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描写田园牧歌的诗(山水田园诗有哪些)

关于田园的古诗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杜甫描写田园牧歌的诗(山水田园诗有哪些)

关于田园的古诗

王维的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新晴野(一作晚)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早春行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
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
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
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
玉闺青门里,日落香车入。
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
忆君长入梦,归晚更生疑。
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
来几首孟浩然的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孟浩然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www.souquanme.com相喜得,毕景共谈笑。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耶溪泛舟」孟浩然
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武陵泛舟」孟浩然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田园作」孟浩然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仔细品味,这些诗或多或少有着共同的特点。
首先,都对山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给予了其他诗人作家无法企及的关注,且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山水田园诗的知识点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一、山水田园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热爱。①王维《积雨辋川庄作》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②储光羲《田家杂兴八首》。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 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①《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②《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 《过香枳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山水诗特点
  思想内容:
  1、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如杜甫的《望岳》。
  2、描写秀丽的风光,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或表达隐居情怀,如孟郊的《望终南山》
  3、描写羁旅愁思或怀才不遇的不幸遭遇,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二、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漠漠水田”、“ 白鹭”、“ 阴阴夏木” “黄鹂”四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四个意象渲染了宁谧清幽的环境氛围,将积雨之时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表达诗人由衷的喜爱之情。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理解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拨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远、近的变化。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听觉角度:①动静结合 例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②以动衬静 例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王维)
  视觉角度: ① 绘形、绘声、绘色 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色彩映衬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4)运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等
