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龙门石窟的好词(形容龙门石窟的词语)

描写龙门石窟的优美句子,龙门石窟距离洛阳市区大约十二公里,此处东边是香山,西边是龙门山,两山对峙,一水中流,清澈的伊河缓缓地流向远方。此处古称伊......

描写龙门石窟的好词(形容龙门石窟的词语)

描写龙门石窟优美句子

 龙门石窟距离洛阳市区大约十二公里,此处东边是香山,西边是龙门山,两山对峙,一水中流清澈的伊河缓缓地流向远方。此处古称"伊阙",后来隋炀帝杨广游览到邙山,登高望远,看到伊阙,以为是真龙天子皇宫大门从此此处被称为"龙门"。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这里不仅山清水秀,环境清幽而且北魏到唐朝所雕刻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近十万座佛像,堪称万象生辉,佛教宝库
  游览龙门石窟,你首先惊叹古人智慧和毅搜趣网力。如果没有鬼斧神工技艺,没有胸有成竹的构思,没有坚定不移信念,没有普救众生气魄,十万座巨大的洞窟,十万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佛像,而且要还历经四百多年的沧桑岁月磨砺,是不可完成这样伟大艰巨宏伟工程的。无论是奉先寺还是古阳洞无论是万佛洞还是莲花洞,无论是潜溪寺还是宾阳洞,无论是看经寺还是摩崖佛龛,每一座佛雕都包含无限激情,每一座佛像都浸透能工巧匠们的青春生命。特别是奉先寺里留下的巨大的唐代佛家菩萨雕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1.9米,体态丰腴面相慈祥雍容华贵气势恢弘,既体现了救苦救难、普渡众生博大胸怀崇高品德,又展现了唐代物质发达文化灿烂的大国风姿。有人评价说:这尊菩萨造像高尚情操丰富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外貌完美结合在了一起。这里是游人最为敬仰地方,也是佛家经典性的标志石刻,既具有深厚宗教研究价值,又具有永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现在石窟保存完好的部分大都在龙门山上,而香山上的石窟大部分已经被岁月毁损,虽有零星遗址,已经无法修复,唯有大名鼎鼎的香山寺虽几经沉浮,又几经修复,如今依然香火旺盛,游人如织。另外白居易的白园也是香山著名的景观。
  这里的山威仪,这里的水秀丽,这里的佛光万年普照,这里不仅让你游山玩水,更让你感悟人生
  伊阙距洛阳12公里,其山状如龙门,山上窟龛犹如蜂巢排列整齐,这就是著名的龙门石窟。在这万佛聚集的山上,时刻能够听到隐约的佛国音乐的旋律特别是在唐代石窟的洞穴里,仿佛听到众多仙女起舞时那衣带随风飘舞声响。我十分惊讶发现那石壁上的舞伎,好像刚刚停止舞蹈,但她们身后那些弹筝、弹琵琶、弹箜篌的乐女还喜不自禁摆弄手中的乐器,还在静等舞女又一轮新的群舞。她们那潇洒的神态,一下子我们古代的距离缩短,好像通过神秘时间隧道,我们与古人开始交流,开始沟通……
  这座保存了我国从北魏(494年)到北宋,其间经历隋、唐等七个朝代人文、风俗、佛家故事的宝窟,充分展示了古代工匠精湛的艺术技巧高超的雕塑才能。不说别的,单从时间的跨度来看,其间经历400年,王朝更迭频繁兵荒马乱任何一次变故,都可能造成雕塑工程的中断然而,这并没有阻止工程的进展,它仍旧长期不折不扣进行着,并一代代地凿山不止,这需要多大的毅力支撑多么坚忍不拔顽强意志呵!这件恢宏的艺术工程,应该世界少见的奇迹之一。
  我站在石窟前,不禁对艺术生命的执着追求,对古代工匠无与伦比的想像能力以及他们的艺术献身精神表示无限的崇敬。那些来自佛国印度的形象,在流传到我国之后经过无数民间艺术家创作演变逐渐形成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形象。由此可以体会我国古代工匠的创造劳动之伟大。这些造型不一、各俱特色的佛像,它们动人姿态个性化的特征,无一不让千年后的我们感到无比亲切。特别是它们慈祥端庄面容,使我们想起自己母亲,那些近乎慈爱女性形象,端坐在硕大的莲花座上,显出一种绝妙人性组合—让人产生一种敬畏而又亲切的感觉,这种感觉又衍生出无限的亲和力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400余年营造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国家宗教色彩。两朝的造像反映迥然不同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云冈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在北魏时期雕凿的众多洞窟中,以古阳洞、宾阳中洞和莲花洞、石窟寺这几个洞窟最有代表价值。其中古阳洞集中了北魏迁都洛阳初期的一批皇室贵族和宫廷大臣的造像,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举国崇佛的历史情态。这些形制瑰异、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珍贵记录
  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我们沿着尹河水岸,直奔大卢舍那像龛群雕而去。巍峨高大的大卢舍那像龛群雕到了。我站在下面仰望大卢舍那像龛群雕,让人顿时有种屏息的感觉。它规模宏伟、气势磅礴,它俯视众生,胸怀坦荡;它雍容大度气宇非凡;它情态丰富,表情各异。可以说,它以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周极富情态质感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淋漓尽致。导游介绍说,这组雕像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此话不假!
  我们一步一个台阶向上攀登一步一个脚印向上迈进,而我的心里www.souquanme.com更多的是虔诚,是叹服,是神往虽然脚下有些累,但我们依然坚定不移地向它靠近。随着涌动的人流,我们终于来到了卢舍那佛脚下。我定了定神仔细观摩着那每一个微妙的表情。心中万千感慨,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此时才知道,我的知识是多么狭窄,我的语言是多么稀少竟然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词来表达我内心感受
  据说这尊大佛乃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为自己歌功颂德仿照自己面容所造。面对群山和流淌了数千年的滔滔伊水,她静静地端坐着,眉稍嘴角含着浅笑,头微低,俯视的目光正好同礼佛朝拜者敬仰的目光交汇在一起,显得那样温柔睿智、典雅、优美。大卢舍那像被誉为"东方维纳斯"或"东方雅典娜",她的宁静和慈祥是东方智慧对于力量这个概念的最高深也是最精确诠释。我久久地仰望,心里突然静了下来,对于周围喧嚣竟然没有一丝的烦燥和不安
