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赵州石拱桥的修建情况(作者从赵州桥的哪几方面进行描写)

描写赵州桥的句子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石家庄市赵县的洨河上,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赵州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

描写赵州石拱桥的修建情况(作者从赵州桥的哪几方面进行描写)

描写赵州桥的句子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石家庄市赵县的洨河上,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赵州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也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河北民间将赵州桥与沧州铁狮子、定州开元寺塔、正定隆兴寺菩萨像并称为“华北四宝”。 而赵州桥在历史上也声名远播,无数文人墨客都曾为它作诗吟词。
《朝野佥载》卷五张鷟(唐)
赵州石桥甚工,
磨砻密致如削焉。
望之如初日出云,
长虹饮涧。
《安济桥》杜德源(宋)
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
云吐月轮高拱北,雨添春色去朝东。
休夸世俗遗仙迹,自古神丁役此工。
《安济桥咏》谦甫(宋)
安济桥通官道津,澄心洞里有闲人。长流不断东西水,往来驿驰南北尘。

赵州桥的故事

赵州桥位于石家庄市赵县。这座桥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鲁班的神奇故事。

1、据说古代有一条特别凶险的河,叫洨河。夏日大雨来临,山里泥石流爆发,更加凶险,导致交通堵塞。给人带来很大的麻烦。后来一传十十传百,这件事被鲁班爷爷知道了,特地从远处赶来,只用了一夜,就建造了这座闻名与世的赵州桥。

2、鲁班爷爷的丰功伟绩一传十十传百,惊动了当时的八仙之一张果老。张果老像与鲁班开个玩笑,便约上了柴荣。推着五岳名山的独轮车,一道来到桥头,遇见了刚好来视察的鲁班。张果老问到鲁班,我们同时通过可以吗?这时,桥刚建好不久,便很不以为然地说:“我修建出来这么坚固的石桥,还经不起你们两人走么?”

3、不料他们上桥以后,一瞬间把桥压得摇摇欲坠。鲁班发觉不对劲,赶忙跳下桥去,用手使劲托住桥身东侧,这才使这两位仙人顺利通过,但却留下的一道车子扎过的印记。

扩展资料:

赵州桥:

1、赵州桥又称安济桥或大石桥,是石家庄市赵县境内的石拱桥,由隋朝李春建造,它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单孔石拱桥。

赵州桥的历史意义:

1、赵州桥的造桥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不仅在中国古桥是现存最完整的石拱桥也是人们智慧结晶的展现,相比于西方国家,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直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这样的造桥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州桥

赵州桥的介绍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俗称大石桥,由隋朝匠师李春建造 ,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坐落于河北省赵县县城南部的洨河之上,因赵县古称赵州,因此得名赵州桥,又因大桥用石头砌造而成,故当地俗称大石桥

赵州桥(安济桥,俗称大石桥),建于公元595-605年(隋开皇后期至大业元年。赵州桥是一座巨型单孔坦孤敞肩石拱桥。

主拱由28道拱卷纵向并列砌筑,桥长64.4米,净跨37.02米,桥身座落在天然地基上)。

扩展资料:

赵州桥的建设历程:

隋开皇十五年至隋大业元年(公元595年—605年),赵州桥始建,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 。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赵州桥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决定,以赵州桥为中心建成赵州桥公园。

1993年,河北省政府决定进行赵州桥污水治理,制定了“污水绕流、建坝蓄清、保护古桥”的治污方案。

1995年3月底,赵州桥污水治理工程完工  。

1999年,赵州桥公园扩建面积达130余亩,并陆续建设了唐代风格的门阁,竖立了铜质李春纪念像、新建了亭、榭、八仙大道影壁浮雕、碑廊等配置景点,修建了图片展览室和文物陈列室,绿化、美化面积62000平方米。

2002年,赵州桥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景区  。

2005年,赵州桥景区新建了赵州民俗博物馆和赵州民俗购物一条街,举办了赵州桥建成1400年庆典活动。

2009年,赵州桥景区完成了休闲怡情园、步游路、广场、假山等建设  。

2010年,赵州桥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2012年,赵州桥景区实施了景区北溢洪道污水明排改暗涵工程,彻底解决了近30年来洨河污水对赵州桥景区的制约与影响,同时新建了3万余平米的生态停车场,950米的景观迎宾大道和4A级游客服务中心  。