  5)运用炼字技巧: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6)运用描写技巧:①工笔 例如《绝句》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②白描 例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代田园诗的资料

与范成大的田园诗作比较,有什么不同
田园诗作为唐诗的一个重要题材,历来较受关注。
二十世纪以来,学界对唐代田园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
成绩和突破,因此有必要对其基本情况作一回顾总结,对
日后的进一步研究当不无裨益。为方便起见,本文主要
就新中国成立以后近六十年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和评
述。①
近六十年唐代田园诗研究的基本历程
近六十年来,唐代田园诗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
展阶段。
1949 - 1976 年,为研究的第一个阶段。五、六十年
代,对唐代田园诗的研究还不够充分,产生的成果也很有
限,而且研究范围比较狭窄,对唐代田园诗的整体情况基
本没有涉及,主要对最具代表性的作家王维、孟浩然的山
水田园诗作了一些讨论和评价。由于受当时极左思潮和
庸俗社会学的影响,着重对王孟诗歌的思想性和社会价
值进搜趣网行评论,而对其艺术性则谈得少而粗略。如北大文
四(2)王维研究小组的《对王维诗歌的评价》(1) 、彭立勋
等的《关于王维及其诗歌评价的几点意见》(2) 、陈育德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倾向及其社会意义》( 34)等文,
对王维诗基本持否定态度,说他的田园诗是粉饰生活歪
曲现实的,甚至说王维的诗歌不但毫无价值反而具有反
动的作用。当然更多的学者还是能对王维诗歌的思想意
义和艺术价值作出比较客观公允的评价。如陈贻 《论
王维的诗》(4) 、北大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集体撰
写的《杰出的诗人王维》( 5)以及王运熙的《王维和他的
诗》(6)等文都对王维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作了较为全
面公正的评价。
1977 - 1989年,是唐代田园诗研究的第二阶段。这
一阶段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和突破,成果量增长至90篇
左右。首先开始从整体上关注唐代田园诗的创作情况,
特别是对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派关注较多,对盛唐山
水田园诗派的形成及其原因、盛唐田园诗的心理依据以
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分析,如刘德
重《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形成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7) 、葛晓音《盛唐田园诗和文人的隐居方式》( 8) 、林继
中《试论盛唐田园诗的心理依据》(9)等文即是。第二,对
代表性诗人王、孟田园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作了较
为细致深入的研究分析。王维作为卓有成就的大家尤受
关注,出现了一大批从禅意、绘画、音乐等角度研究王维
诗歌艺术性的文章。如袁行霈《王维诗歌的禅意与画意》
(10) 、文达三《试论王维诗歌的绘画形式美》( 11) 、金学
智《王维诗中的绘画美》(12) 、等文对王维山水田园诗“诗
中有画”和“诗中有禅”的艺术特征作了分析。这一时期
对孟浩然田园诗风格特色的研究也较多,如王从仁《孟浩
然诗风格浅说》( 13) 、程发义《谈孟浩然田园山水诗的
“味”》(14)等文对孟诗清淡、自然的基本风格进行了较充
分的论述。第三,此阶段不仅对王孟等大家作了较深入
的研究,也关注到了唐代各个发展阶段的其他诗人的田
园诗创作,从而使唐代田园诗的研究范围有较大拓展。
1990 - 2006年是唐代田园诗研究的第三个阶段。这
一阶段是20世纪以来唐代田园诗研究最为繁盛的一个
阶段。其基本特点是研究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研究范
围进一步被拓展,成果量也迅猛增加,共达到230 余项。
首先从唐代田园诗的整体研究来看,打破了此前只集中
关注某一阶段(主要是盛唐)的创作,开始进行真正意义
上的整体研究,如高人雄《儒道释思想与唐代山水田园
诗》(15) 、葛晓音《论山水田园诗派的艺术特征》(16) 、林
继中《田园诗人与自然的对话》(17) 、霍然《论唐代隐逸与
山水田园诗的美学意蕴》(18)等文分别对唐代山水田园
诗的产生原因、艺术特征、美学意蕴等问题作了较深刻的
阐述。葛晓音的专著《山水田园诗派研究》(19)则对唐代
山水田园诗从初唐的起步到盛唐的发展成熟再到中唐的
新变作了较完整细致的勾勒。从具体的作家作品研究来
看,最富有代表性的诗人王维、孟浩然等继续备受关注,
成果丰硕,而且关注面进一步扩大,每个时期富有特色的
诗人诗作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和重视。再者研究方法
也进一步丰富多样,美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均被运用到
研究中来。
近六十年唐代田园诗研究的基本格局第一、整体研究(约32篇) 。
唐代田园诗在唐代各个时期都存在,但每一阶段的
发展并不平衡,且每个阶段各有其特点。盛唐田园诗的
创作是整个唐代最为繁盛的阶段,创作者较多,作品量较
大,艺术成搜趣网就也最高,因而最受关注(约有论文21 篇) 。
首先对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形成的原因(或产生的条件)作