  宾阳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宾阳中洞高9。8米,进深和宽均为11。10米。正面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主的五尊雕像。释迦结中国跌坐,身着褒衣博带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饱满、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种手势表示说法印,本尊坐前有两只昂首挺胸、姿态雄健的石狮。释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左文殊、右普贤)。二菩萨含睬若笑、温雅敦厚,给人以亲切感。在宾阳洞诸像的后座上,雕饰着众菩萨、弟子闻法浮雕像。窟顶做琼隆形,中央雕刻着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有八个伎乐和两个供养天人。我们称供养天人为飞天。飞天在佛教艺术中被称为"香音神",是能歌善舞、满身香气的美丽仙人。这就是《法华经》中所述的"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的场景
  离开宾阳三洞拾级而上,便看到了万佛洞。万佛洞的形状是方形平顶,顶上雕一莲花藻井,莲花藻井周围刊刻楷书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禅师,一万五千尊佛龛。"该洞主尊名阿弥陀佛,有圆光和身光,结跏跌坐在印覆莲束腰须弥座上,一手贴身斜举胸前,一手抚膝。束腰莲花座中间雕刻四个赤膊袒胸、筋肌突起的力士承托室座。佛背光以上崖壁上雕刻有54朵莲花,每枝上坐一菩萨,姿态生动、富于变化、造型别致独具匠心此外,在南北壁上雕有伎乐人,分;乐伎和舞伎。乐伎手执乐器有瑟、竺、拔、茎溪、笛子、西腰鼓等,这是唐代宫廷的"坐部"乐队。舞蹈者或吹、或弹、或拨弄琴弦,彷佛会奏出优美的旋律。将唐朝宫廷中的舞乐场面表现得活灵活现,真可谓工匠们的神工之处。
  一路过去,我们看到许多佛像和文图案被不同程度破坏,小到几厘米的,大到几米十几米的,有的整个被破坏了,有的手臂被砍掉了,有的头部被凿去了,大都残缺不全了,就连最大的石雕佛像,高达17米的,也被砍去了双手。看着这些被破坏了的雕刻,真是让人痛心疾首。
  门石窟那一座座大小佛像总是出现眼前,眼前仿佛出现千年前那些虔诚的佛教徒们用自己虔诚的心,用自己巧夺天工的手将自己心目中的佛的形象一刀一刀的雕刻在石崖上。那是一种人与佛的对话,是信徒们将自己心中的寄托刻写在大自然身上希望能够将这种美好的寄托永远的留在人间漫步于伊水河畔,驻足于一座座雕像前,心灵在一种强烈的震撼中穿越时空,感悟人类在与大自然几千年的拼搏中,多么希望通过自己虔诚的付出祈祷,使人类永远能够过上安逸、祥和的太平生活。
  沿着伊水河前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直到经过一座横跨伊水河的拱桥,顺着水流和山势一转,眼前兀然矗立着一座崔巍的城门楼,龙门石窟终于到了。进入大门,右恻是巍峨的龙门山,左侧是平静的伊河水。龙门脚下的是禹王池瀑布,只见瀑布从石壁上面植物缝隙倾斜而下,随风出来一阵阵水雾,凉爽提神。下面池水清澈见底,还有许多小鱼、小虾在水草中穿梭。站在池边往山上放眼望去,看见山上布满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洞窟,那些历经千年风雨,集无数能工巧匠智慧之大乘的代表作--这就是不朽的龙门石窟。待我们拾级而上,细察一个又一个的洞窟,情不自禁的为石象的千姿百态古代神奇的碉刻艺术而惊叹!看那成千上万的佛象,有笑容满面的、有恬静安详的、有神情严肃的、有表情紧张的……,一个个,一群群,无不展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石刻艺术。
  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区南13Km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为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多好听名字啊,伊人如水,她将香山和龙门山一分为二,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厥,看上去宛若门厥,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又因为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龙门石窟分布于伊水两岸长达1Km的崖壁上,这里有一条伊水,河两岸是香山和龙门山。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间,古代匠师在ydsPcE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的宝库,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始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达迁都洛阳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诸朝。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1300多个石窟,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长宽各30余米。奉先寺的不平凡,在于中间那尊巨大的卢舍那雕像,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卢舍那佛像总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站在窟前的平台上仰望大佛,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油然而生,仿佛它的每一面墙壁上都记载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每一尊佛像都是一个神秘的传说。主佛慈祥的看着人们,,嘴角露出亲切的微笑。奉先寺是由八尊大佛像和许多小佛像组成的,雕刻精细,石象表面光滑,可见人们付出多少心血啊!一些雕像的肢体残缺不全是因为在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正处于内外忧患动荡不安的时期,美国的一个名叫普爱伦的文化劫掠乘机而入并勾结一些民族败类,像恶魔偷食人间香果一样,,把一部份佛像的头及肢体盗走了,致使我佛受损,也使那神奇、圣洁古老艺术受到玷污。做为中华民族的传人,我是多么地希望这些象征中华民族辉煌历史文化的艺术品,能够早日回到祖国怀抱中来呀!
  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魏字洞、皇甫公窟等为北魏时代的代表性洞窟;奉先寺、万佛洞、潜溪寺、看经寺及大万伍佛洞等为唐代的代表性洞窟;东山擂鼓台院中陈列廊内有宋代理学家朱熹、清代名相刘墉等的真迹字碑等。