2013年,赵州桥景区在景区内规划建设了占地5000余平米的牡丹园,启动了世界名桥博览中心项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州桥

赵州桥的建造历史300字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大的单孔圆弧敞肩石拱桥。材质为青石。全长64.4米,高8.65米,宽9米,跨度37.02米,拱矢7.23米,矢跨比为1:5.12。拱腹线的半径为27.31米,拱中心夹角85度20分33秒,桥面坡度6.5%。
赵州桥主拱由28道拱券并列砌筑,拱石厚1.03米,主拱上覆有自拱脚处厚度为24厘米,拱顶处厚度为16厘米的变厚度护拱石。主拱之上两端各设两个小拱,靠近拱脚处的两个小拱净跨为3.81米,近桥中央的两个小拱净跨为2.85米,四个敞肩拱亦均由28拱券并列砌成。拱券石厚65厘米,小拱之上护拱石厚16厘米。相邻的拱石之间均嵌有双角银锭形腰铁联结。主拱背和四个小拱背共横穿九根带圆帽头的铁拉杆。桥两侧各置1.8米外头向下延伸的钩联石六块,以加强桥体横向连结力。
主拱外侧与拱圈平行分布三条凸线,四小拱稍作收回,各起线两条,在主拱顶部浮雕龙头图案(吸水兽,也称撞拱石)
桥顶两侧各置一道桥檐石,也檐38厘米,上面和外面侧浮雕八瓣莲花图案。
桥面两侧各设栏板21间,望柱22根,均两面浮雕图案,共分两种类型,两侧中部各5间栏板,皆高浮雕,居中为饕餮,其余为各式蛟龙图案,配以6根蟠龙竹节望柱。两侧南北各8间为斗子卷叶图案栏板,亦为浮雕。地栿和寻杖间设盒唇一道,卷叶数为2、3、4不等,配以竹节宝珠望柱16根。
赵州桥的科学技术成就首先是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圆弧拱桥。
国外对圆弧拱的应用,虽较我国为早(如意大利的罗马时代建筑的法勃利克(Fabricus)桥,建于公元前62年,为圆弧拱),但矢度比较大,接近于半圆。桥墩上有小拱但不叠于大拱之上,大拱仍为实腹拱。法国境内,罗马时代的加乐德(PontduGard)水道桥,建于公元前167—158年。最上层为小拱,叠砌于下层拱之上,虽似小拱叠大拱,但仍非敞肩,而且拱均为半圆拱。法国的赛兰特(Pontdece′ret)桥,建于公元1321—1339年,是敞肩圆拱,其下大拱接近半圆。真正的敞肩弧拱,在西方迟至十九世纪才出现。法国工程师保尔(Mpaulse′iou-rne′)第一次应用敞肩圆弧型于阿道尔夫桥,时为公元1889—1903年。
赵州桥敞肩圆弧拱的出现,是石拱桥建筑史上的里程碑,是富有重要意义的伟大发明创造,给予拱桥的向前发展以巨大的生//www.souquanme.com命力。赵州桥敞肩弧拱的应用,获得了一系列良好的效果:
第一, 拱肩敞开,减轻了桥身自重,既节省了材料,又能减轻桥基负担,也利于下部结构的简化。从计算得知,安济桥因此而比实肩式拱节约石料15.3%(重约500吨),由于桥身自重的减轻,从而大大减少了对桥台和地基的垂直压力和水平推力,可以使桥台造得轻巧。并直接建在天然地基上,亦可使桥台走动甚少,地基下降甚微,这样,拱圈内部应力的增加就不大。这是安济桥千年不坠的重要原因。经实地钻探表明,安济桥的桥台结构相当简单,两端桥台虽经千年使用重压,仅有极微小的走动和沉陷的现象,说明敞肩的设计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第二, 敞肩设计符合结构力学原理。据验算,安济桥由于拱肩上加设了四个小拱和采用16—30厘米的薄护拱石,使拱轴线(即拱圈的中心线)和恒载压力线甚为接近,造成拱圈各个横截面上均受压力和受到极小的拉力。众所周知,拱石抗压强度极高,单单受压是压不坏的。这是安济桥主拱圈千年不坠的又一重要原因。
第三, 敞肩拱可以辅助渲泄洪水(安济桥四个小拱大约可增加过水面积16.5%)而搜趣网减轻水流对大桥的平推力。正如唐张嘉贞所谓“两涯嵌四穴,盖以杀怒水之荡突,虽怀山而固护焉。”1963年特大洪水,洪峰水位距主拱顶仅一米多,四个小拱全部过水,大大增加了泄洪能力。