了多方面的探讨,刘德重《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德形成及其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文认为“当时政治现实的黑暗,作
用于一群软弱的中小地主知识分子身上,再加上佛老思
想的影响,促使他们逃避现实,归隐田园,寄情山水。这
就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得以形成的社会原因。”葛晓音
《盛唐田园诗和文人的隐居方式》则从文人的隐居方式这
一独特角度探讨了盛唐田园诗兴盛的原因及其特征。该
文认为,盛唐官僚阶层及中下层士人两种主要的隐居方
式:即“亦官亦隐”和暂时闲居,对田园诗的写作产生了直
接的影响。首先,别业的创作环境造成了盛唐部分田园
诗与山水诗相融合的趋势;其次,促使盛唐文人以合乎时
代精神的审美理想继承了陶田园诗的传统,同时又注意
到在陶诗中尚未被充分表现过的多方面的田园意趣;第
三,形成了盛唐田园诗追求和平宁静和优雅高尚的审美
趣味。“这篇文章对学界已成定论而语焉不详的隐逸与
田园诗的关系的研究,显然比以往的阐述远为具体和深
入。”(20)另外管士光《我对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产生条件
的看法》(21) 、唐启翠《从文人心态看盛唐山水田园诗兴
盛的原因》(22)等文章也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盛唐山
水田园诗派产生和兴盛的原因。唐丽娟《论王孟山水田
园诗的艺术成就和影响》(23) 、陈建森《试论盛唐山水田
园诗的心物感应形式》(24)等文对盛唐山水田园诗的艺
术性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对中、晚唐田园诗进行综合研
究的不多,主要有林继中的系列论文《人的精神面貌在田
园诗中的位置:兼论中唐田园诗蜕变之意义》(25) 、《变迁
感:中唐士大夫的心理压力———中唐田园诗的透视》
(26) 、《田园夕照话晚唐》( 27)等,前两篇通过将中唐田
园诗与盛唐田园诗进行比较,探索出中唐田园诗对传统
田园诗的新变。第三篇也是通过将晚唐田园诗与盛唐进
行比较,总结出晚唐田园诗凄清枯寂的基本特征以及造
成这一特征的深刻原因。
第二、重要作家作品研究
1. 王维研究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最高,因
而历来备受关注,研究成果尤为丰硕(约230项) ,研究也
最为深入、细致,方法多样,角度多维。例如,对王维“诗
中有画”的特点的研究重要成果就有:袁行霈《王维诗歌
的禅意和画意》、佘庆华《王维诗中的色彩》( 28) 、陶文鹏
《传天籁清音,绘有声图画》(29)等。其中,袁行霈文从总
体上探讨了王维“诗中有画”的表现特征。认为王维的
“诗中有画”是因为他虽用语言作媒介,却突破了这种媒
介的局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
中唤起了对于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象,组成一幅幅
生动的图画。同时,还把绘画的“经营位置”的技巧,运用
到诗歌中来,善于处理画面虚实的布置,以达到“诗中有
画”。佘庆华文则从王维诗善用色彩的角度来探讨王维
诗“诗中有画”的具体表现形式。陶文鹏文则着重论述了
王维诗将诗、画、乐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认为王诗是同
时以诗人的心灵、画家的慧眼和音乐家的锐耳来捕捉、表
现自然美的。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宗思想也是学界研究的一个
重点。但20世纪80年代以前,学界对此几乎不曾涉及,
80年代以后较早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文章仍当属
袁行霈的《王维诗歌的禅意和画意》。袁文认为,禅宗思
想渗透在王维的许多诗里,有些诗是空洞的说教,有些诗
则在自然山水和田园生活的描写中蕴涵着禅意。此后,
研究王维诗歌与禅宗关系的文章一下子多了起来,产生
了一批有分量的成果,其中涉及到王维田园诗且较具代
表性的有:孙昌武的《王维的佛教信仰与诗歌创作》(30) ,
史双元《禅境画意入诗情》( 31 ) 、《王维诗中的禅意》
(32) ,张应斌《禅意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美学建构》(33)
等。其中,孙昌武文认为,禅宗思想对于形成王维山水田
园诗“澄淡精致”、“浑厚闲雅”的独特风格,起了积极作
用。其影响于王维的诗歌艺术大致有三个方面:以禅悟
入诗、以禅趣入诗和以禅法入诗。论述颇为细致、精当。
张应斌文对禅意具体怎样参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美学建
构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探究分析,他认为,王维
山水田园诗的奥秘在于:定、慧境界既是禅宗境界,又是
诗意境界,王维通过定、慧境界使禅意转化为山水田园诗
的美学构成。
同时,还有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运用新的理论和方
法来研究王维诗的艺术特色,如何国新的《论王维山水田
园诗的意象》(34) 、童慧刚《王维山水田园诗图画意象之
解读》(35) 、傅怡静《从生活家园到精神家园:就“青山”
“空山”意象看王维诗境的本质》(36)等文运用意象研究
的方法,通过对王维诗常用意象的分析,来探究把握王维
诗的艺术和意蕴。
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
征,一些学者常常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将王维与古今中