描写龙门石窟的古诗句有哪些

1、龙门石窟

作者:江苏哑石   现代

两千三百余尊石佛,止步于崖壁上的窟搜趣网龛。佛的智慧在于,给人空出段自行化解的距离。

跪拜和祈祷依然拥挤,佛的悲苦在于,用于点化手指消失于,光阴黑洞,另有一些石质的头颅胳臂下落不明

肢体完整的佛,也有解不开的困局,正以缄默守住时间的秘密。众神残缺的部分,并不为人关注

人的虔诚在于,坚信从佛的慈悲中,领回的自己都是崭新如初的。

2、龙门石窟

作者:蜀乾尔  现代

龙门石窟,你也凿一窟,他也凿一窟,两山对峙,无奈伊水中流。

东山千疮百孔,西山爱莫能助。寒儒问,贫道说,到底谁升仙成佛。

连跳过龙门的鲤鱼,都一哭二哭三哭,一步三回头,是谁还在寄魂于物,梦想千秋不朽。

3、龙门石窟

作者:赵仙泉   现代

战争风云在这里消隐,佛的安详点化出山水清静帝王们在争夺天下的紧张中,灵魂却从龙庭飘到龙门,寻找通向来世途径

百年坚韧历代王朝的接力,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传奇世代恩怨都在佛的微笑中化解,滚滚红尘依然生生不息

当如潮的游人涌向石窟,探询一尊尊石像的秘密,有谁想起那些能工巧匠,或许当年只是在雕刻一种愿望,为辛苦百姓祈祷幸福吉祥

4、洛阳龙门石窟

作者:习吉   现代

弹尽身上千里流沙恭敬地站在龙门石雕佛像前,擦干满脸的汗水悄悄地问苍茫大地,问千年青史,这是文明世界,人间虔诚祈祷福祉的圣地吗?