赵州桥为古代圆弧拱大跨度之首,打破了以前半圆拱的惯例,这是拱桥发展的一个飞跃。所谓圆弧,是利用小于半圆的弧段,作为拱桥的承重结构。于是在相同跨度的情况下,可以较半圆拱大幅度的降低桥梁高度;反之,在相同的桥梁高度时,可以较半圆拱更大的跨度。两者结合,使拱桥技术克服障碍产生飞跃。
赵州桥正是这样的典范,其跨径37.02米,拱矢7.23米,矢跨比为1:5.12,跨度很大,弧形平缓(即坦拱),故形成桥面坡度为6.5%,桥面较平坦,便利车辆通行,桥下行船也很方便。
赵州桥的桥台座落在天然地基上,如此巨大的石拱桥,而且又是坦拱桥,桥身自重对桥台的水平推力很大,对桥台结构和地基的要求就要相应提高。现代工程界一些不了解安济桥基础的人士都猜测该桥的桥台必然是既深又大,是后座型式。基础结构也必然是很复杂,很可能有桩基等等。然而,通过1979年的机械钻探和人工坑探,钻探的结果表明:安济桥为低拱脚、浅桥台。桥台是由五层排石垒成,呈钜形,总厚度仅1.57米,南北长度仅有5米左右,真是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桥的地基也并未作任何加固处理,是第四纪冲积层(亚粘士层),地层稳定,地质均匀,是良好的天然地基。河水从上游所挟泥砂到此逐渐淤积,河床淤积大于冲刷,对保护桥基也有很好的作用。但在这样简单的地基上建造如此巨大跨度的坦拱石桥,这在中外建桥史上实属罕见。说明中国古代建桥匠师对水文、地质、结构力学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能够综合掌握运用。
赵州桥主拱圈和四个小拱均采用纵向并列砌筑法,这种砌筑方法可以使每一道拱圈独立站稳,自成体系。便于一道一道拱券逐次施工,架桥期间如遇洪水也安然无恙。倘若日久某道拱券损坏,便于单独修补。
赵州桥还采用铁拉杆横穿,双银锭形腰铁嵌联,长条钩石,护拱石以及两侧收分等措施,以加强横向连接。
综上所述,赵州桥的建成,标志着我国造桥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赵州桥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其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自赵州桥建成后,争相仿造者比比皆是,首先在赵州附近及至近邻省份相继出现了仿例。
赵县境内的永通桥(唐),沙河店桥(年代不详),济美桥(明)。
栾城东门外凌空桥(金),宁晋县的古丁桥,行唐县的升仙桥(宋),山西晋城景德桥(金),淳县迎恩桥(金),井陉苍岩山桥楼殿(隋),井陉天威军桥,原平县普济桥(金),义同镇来宣桥(金)等。
这些在赵州桥影响下所建造的古桥,在规模上均未超过赵州桥,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石拱桥技术得到了发扬光大。根据国家基本建设的需要,修建了许多规模超过赵州桥的石拱桥,拱桥,如云南省盘江长虹桥,跨径112米,首次突破了百米关,把我国的敞肩坦拱石桥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提高到更新的水平。四川省丰都县用小石子混凝土砌石和片石建成的九溪沟大桥,跨径116米,是目前国内外最大跨度的石拱桥,成昆铁路一线天铁路桥,跨径54米,是古为今用的生动范例,而后来的双曲拱桥,则是赵州桥型的推陈出新。
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国外的影响是很大的。英国的李约瑟,日本的祐岛贷,成濑泰雄,山口祐造等对桥梁史有精深研究的国外学者,教授,都给予赵州桥高度的评价,中国弓形敞肩拱桥确实优先千年以上,国外至铁路时代(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西方才出现了一些可以相比的桥梁。并认为,“赵州桥创造的敞肩拱学派,对古今世界的桥梁工程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李春的敞肩拱桥建筑成了现代许多钢筋混凝土桥的祖先”,“它们废除了拱圈和桥面之间的所有填料,而仅以一些直柱或一个网状的混凝土杆件结构连结起来。”

