家军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围观,“举手加额,感慕至泣”严格的军纪外,又有浓浓的温情:士卒伤病,岳飞亲自抚问;士卒家庭困难,让相关机构多赠银帛;将士牺牲,厚加抚恤外,还“以子妻其女”(部将牺牲后仅余孤女无人照料,岳飞让儿子娶她),李氏亦时常慰问将士遗孀。如此赏罚分明官兵同心的军队,自然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有哪些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志向令你惊艳?

最佳答案
屈原
屈原一生都奉献在改革上。屈原从小就怀 着振兴楚国的远大志向。他受到良好的家 庭教育和塾馆教育,饱览当时能够搜集到 的诗书。 楚怀王十一年,屈原由文学侍臣晋升为左 徒。这职务相当高,仅次于楚国最高行政 长官令尹,相当于后来的副宰相。这时候 ,屈原才22岁。 屈原在楚国政坛的崛起,他的一系列政治 主张的提出,在楚宫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老百姓拍手叫好,却引起了贵族势力 的一片恐慌。因为屈原的政治主张特别是 改革主张,跟楚国早年的改革家吴起有许 多共同之处,对旧贵族势力显然不利,对 楚国内部的亲秦派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两股势力的代表人物是令尹子椒、现后 郑袖、上官大夫靳尚和稍后的公子子兰。 他们结成死党,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用恶语中伤屈原。 怀王虽然对屈原十分赏识,但他性格中的搜趣网 另一面却表现为孤傲自大,头脑简单,无 一定主见。怀王经不起郑袖、靳尚一伙的 挑唆,一气之下疏远了屈原,撤掉屈原左 徒职务,任命他掌管王族三性事务,不让 他参与国家大事。从此屈原郁郁而行。 楚怀王三十三年屈原在政治上累遭挫折, 眼见亲秦派已经得势,趁着怀子棂柩运回 郢都,举国默哀致祭的机会,拼死揭露了 那批祸国殃民的亲秦派的罪行,遭到更沉 重的打击。他被流放了,标志着他的政治 生涯的结束 可以说屈原的一生都是个悲剧。他一生“ 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为何“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他把满 腔愤怒化为诗歌。著《离骚》、《天问》 、《九歌》、《九章》等作品20多篇, 抒发了他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向往光明 、憎恨黑暗的炽热感情。这些诗作如今万 古流芳。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克楚国郢 都,长期在洞庭湖流域过着流放生活的屈 原,深知楚国大势已去,他绝无回天之力 ,只好以身殉国,于当年五月初月怀石投 汩罗江而死,终年62岁。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 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 恶的悲剧。纵观他的一生,作为一位政治 家和改革家,他失败了。他的理想和事业 永远为后人所惋惜。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 想家和文学家,他成功了。他忧国忧民、 行廉志洁的人品被誉为后世楷模,他气魄 宏伟、辞章瑰丽的作品堪称世界文学殿堂 的精品,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 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 ,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近代 学者梁启超首推屈原为“中国文学家的老 祖宗”。郭沫若评价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 人”,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 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闻一多评价屈 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 民诗人的人”。《中国文学史》评价屈原 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评价屈原为“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2018-06-10

求一篇作文《我心中的古搜趣网仁人》

最近学了 《岳阳楼记》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要网上找不见的 我想借鉴借鉴不知道如何去写。
文1:
何谓古仁人
他是苍穹吗?广阔深远;他是大洋吗?博大雄浑。在那一片海天相接的地方,我们看到了辉鸿,回味着仁人那悠长的蕴味。 ——题记
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者不惑。古时尧舜治世,以仁义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之于仁。仁者,博爱。与智者、勇者相比,仁者归结为一,是一种欣赏和尊重,是博大与宽容,这不仅仅限于儒家所说的仁。
释迦牟尼好布施,常谓:布施一切,敌人要他将自己的头颅布施,他于是将自己的头颅给了敌人。一种悲悯之情,自然也便归之于仁,博爱之谓仁。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仁者,只要有一颗仁爱慈悲之心,每个人心中有一位古仁人,与生俱来的美好,人之初性本善。可以欣赏,发现仁爱,可以与仁人对话。周处曾经是三害www.souquanme.com之一,他认识到自身,发掘出自己心灵美好的一面,仁义之心油然而生,三害尽除。自身也在欣赏仁人中,价值得到升华。
不以喜怒制天下,在欣赏仁者中,我们似乎得到了一种旷达、闲适。宋代范仲淹感叹:“嗟夫!予未尝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从仁者身上,感受到才华和胸臆,努力和平静,以及从容超然和汲汲进取的精神。舜治天下,派禹平定了洪水,打退了虫蛇鱼兽,使民乐其所,美其实,华夏族蒸蒸日上。使天下相率归之于君子,长长者之道,于是万姓咸欢,四夷宾服。欣赏古仁人自身的道德、胸襟,不断向外延伸开拓,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欣赏之后见奇崛,回味之后见博大,欣赏古仁人,品味在悠久岁月中所飘流下来的古老和久远。他们那美好广博的胸怀中,弹奏着激动人心的旋律,刚劲而又缠绵,清丽而又浩瀚,一直回响在历史的潮流中,而其声也渐远渐无穷了。
欣赏仁者,回味博爱与宽宏,你会发现山顶背后的另一片海洋,你会探索到云端的另一片苍穹,在欣赏品味之后,那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寰宇大定的境界,即将迅猛而至!
文2:
古仁人之心
当代的人已经接受不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的胸襟了吧?尤其是14岁的孩子。故之二八年华,女子已到了出阁之年,男子也到了入仕之时,而当代,24岁的青壮年们,还找不到合适的报效祖国的方式。古今之别,如同天地之遐迩。
前日留了一个作文题,以是对《岳阳楼记》的总结:《我心中的古仁人》,旨在让学生对于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有生云:现代人吃酸杏,将自己的牙酸的连豆腐都不敢吃,几天也仅仅喝几口水,导致心情季度低落;而古人吃酸杏,同样算到牙齿,他们却不失落也不高兴,如同往常一样。这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了吧?因此古人的心理很难猜透,因为他们会像石佛一样,无肢体动作已经面目表情来诠释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古仁人之心的最高境界还不止如此,最高境界是连心情都不会改变。有人盲目的模仿,最终也只能是面不改色,而心理却或喜或悲。将心灵清静,才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根本。
所谓时势造英雄,乱世出枭雄。同样酸杏倒牙,孩童心无旁骛,则是童趣;老人口无硬物,则是迟暮之哀;春和景明之时,酸杏倒牙则是春天到来的标志;秋雨霏霏之时,则有秋景悲凉的意味。而于国破之时,忧国忧民之人必有亡国之痛,丧国之耻,一颗酸杏又能如何呢?如果可以重振河山,虽满口皓齿皆亡,亦无憾矣!呜呼,古仁人之心,如斯夫!而今之和谐社会,全民皆酸杏倒牙,故世之不乱,人之不仁也!
亦或,当全天下的人都可以腾出自己的心情,为一颗杏儿改变,享倒牙之痛、之愁、之趣时,也就说明国泰民安了吧,而此时,仁人们也就可以享酸杏倒牙之或悲或喜了吧!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哉!呜呼!而人非神也,有天数制约,邓主席为了香港回归殚精竭虑,又如何,最后还是没有实现:“走一走,看一看”的夙愿。
当官的若是可以做到“与民同乐”已是万民之福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谁敢痴?追求完美已是一种境界,而完美确实可遇而不可求之神物了吧!
故古仁人之心,只限一个古字,亦或是特定时代的特定产物吧!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