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古城的描写(关于即墨古城的作文)

即墨古城的经济发展即墨自古地利鱼盐,曾为齐东之饶邑,之后却失落为青州疲邑;而今则充满了振兴的希望。在我国古代货币史上,即墨“刀币”闪烁着引人注目......

即墨古城的描写(关于即墨古城的作文)

即墨古城的经济发展

即墨自古地利鱼盐,曾为齐东之饶邑,之后却失落为青州疲邑;而今则充满了振兴的希望。在我国古代货币史上,即墨“刀币”闪烁着引人注目的光彩。这种“刀币”的制作时间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或者更早些时期,人们似乎至今尚无确论。但有一点毋容置疑,那就是当铸有“节墨法化”“节墨之法化”“节墨之法化”等各种面文的刀币大量地涌入社会商品流通中的时候,那一定是早期的即墨经济发达繁荣的一个闪光时期。这些重而大的“刀币”,今天不仅在即墨境内频频出土,而且在济南、莒南一带,甚至在河北省境内也为人们时而发掘出来。这个闪光的时期也许就在那位即墨大夫执政之时;“田野辟,民人给”,大史学家司马迁仅用六个字描绘了其时即墨地区的富庶景象,紧接着齐威王“封之万家”,进一步拓宽了这幅优美动人的图画。稍后的游说之士苏秦天花乱坠地赞美了齐都临淄的繁华,而另有人也尝称说足以与临淄并夸殷盛的乃是即墨。我们是否借此可以去推想当时即墨的经济状况。后来,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智慧的燕军司令官乐毅,指挥“四国联军”一口气攻克了齐国的70座城池,而兵临即墨城下却难运良筹。另一位天才的将领田单除了他个人的才智之外,也借助了即墨城的雄厚的经济基础,在久困长守中依然可以在城中调集起“五千壮士”和一千头“火牛”,一战而大破燕军,尽收齐国失地。这辉煌的一页历史,从此为即墨罩上了一个迷人的光环,成为后世许多有志有为的即墨“父母官”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和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但历史从此却好像故意地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即墨象一头老牛,蹒跚行进在漫长崎岖的封建时代的驿道上。汉代的童恢,明代的许铤、李一敬,清代的康霖生、尤淑孝,这些富有事业心的执策于即墨的地方长官都曾作过努力,但天运之难违,人力之有限,封建生产关系日益凝固,生产力束缚于其中几乎奄奄一息。处于闭塞位置的地方如果再逢闭塞的时代,那么它将是双倍以上的闭塞。即墨盖此谓也。浓厚沉重的封建观念一旦在即墨这个角落处沉淀下来,也就尤不易消散。所以唐宋之后,即墨似乎除了贫穷之外,再盛产而富有的就是贞妇烈女了。可怜的即墨竟为时人目为“疲邑”,且称青州之首。15世纪末,广阔的即墨大地上“鲜林木,罕庐舍,蒿莱极目,观之凄阻”,这是当时的县令许铤到任时亲睹的一种景象,这位许铤,是位办事认真扎实的“好官”,尤为可贵的是他的商品经济观念高人一筹,他专门发表过开发海上通商的议论,这种议论不仅需要卓越的思维,而且还需要非凡的勇气,因为当时国家正实行着森严的海禁规定,而他的议论恰与这种闭锁的政策大相径庭。如果说,许铤的议论仅仅是一个忠于职守的封建小吏兴之所来的一孔之见;那么,一百多年之后金家口商港的崛起则是封建经济中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不断增长的一种历史必然了。清朝乾隆三十三年,即墨县东北隅的金家口已成为相当繁荣的商船停泊区了。是年,南北客商在金家口捐资建造了规模宏大在胶东半岛上无与伦比的天后宫。金碧辉煌的天后宫殿,腰缠万贯的商贾老板,显示了金家口商业的荣华气象。至少说从1758年至1858年之间,金家口被公认为山东“沿海城市之冠”。直到烟台、青岛先后在其南北勃然崛起,它才渐渐式微下来。很遗憾,在浓烈的重本抑末的氛围中,金口的商品经济的缤纷光彩始终没有引起当时人们的羡慕和重视,反而受到鄙夷和冷淡。没有办法,天时、地势、人念拧结起来的命运之索捆绑住了即墨,因此它命该如此地依靠地瓜当家了,一直到公元1949年。
社会主义革命变革了旧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得以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的新观念把人们带进一个新的时代,并点燃起人们建设国家的极大热情。虽然失误时而发生,但历史却在大踏步地前进。小农经济的旧模式被逐步冲破,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特别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迸发出强烈的“商品经济”的色彩,经济概念的外延在不断地被拓宽。农民从泥土里走出来,建工厂、开机器、谈生意,全县数以千计的农民企业象千树万树的梨花一下子怒放开来。沿海养殖业的发展,如大海之潮带来沿海地区的热闹和生机。古老寂寥的墨水河一夜之间泛起流光溢彩的生活波浪,整个华北地区千万个服装商涌进这sOHdp彩色的河流中;对外贸易的窗口也一下子拆去封闭的窗纸而豁然开朗,近几年有近百种产品推进国际市场,外国人的钱币第一次如此大量地流进即墨这块古老的土地。几年之间,即墨县城新建的高楼大厦要比100年前林立搜趣网满街的牌坊多了多少倍,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鹤山路上的漂亮别致的“小洋楼”,象雨后的蘑菇一样成群地竞相冒出地面。尽管干巴巴的数字在文章中最缺乏语言色彩,但要说明问题,它们最为有力:1949年的工农业总产值为550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占了89.95%,工业产值仅占10.05%;至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9981万元,不到30年,增长了近10倍,而其中的工业产值比重增加到54.54%;至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57175万元,其中的工业产值比重又上升为75.84%。从这几个数字关系中不难看出两个明显问题,第一,工农业总产值从4位数发展到6位数的历史轨迹;第二,如在翘翘板两端上的农业产值和工业产值,正在出现一个相反的倾斜。另外,即墨县农村第一次出现动力机械是在1956年,只有29千瓦/小时,至1978年发展到185947千瓦/小时,到1987年达到296674千瓦/小时。1961年农村首次通电,当时只有25个村队,年用电量不足90000千瓦/小时;1978年电线拉进429个村庄,1987年全县1000多个村庄全部通电,年用电量达到6328658千瓦/小时。土地还是这块土地,过去一年生产0.5—1亿公斤粮食,50年代至70年代产粮在2—2.5亿公斤上徘徊,80年代突破了4亿公斤的大关,向5亿公斤的高峰攀登;人还是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过去20万—40万—60万张嘴巴,总是吃不饱;今天,100万人口不仅解决了温饱,而且相当一部分人迈入了小康之家的门槛。人均收入1948年是33元,1978年133元,1988年为850元。我们并非有意厚今而薄古,只是企图实事求是反映时代的进步。谁也不会否认,今天的即墨正进入了历史上任何时候所不可比拟的经济建设最好时期。今天的即墨可谓天时、地利兼而得之,古老的即墨正以新的姿态出现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