赵州桥的相关资料

小学三年级用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地理位置:
位于河北赵县城南2.5公里处的洨河上,距石家庄市区仅45公里
结构:
主拱由28道相互独立的拱券并列而成,建桥时先砌中间的,再砌两边的,每道拱券宽约35厘米,每石长度不同,自70厘米至于109厘米不等,各块条石之间用二个“腰铁”相连。每条拱券坏了可单独修理,因外侧的拱券易风化损坏,明代时桥西侧的5道拱券塌落,在明清时重修(没有修复记录,可明显看出与中间的石料不同),1955年对东侧塌落的5道拱券进行了重修。中间18道拱券还是隋代建筑的。
传说:
在河北流传很广的京剧《小放牛》中唱道:
赵州石桥什么人修,
玉石栏杆什么人留,
什么人骑驴桥上走,
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
赵州石桥鲁班爷修,
玉石栏杆圣人留,
张果老骑驴桥上走,
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
赵州桥建成后并且为它编造了一个优美的传说,张果老骑着小毛驴,柴王爷推着独轮车来参观,他们问鲁班,这个小毛驴和独轮车能不能过去,鲁班认为这么多车和人都走了,回答没问题。
可是,当小毛驴和独轮车走上桥时,桥身顿时摇晃起来,鲁班一急,纵身跳入水中,用双手托住拱腹、桥腹上增添了鲁班的两个人手掌印。原来,张果老在驴背褡裢里装上太阳和月亮,柴王爷车上载着四大名山。
1933年梁思成考察赵州桥时的考察报告:
赵县大石桥即安济桥
梁思成
绪言
北方有四大胜迹著名得非常普通,提起来,乡间的男女老少大半都晓得“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为着给记忆力的方便,这两句歌谣便将那四大胜迹串在—起,成了许多常识之一种。
四处中之赵州桥,在一般平民心目中,更是个熟识的古迹。《小放牛》里的:
赵州桥,鲁班爷修,
玉石栏杆圣人留,
张果老骑驴桥上走,
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
谁没有听过或呻过它几遍?这平民心目中的四件宝贝,我前已调查考证过两处。第—处正定,不止是那73尺铜铸观音可观,隆兴寺全寺中各个建筑,且是宋代遗建中极重要的实物。第二处应是县佛宫寺木塔,全塔木构,高60余米,建于辽清宁二年。为我国木塔中之最古者;巍峨雄壮,经八百余年风雨,依然屹立,宜尊为国宝之—。
这—次考察赵州,不意不单是得见伟丽惊人的隋朝建筑原物,并且得认识研究这干数百年前的结构所取的方式,对于工程力学方面,竞有非常的了解,及极经济极聪明的控制。所以除却沧州铁狮子我尚未得瞻仰不能置辞外,我对于北方歌谣中所称扬的三个宝贝,实在赞叹敬仰不能自己,且相信今日的知识阶级中人,对这几件石传瑰宝,确有认识爱护的必要,敢以介绍人的资格,将我所考察所测绘的作成报告,附以关于这桥建筑及工程方面的分析,献与国内同好。
除大石桥外,在赵州更得到计多宝贝,其中有两座桥,一座是县城西门外的永通桥,即所谓小石桥;一座是县西南八里宋村的济美桥。因为他们与大石桥多有相同之点,所以—并在此叙述。
在赵州调查期间,蒙县立中学校长耿平允先生及诸教员多方帮忙,并许假住校中;县政府,建设局,保卫团亦处处保护,给予便利,都是我们所极感谢的。
安济桥
安济桥——俗呼大石桥——在赵县南门外五里[氵交]水上,一道雄伟的单孔弧券,磺跨在河之两岸,在券之两端,各发两小券。桥之北端,有很长的甬道,由较低的北岸村中渐达桥上。南岸的高度比桥背低下多,不用甬道,而在桥头建立关帝阁—座;是砖砌的高台,下通门洞,凡是由桥上经过的行旅,都得由这门洞通行。桥面分为三股道路、正中走车,两旁行人。关帝阁前树立一对旗杆、好象是区划出大石桥最南头的标识。
这—带的乡下人都相信赵州桥是“鲁班爷”修的,他们并且相信现在所看见的大石券,是直通入水底,成—个整圆券洞!但是这大石券由南北两墩壁垒起,跨长37.47米(约十二丈)且为弧券。