外的诗人进行比较,产生了较多的成果(约40项) 。孟浩
然是与王维并称的创作山水田园诗的大家,因此将王、孟
进行比较的论文最多,并有王从仁的一部专著:《王维和
孟浩然》(37) 。王著在肯定王、孟并称、王、孟地位相当的
前提下,具体论述了王、孟山水田园诗的区别:首先,在王
维诗中,诗人的自我形象与外界景物融成一体,作者的个
性与自然达到了完美的契合;而孟浩然诗中,诗人的形象
是独立的,作者的感情是直接抒发出来的。其次,王维的
诗,静中有动,以静写动;孟诗中,首先使人感觉到的,是
诗人情感的波动,他所描写的景物却往往是静美的。再
次,王维诗以清秀精工著称,语言锤炼,善用彩绘。孟诗
则清新自然,语言平淡,擅长白描。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有
李浩的《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比较》(38) 、胡遂的
《论陶谢王孟田园山水诗审美意趣之异同———兼论山水
诗从六朝到盛唐意境演进过程》(39)等。其中,李浩文从
思想、创作时间、观照自然的角度、抒情方式和体裁等方
面,对王孟山水田园诗作了较为细致具体的比较。胡遂
文着重对王孟诗歌特色进行比较,认为孟诗个性鲜明,诗
人自我形象特别活跃,呈现“淡美”的意趣;王诗则泯灭个
性,消尽意气,从而达到一种“思与境谐”的境界。
陶渊明被公认是田园诗的开创人物,王维则是集陶、
谢之大成的杰出诗人,因此将王维与陶渊明进行比较的
文章也较多,代表性的有:陈滢《陶渊明、王维、李白的田
园山水诗异同探略》(40) 、任嘉禾《陶潜与王维:诗史上儒
道结合与儒佛结合之比较》(41) 、邓民兴《田园异趣,隐逸
别情:陶渊明与王维比较》(42) 、张自华《陶渊明、王维山
水田园诗意境的比较》(43)等。
此外学界还将王维与同时代诗人李白、杜甫、储光
羲、裴迪等,与外国诗人华滋华斯、泰戈尔等进行比较。
在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性进行研究中,还产生
了大量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品《山居秋瞑》和《渭
川田家》进行赏析的文章(约60篇)
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文化意蕴、深层内涵进行探讨
也是研究的一个方面,并产生了一些成果。如杨德才《王
维山水田园诗所折射的文化心态》(44) 、潘晓彦《王维山
水田园诗的悲剧意蕴》(45)等。
2. 孟浩然研究 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并肩的盛唐山
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对孟诗的研究也是唐代田园诗
研究的一个较重要的方面。共产生相关成果约60项。其
中对孟诗艺术风格进行研究的成果最多。陈怡 的《孟
浩然诗选后记》(46)应是较早对孟诗艺术进行分析探
讨的文章,陈文认为,孟的田园、隐逸诗学习了陶渊明的
写诗经验,重视清新而浑然一体的感受,成功地创造出一
个幽雅、恬静的意境以及与此意境相协调的“风神散朗”
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从而形成了清淡的独特艺术风格,为
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别有韵致的奇葩。文章还抉
发出孟诗创作的艺术精髓———“妙悟”,进行了独到、深入
的分析,并对人们常常忽视的孟诗“浑健”的一面作了一
定的强调。论述颇为全面、确切。陶文鹏的《论孟浩然的
诗歌美学观》(47)一文则专门对人们很少注意的孟诗理
论作了研究,角度比较新颖。文章通过对孟浩然谈诗的
诗句进行钩沉整理,探讨出孟浩然重视诗歌着重写心灵、
抒发感情这一美学特征,强调“情以物迁,词以情发”;指
出孟诗创作中的美学追求是“以清真为核心,在清空、清
幽、清淡、清旷的多种美感中洋溢着清新气息”;并对孟的
诗歌美学观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葛晓音的《山水田园诗
派研究》一书也对孟浩然的田园诗作了较细致的分析,指
出孟的田园诗大都取材于日常闲居的生活感受;艺术上,
孟诗“善于在平淡闲逸的日常生活中把握微妙的情绪,融
汇于清旷的境界”。文章最后还对孟诗作了高度评价,认
为孟浩然从题材和精神旨趣两方面将田园隐逸和山水行
旅结合起来,使陶的感受和谢的观赏融为一体,形成了情
景交融、意在象外的意境和冲淡清旷的风格。另外象李
明生、李浩的《论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自然特征》(48) 、柯
素莉《孟浩然诗歌魅力探寻》(49) 、宁松夫《孟浩然山水田
园诗意象论析》(50)等文,也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孟山水田
园诗的艺术风格作了一定的探究。一些文章还从比较的
角度,将孟浩然与王维、陶渊明等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深
入把握孟诗的独特风格。
在孟浩然田园诗的研究中,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
是对孟诗最有代表意义的诗篇《过故人庄》进行赏析,共
有赏析文章28篇。
近六十年唐代田园诗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近六十年来,唐代田园诗的研究确实取得了较大的
成绩,无论是整体性探讨还是对重要作家作品的研究,都
产生了令人满意的一些成果,尤其是对一些山水田园诗
创作大家(主要是王维)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更加令人
瞩目。然而我们也能从中发现,整个研究中还存在着一