即墨古城的介绍

“即墨”是胶东半岛上的一个古老的地名,它载荷着丰富sOHdp而沉重的历史内容。“即墨”之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因古城坐落在墨水河之滨(今平度市朱毛村处)而得名//www.souquanme.com。2014年,即墨古城在今即墨破土重建,2016年建成,将成为青岛北部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

关于即墨古城的作文

关于即墨古城的作文
即墨马山是国家级自然搜趣网保护区,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可与美国的“魔鬼塔”、英国的“巨人堤”相媲美,今年五一我们一家三口慕名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马山。
走进大山门口,我们就看到即墨大夫雕像,庄严而又威武。然后我们就走进了陡峭的山路,每走一步,都感到惊心动魄,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掉下去,走到半路我有点累了,就打退堂鼓了,不想爬了,爸爸对我说“坚持下去,爬到山顶,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于是,我们继续往上爬,爬到山中腰,老远就看到了“马山石林”,据资料记载,马山石林是火山喷发,岩浆冷凝而成。站在石林底下,我仿佛感受到了亿万年前火山喷发的壮观场面,一块块巨大的石头,像一块块玉柱,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像一个个巨人,高耸入云,头顶天,脚踏地,保卫着美丽的马山。
我们离开石林,继续向山顶爬去,到了山顶,放眼望去,即墨大地的景象尽收眼底,真有点“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山上看到的风景真是不一样啊!
下午,我们下山,一路上我们边说边笑,依依不舍得离开了马山。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