翻开岁月的烟雨风云,浩瀚典籍托出唐皇则天神影,绚丽丝绸彩带精雕美玉如意昭示神灵佛窟的文化荟萃

轻轻的脚步把洛阳踏响,聚集的文人骚客惊讶地解读,千年壮举,千年辉煌,太阳瞬间把石佛照的很亮,阳光也来欢乐阅读佛的诗章

神圣的殿堂,典雅端庄慈眉善目的佛,雄踞中原神奇的土壤,佛光普照古国东方。

外国游客蜂拥参禅敬仰,千山欢呼,万水歌唱泱泱华夏,幸福吉祥。

扩展资料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

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龙门夜景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搜趣网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

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

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

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受到的人为的盗凿破坏十分严重。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使石窟蒙难。清末和民国初年的游记史料记载了当时石窟造像被盗严重。此外,民国政府为从南京迁都洛阳,修建龙门西山下道路时也炸毁了大量的山麓佛龛。

由于战乱管理空虚,1930年代到1940年代龙门石窟造像受到了疯狂的盗凿,许多头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国的文物商人收购

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是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依据

清代学者有为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龙门石窟

形容龙门石窟的词语

形容龙门石窟的词语
火烧洞、莲花洞、摩崖三佛、吐火罗僧龛、千手千眼观音龛等等、等等。在众多佛窟中,我最喜欢的是雄伟壮观

形容龙门石窟的句子

  描写龙门石窟的句子
1、龙门石窟距离洛阳市区大约十二公里,此处东边是香山,西边是龙门山,两山对峙,一水中流,清澈的伊河缓缓地流向远方。此处古称"伊阙",后来隋炀帝杨广游览到邙山,登高望远,看到伊阙,以为是真龙天子的皇宫大门,从此此处被称为"龙门"。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这里不仅山清水秀,环境清幽,而且有北魏到唐朝所雕刻的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近十万座佛像,堪称万象生辉,佛教宝库。
2、游览龙门石窟,你首先会惊叹古人的智慧和毅力。如果没有鬼斧神工的技艺,没有胸有成竹的构思,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没有普救众生的气魄,十万座巨大的洞窟,十万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佛像,而且要还历经四百多年的沧桑岁月的磨砺,是不可能完成这样伟大而艰巨的宏伟工程的。无论是奉先寺还是古阳洞无论是万佛洞还是莲花洞,无论是潜溪寺还是宾阳洞,无论是看经寺还是摩崖佛龛,每一座佛雕都包含着无限的激情,每一座佛像都浸透着能工巧匠们的青春和生命。特别是奉先寺里留下的巨大的唐代佛家菩萨雕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1.9米,体态丰腴,面相慈祥,雍容华贵,气势恢弘,既体现了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品德,又展现了唐代物质发达文化灿烂的大国风姿。有人评价说:这尊菩萨造像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这里是游人最为敬仰的地方,也是佛家经典性的标志性石刻,既具有深厚的宗教研究价值,又具有永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形容龙门石窟的诗句?

龙门 杜甫(唐)
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
气色皇居近,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屡改,川陆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游龙门诗十二首
宋.韩维
潜溪
李公旧林壑,及此与几授。
清泉流不竭,密竹老逾秀。
我惭疏野人,来值溪花后。
圣善寺
陟迳凡几盘,坐堂聊一息。
龙去空旧岩,崖崩有遗石。
不见林下僧,鸟啼山寂寂。
石楼
索回陟云根,结构出石面。
河倾八滩恶,野豁两崖断。
旷然怀抱开,举酒临壮观。
西溪
我从南岭来,引辔下云木。
不知溪流处,但见翠满谷。
凉叶覆山泉,修篁医茅屋
香山上方
贪奇忘我劳,上上不复省。
穷游尽人迹,却立看佛顶。
日暮不忘归,青山满烟景。
白傅影堂
远人乘化往,生死不为累。
肖象即当年,忘言非翼世。
一奠祠下觞,清风肃然至。
宝应寺
林峦若无路,钟磬时出谷。
凿石排僧龛,研金画佛屋。
日没上方夕,明灯满云木。
广化寺
日照香刹端,风生石门下
精诚或有祷,嘉况如可把。
安得飞片云,坐看灵泽洒。
利涉塔院
许公读书地,尘像一来拂。
门掩僧不归,檐低燕飞出。
高人不可见,石塔镇寒骨。
卢溪
伊人没已久,溪溜亦如线。
淳风揖老僧,清阴坐春院。
始晤入山深,幽林鸟声变。
菩提院望雒亭
兹亭何岧峣,下瞰伊与洛。
惟昔定鼎地,绝云飞观阁。
公安在哉,气象空回薄。
乾元寺
林深寺独在,谷转路犹邈。
徐行出万木,斗起造双阁。
一践清凉境,始知人世浊。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