按光绪《赵州志》卷—:
安济桥在州南五里[氵交]水上,一名火石桥,乃隋匠李春所造,奇巧固护,甲于天下。上有兽迹,相传是张果老倒骑驴处……
关于安济桥的诗铭记赞,志载甚多,其中最重要的为唐中书令张嘉贞的《安济桥铭》:
赵州[氵交]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试观乎用石之妙,楞平砧斫,方版促郁,缄穹窿崇,豁然无楹,吁,可怪矣!又详乎乂插骈,磨砻致密,甃百象一,仍糊灰□,腰铁铨[戚下加足]。两涯嵌四穴,盖以杀怒水之荡突。虽怀山而固护焉,非夫深智远虑,莫能创是。其栏槛□柱,锤斫龙兽之状,蟠绕□踞,眭盱翕[炎欠],若飞若动。……
可惜这铭的原石,今已不存。张嘉贞,新唐书中有传,武后时,拜监察御史,玄宗开元八年(公元720年),为中书令,当时距隋亡仅百年,既说隋匠李春,当属可靠,其他描写的句子,如“缄穹窿崇,豁然无楹”’“腰铁铨[戚下加足]”和“两涯嵌四穴”,还都与我们现在所见的一样。只是“其栏槛□柱,锤斫龙兽之状,蟠绕□踞,眭盱翕[炎欠],若飞若动”则已改变。现在桥的西面,有石栏版,正中几片刻有“龙兽之状”,刀法布局,都不见得出奇,当为清代补葺,东面南端,尚存有旧栏两版,或许就是《小放牛》里的“玉石栏杆”,但这旧栏也无非是明代重修时遗物而已。至于文中“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正可表明这桥的造法及式样,乃是一个天才的独创,并不是普通匠人沿袭一个时代固有的规矩的作品;这真正作者问题,自当格外严重些。
志中所录唐代桥铭,尚有李翱、刘涣、张彧篇,对于桥的构搜趣网造和历史虽没有记载,但可证明这桥在唐代已是“天下之雄胜”。这些勒铭的原石,也都不存在了。
在小券的壁上,刻有历代的诗铭题字,其中有大观宣和及金元明的年号。这千三百余年的国宝名迹,将每个时代的景仰,为我们留存到今日。
这坚壮的石桥,在明代以前,大概情形还很好。赵州志录有明张居敬重修大石桥记,算是修葺的第一次记录。记中说:
世庙初,有鬻薪者,以航运置桥下,火逸延焚,致桥石微隙,而腰铁因之剥销;且上为辎重穿敝。先大夫目击而危之曰:弗葺将就颓也!以癸亥岁,率里中杜锐等肩其役,垂若而年,石敝如前,余兄弟复谋请李县等规工而董之,令僧人明进缘募得若干缗,而郡守王公实行为督敕。经始丁酉秋,而冬告峻,胜地飞梁,依然如故。……
按张居敬隆庆丁卯(公元1567年)举人,他的父亲张时泰,嘉靖甲子(公元1564年)举人,中举只比他早三年。记中所谓癸亥,大概是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丁酉乃万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这是我们所知道修桥的唯一记录,而当时亦只是“桥石微隙而腰铁剥销”而已。
现在桥之东面已毁坏,西面桥石极新。据乡人说,桥之西面于明末坏崩,按当在万历重修之后若干年,而于乾隆年间重修,但并无碑记。桥之东面,亦于乾隆年崩落。至今尚未修葺。落下的石块,还成列的卧在河床下。现在若想拾起重修,还不是—件很难的事。
石桥所跨的[氵交]水,现在只剩下干涸的河床,掘下2米余,方才有水,令人疑惑那暇来的“怒水荡突。”按《州志》引《旧志》说水有四泉;张孝时《[氵交]河考》谓其“发源于封龙山……瀑布悬崖,水皆从石罅中流出,……”《汉书地理志》则谓“井陉山[氵交]水所出”,这许多不同的说法,正足以证明[氵交]水的干涸不是今日始有的现象。但是此桥建造之必要,定因如《水经注》里所说“[氵交]水不出山,而假力于近山之泉,……”“受西山诸水,每大雨时行,伏水迅发,建瓴而下,势不可遏,……”“当时颇称巨川。今仅有涓涓细流,限夏秋霖潦,挟众山泉来注,然不久复为细流矣。”