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整体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研究者大多立足
于唐代的某个阶段,且各个阶段的研究也极不平衡。从
成果量的分布来看,盛搜趣网唐占了绝对优势, 32篇整体研究论
文中,专谈盛唐的就有21篇,中唐只有2篇,晚唐则只有
寥寥1篇。当然,盛唐田园诗的创作十分兴盛,艺术成就
也高,对盛唐作更多的关注是完全必要的,但不能因此而
忽视其他阶段的创作。从实际创作情况来看,中晚唐田
园诗的创作数量不仅多,而且具有有别于盛唐的创作个
性和艺术特色,但到目前为止,只有林继中的几篇论文
(见上)以及葛晓音的《山水田园诗派研究》对此作过一些
探讨,一些中唐作家作品研究中也有零星的论述。晚唐
田园诗则基本未被纳入研究视野。虽然有几篇从整体上
研究唐代田园诗的文章,但往往关注的是某一个方面的
特点,诸如文人心态、美学意蕴、文化内涵等,而缺乏流变
史的勾勒,即田园诗创作从初唐、盛唐一直到中晚唐,其
精神旨趣、艺术特征等方面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流
变,这对整个唐代田园诗的研究当是极为重要的。
第二,作家作品研究也极不均衡。首先我们对一些
重要作家研究成果量的分布情况作一番考察。据笔者统
计,相关作家的研究成果为:王维:约240项,孟浩然约60
项,王绩:约22项,储光羲:约8项,杜甫: 5项,韦应物: 3
项,白居易: 2项,柳宗元: 1项。从成果量的具体分布可
以发现,王维研究占了绝对优势,是总成果量的2 /3强,这
当然是由王维在整个山水田园诗史上的地位所决定的,
对其作全面深入的研究是理所当然。然而我们也应注意
到,孟浩然作为当时与身后与王维齐名的山水田园诗派
的大家,其田园诗研究的成果却只及王维的1 /4,仅从数
字上就说明,近60年来对孟浩然这样的大诗人的研究是
不够充分的;再从成果研究的实际情况来看,也主要是对
孟浩然诗歌的基本风格作了一些分析,还有大量的单篇
赏析,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显然不够。储光羲也是盛唐
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田园诗数量大,且富
有个性和特色,但从成果量和研究的实际状况来看,对他
的田园诗的探讨分析也是很有限的。再看中唐诗人韦应
物和柳宗元,韦应物的田园诗创作不仅数量较多,且有较
明显的新变痕迹,这一点虽然已为一些研究者所注意并
有所论述,但相对韦应物的实际成就和地位来看,研究程
度是不够的。柳宗元既是中唐卓有成就的散文大家,同
时又是一位富有创作个性的优秀诗人,但长期历来,学界
主要关注其散文创作,而相对忽略了他的诗歌。近些年
柳诗研究虽然有较大的突破,但也更多关注他的山水诗
创作,而对其田园诗的研究十分冷落。此外,中晚唐还
有:刘长卿、钱起、白居易、李德裕、张祜、陆龟蒙、杜荀鹤、
司空图、唐彦谦等一批诗人,他们不仅创作了较多的田园
诗,且在题材选择、思想旨趣、风格情调诸方面都十分有
特色,但对其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这种研究格局的极不平衡,对于唐代田园诗的全面
把握无疑是不利的。
第三,研究选题重复,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一些论者
不仅习惯于将关注目标锁定在王维等大家身上,而且选
题上也总是围着几个现成的论题打转。例如,对王维山
水田园诗艺术的研究,从80年代开始,学界主要围绕其
诗中的画意、禅意等问题进行阐述,尽管出了不少有价值
的成果,但论点重复、毫无新意的论文也屡屡皆是。对具
体作品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一些名篇佳作上,而对其他
田园作品少有关注,由此形成研究的盲点。
第四,田园诗与山水诗的界定模糊。客观地说,田园
诗和山水诗是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但它们DOZTzvc毕竟分属两种
不同的诗歌题材,各有属于自己的表现领域和风格内涵。
魏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和谢灵运分别开创了田园诗和
山水诗两大题材,并为后世确立了创作典范。进入唐代
以后,由于时代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变化和影响,从初唐
王绩开始,田园和山水就有合流的迹象,到了盛唐,以王、
孟为代表的诗人在创作中更增强了这一趋势,使有些诗
歌山水、田园融为一体,难以分辨。然而从总体情况来
看,大多数诗歌还是泾渭分明的,比如,我们决不会把孟
浩然的《宿建德江》看作一首田园诗,也绝不会将王维的
《渭川田家》认做一首山水诗。从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可以
发现,相当多的研究者却更多地看重田园诗与山水诗的
共性而相对忽略了二者的差异,因而多习惯于将田园诗
和山水诗放在一起进行研究,甚且以山水诗为主以田园
诗为次,这种状况对于更准确地把握田园诗独有的文体
特征以及对其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分析,无疑也是不利的。
唐代田园诗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呈现一种文人士大
夫的闲逸情趣渐渐削减而关怀民生疾苦的淑世精神逐步
加强的趋势,这一现象也少有人注意。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去调整、克
服以及进一步地深入发掘
谢谢

浪淘沙中寄托诗人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的诗句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