现在[氵交]水的河床,无疑比石桥初建的时候高得多。大券的两端,都已被千余年的淤泥掩埋,券的长度是无由得知。我们实测的数目,南北较大的小券的墩壁(金刚墙)间之距离37.47米,由四十三块大小不同的楔石砌成;但自墩壁以外大券还继续的现下去其净跨长度,当然在这数目以上。这样大的单孔券,在以楣式为主要建筑方法的中国,尤其是在—千三百余年以前,实在是—桩值得惊异的事情。诚然,在欧洲石建筑中,37米乃至40米以上的大券或圆顶,并不算十分稀奇。罗马的帕蒂农(公元123年)大圆顶径约42.5米,半径约21米;与安济桥约略同时的君士坦丁堡的圣索非亚教堂(今为礼拜寺),大圆顶径约32.6米,半径17.2米。安济桥的净跨固然比这些都小,但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点,乃在安济桥的券乃是一个“弧券”,其半径约合27.7米;假使它完成整券,则跨当合55.4米。应当是古代有数的大券了。中国用券,最古的例见于周汉陵墓,如近岁洛阳发现的周末韩君墓、墓门上有石券,旅顺附近南山里诸汉墓,门上皆有圆券;鲁蜀诸汉墓,亦多发券。至于券桥之产生,文献与实物,俱元佐证,是否受外来影响,尚待考证。我们所知道关于券桥最初的记载,有《水经注谷水》条:
其水又东,左合—七里涧。涧有石梁,即旅人桥。桥去洛阳宫六七里,悉用大石下圆以通水。题太康三年十—月初就功。
由文义上看来,其为券桥,殆少疑义,且后世录券桥文字中所常用“几孔”字样,并末见到,所以或许也是—座单孔券桥。后世常见的多孔券桥,其重量须分布于立在河心的墩子上,即今日所谓金刚墙。但是古代河心多用柱——木柱或石柱——石墩见于记载之始者,为庸洛阳灭津桥,于贞观十四年“更令石工累方石为脚”,在这种方法发明以前,我颇疑六朝以前的券桥都是单券由此岸达于彼岸的。所以大石桥的尺寸造法虽然非常,但单券则许是当时所知道的唯一办法。
现代通用的砌券方法,是罗马式的纵联砌券法,砌层与券筒的中轴线平行而在各层之间使砌缝相错,使券筒成为—整个的。许多汉代墓券,也是用罗马式砌法。安济桥大券小券的砌法。出我意外的,乃是巴比伦式的并列砌券法,用28道单独的券,并比排列着,每道宽约35厘米强。大券1.03米,全部厚度相同。
每石长度并不相间,自70原米至109厘米不等。各块之间皆用“腰铁”两件相连,无论表券(即券面)里券,都是如此做法。西欧券顶正中如意石刻有兽面,并用腰铁三个;这是近代重修的。券面隐起双线两道,大概是按原状做成。各道之间并没有密切的联络,除却在大券之上,用原约33厘米的石板,依着券筒用不甚整齐的纵联式砌法铺在券上,其主要砌缝与大券二十八道券缝成正角;即清式瓦作发券上之“伏”。它的功用,似在做各道单独的大券间的联络构材。但是这单薄的伏——尤其是中部——和它上面不甚重的荷载所产生的摩擦力并不足以阻止这些各个券的向外倒出的倾向。
大券两端下的券基,为免水流的冲击,必须深深埋入,绝不只在现在所见的券尽处,虽然亦不能如乡人所传全券成一整圆。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发掘后,我因不得知道桥基造法而失望,也正如乡下人,因不能证实桥券为整圆而大失望一样。
再讲这长扁的大券上面,每端所负的两个小券,张嘉贞《铭》所说的“两涯嵌四穴”,真是可惊异的表现出一种极近代的进步的工程精神。罗马时代的水沟诚然也是券上加券,但那上券乃立在下券的券墩上,而且那种引水法,并不一珲是智慧的表现,虽然为着它气魄雄厚,古意纵横,博得许多的荣誉。这种将小券伏在大券上,以减少材料,减轻荷载的空撞券法,在欧洲直至近代工程中,才是一种极通用的做法。欧洲古代的桥,如法国Montauban 十四世纪建造的Pont des Consuls,虽然在墩之上部发一小券,但小券并不伏在主券上。真正的空撞券桥,至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才盛行于欧洲。Brangwyn & Sparrow 合著的《说桥》(A Book of Bridges),则认为1912年落成的Algeria,Constantine 的 Point Sidi Rached ,一道主券长70米,两端各伏有四小券的桥,是半受罗马水沟影响,半受法国Cetet 两古桥(公元1321年)影响的产品。但这些桥计算起来,较安济桥竟是晚七百年,乃至千二百余年。
这两个小券,靠岸的较中间的略大,也是由二十八道并列的单券合成,如同大券一样,它们也是弧券,虽然在这地位上,用整半圆券,或比较更合理。靠岸的一样,有方石砌成的墩壁,以承受第—小券(即较大的一个)一端的推力。第—小券与第二小券(即较小的一个)相接处,用石墩放在大券券面上承托着。在东面损坏处,可以看出券面上凿平,以承托这石墩;西面却是石墩下面斜放在券面的斜面上,想是后世修葺时疏忽的结果。据我们实测,南北四小券都不是规矩的圆弧,但大略说,北端第一小券半径约2.3米,净跨3.81米,第二小券半径约1.50米,净跨2.8米;近河心一端的券脚,都比近岸一端的券脚高。小券的厚度为66厘米,上加厚约20厘米的伏。但在北端西南,第一小券券脚尚是—块旧石,较重修的券面厚约20厘米,可以//www.souquanme.com看出现状与原状出入处。第二小券上如意石兽面,大概也是重修前的原物。
因为用这种小券,大券上的死荷载合减轻了许多。材料也省了许多,这小券顶与大券顶间的线,便定了桥的面线。桥面以下,券以上的三角形撞券,均用石砌满,上铺厚约27—28厘米的石板,以受车马行旅不间断的损耗。
这桥的主要造法既是二十八道单独的弧券,券与券间没有重要的联络构材,所以最重要防备的是各个石券向外倒出的倾向。关于这个预防或挽救的方法,在这工程中,除去上述的伏,以砌法与二十八道券成纵横的联络外,我们共又发现三种:①在券面上,小券的券脚处,有特别伸出的石条,外端刻作曲尺形,希冀用它们钩住势要向外倒出的大券。②在小券脚与正中如意石之间,又有圆形的钉头表示里面有长大的铁条,以供给石与石间所缺乏的粘着力。但这两种方法之功效极有限,是显而易见的。③最可注意的乃是最后—种,这桥的建造是故意使两端阔而中间较狭的。现在桥面分为三股,中间走车,两旁行人,我们实测的结果,北端两旁栏杆间,距阔9.02米;南端若将小房移去,当阔约9.25米;而桥之正中,若东面便道与西面同阔(东面便道现已缺三券)则阔仅8.51米。相差之数,竞自51厘米乃至74厘米,绝非施工不慎所致。如此做法的理由、固无疑的为设计者预先见到各个单券有向外倾倒的危险,故将中部阔度特意减小,使各道有向内的倾向,来抵制它,其用心可谓周密,施工亦可谓谨慎了。
但即此伟大工程。与自然物理律抗衡,经历如许年岁,仍然不免积渐伤损,所以西面五道券,经过千余年,到底于明末崩倒。修复以后,簇新的石纹,还可以看出。后来东西三道亦于乾隆年间倒了。现在自关帝阁上可以看出桥东面的中部,已经显然有内外崩倒的倾向,若不及早修葺,则损坏将更进步了。
桥本身而外,尚有附属建筑物二:
(1)在桥的南端岸上的关帝阁。阁由前后两部合成,后部是主要部分,一座三楹殿,歇山顶。筑在坚实的砖台上。台下pGTXKYKH的圆门洞正跨在桥头,凡是由桥上经过的行旅全得由此穿过。由手法上看来,这部分也许是元末明初的结构。前部是上下两层的楼,上层也是三楹:下层外面虽用砖墙,与后部砖台联络相称。内部却非门洞,而是三开间,以中间一间为过道,通联后部门洞,为行人必以之处。上层三楹前殿,用木楼版,卷棚悬山顶。这前部,由结构法上看来,当属后代所加。正殿内阁关羽像,尚雄伟。前榴下的匾额,传说是严嵩的手笔。
(2)靠在阁下,在桥上南端西面便道上,现有小屋数檐当是清代所加。
(3)桥之北端,在墩壁的东面,有半圆形的金刚雁翅。按清式做法。雁翅当属桥本身之一部。但这里所见,则显然是后世所加,以保护桥基及堤岸的。
摘引自《中国赵州桥志》

上一篇: 描写早读的诗句(赞美孩子早读的诗句)

下一篇: 这是最后一篇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