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造句子(唐诗 宋词 元曲 清明小说怎么造句)

宋词10首并加以赏析宋词10首并加以赏析,急用!谢啦!积分可能少点!,往下看看!!字数超了,菩萨蛮①,【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

宋词造句子(唐诗 宋词 元曲 清明小说怎么造句)

宋词10首并加以赏析

宋词10首并加以赏析,急用!谢啦!积分可能少点!
  往下看看!!字数超了
  菩萨蛮①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作者】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今属四川江油)人。唐玄宗时供奉翰林。后赐金放还,漫游各地。安史乱中,曾入永王磷府,因磷败而以“附逆” 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 诗与杜甫并为唐一代之冠,享誉甚隆。宋本《李太白集》不载其词。《尊前集》 收录“李白词”十二首,然颇多伪托
  【注释】 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品评】 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学《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黄^诳《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推为“百代词典之祖”。然自明胡应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这场争议至今继续
  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开头两句为远景。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
  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庚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语。词中着一“更”字加强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征途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渔歌子①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②
  桃花流水鳜鱼肥。③
  青箬笠,④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 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号烟波钓徒。著书亦名《玄真子》。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渔父》。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 ②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③鳜(音贵)鱼:俗称“ 花鱼”、“桂鱼”。 ④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品评】 此词在秀丽水乡风光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当依陆游
  《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鹧鸪天》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徐俯《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亦以西塞山在长江边。
  忆江南①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②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作者】
  772-846 ,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德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人中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注释】 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②谙(音安):熟悉。 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品评】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菩萨蛮①
  敦煌曲子词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②
  水面上秤锤浮,
  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③
  北斗回南面,④
  休即未能休,⑤
  且待三更见日头。 【作者】
  本世纪初,大量五代写本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随之而重
  新问世的唐五代民间词曲,或称为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它们是千年
  词史的椎轮大辂内容广泛形式活泼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浓郁
  的生活气息,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敦煌词的辑本,有王重民的
  《敦煌曲子词集》,饶宗颐的《敦煌曲》,任二北的《敦煌歌辞总集》等。
  【注释】
  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 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②休:罢休双方断绝关 系。 ③参(音申)辰:星宿名。参星在西方,辰星(即商星)在东方晚间 此出彼灭,不能并见;白天一同隐没,更难觅得。 ④北斗:星座名,以位置 在北、形状如斗而得名。 ⑤即:同“则”。
  【品评】
  此词写爱情盟誓,充满了磐石般的信念火焰般的热情。它以不可实现 之事,示不可变异之心,新颖泼辣奇特生动表现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坚 贞不渝。汉乐府民歌中有一首《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其命意与构 思或为此词所本。但《上邪》是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此词中的誓言发 自男方抑或女方,却任人想象因而更见灵动活泼。不言而喻,此词的抒情主 人公是在两情最为浓烈与炽热欢娱之际向对方陈词的。发愿于“枕前”,表
  明他们是已结连理的伉俚。而所发誓愿多达“千般”,则见出主人公发愿时为 激情所驱滔滔不能自已,作者再现笔端的只不过是其中的片言 语罢了:他 时而指譬日月星辰(“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三更见日头”), 时而引喻河流山川(青山烂、黄河枯),时而又从生活信手拈来实例(“水 面上秤锤浮”),而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绝无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借以比况拳拳爱心的坚贞不渝,是极为确切而又富于联想的。作者省略比喻之词,而直接托出喻体,一气排开,直贯到底,不稍停顿,使人于目不暇接之际留下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这正是此词在艺术上显著特点。同时,此词无意文人那样追求含蓄蕴藉之致,其抒情方式直率热烈大胆、泼辣见长遣词造句亦不假雕饰,形同白话,充分表现出民间歌辞的拙朴、自然的本色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②
  往事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③
  只是朱颜改。④
  问君能有几多愁,⑤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
  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 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品评】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浪淘沙①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②
  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耐五更寒。④
  梦里不知身是客,⑤
  一晌贪欢。⑥
  独自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品评】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相见欢①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②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③
  别是一般滋味心头。④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 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品评】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乌夜啼②
  【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②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③
  相留醉,
  几时重,④
  自是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谢:凋谢。 ②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品评】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 ”,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流程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
  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红^叟鲛肖(左应加鱼旁),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气呵成益见悲慨。“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苏 幕 遮①
  【宋】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②
  追旅思,③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作者】
  969 -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 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注释】
  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音译。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纠缠。旅思:羁旅之思。
  【品评】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秋色连波”二句,落笔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芳草”历来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意象之一,如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
  河畔草,绵绵远道”;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渔家傲①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②
  衡阳雁去无留意。③
  四面边声连角起,④
  千嶂里,⑤
  长烟落日孤城闭。⑥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⑦
  羌管悠悠霜满地。⑧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①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②塞下:边地。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③衡阳雁去的倒文。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至此不再南飞。见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五。 ④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角:军中的号角。 ⑤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⑥长烟:荒漠上的烟。 ⑦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⑧羌管:羌笛。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品评】
  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为“穷塞外之词”(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此词。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这恰与《苏幕遮》仿佛。但它的题材与风格却是有别于《苏幕遮》的。首句“寨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异样感受。次句“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接着,“四面边声”三句,用写实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长烟落日”,画面固不失雄阔,但续以“孤城闭”三字气象顿然一变,而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过片后“浊酒一杯”二句,写戍边将士借酒浇愁,但一杯浊酒怎能抵御乡关万里之思?久困孤城,他们早已归心似箭,然而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又何从谈起?“羌管悠悠”句刻划入夜景色,搜趣网而融入其中的乡恋益见浓重。“人不寐”二句,直道将军战士感伤,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感伤之情。不言而喻,此词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其情调与唐人建功异域追奔逐北边塞诗迥不相同
  但范仲淹到延州后,选将练卒,招抚流亡,增设城堡联络诸羌,深为西夏畏惮,称“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此词慷慨悲凉,同样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壮烈情怀。而更值得重视的则是,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导夫先路。

唐诗宋词

美之诗赏析
浣溪沙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赏析: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飘飘的,好像夜里的梦;满天的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千条万缕,就和这心里郁积的愁一样多。落花随着微风,自在飘舞宛如梦幻纤细小雨,无边无际,好似愁丝。"飞花"和"梦"、"丝雨"和"愁",一具体、一抽象,原本邈不相涉,但词人却发现它们之间有"轻"与"细"的特点,便构成两个新鲜的比喻,空灵缥缈妙不可言无怪乎梁启超称之为"奇语"。
送士元 唐•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春袍今已误儒生
赏析:这两句一向被认为是刻划细腻的写景诗,清人方东树称为“卓然名句,千载不朽”(《昭昧詹言》)。它通过“细雨湿衣”、“闲花落地”两个细节,展现出一片蒙蒙春雨的江南景色。“细雨湿衣”而“看不见”,“闲花落地”而“听无声”,则更是诗人体入微之处,因为唯有“看不见”才显出雨之“细”,唯有“听无声”才见出花之“闲”。句中没有出现更多的景物,但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晏几道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赏析:一对不知时务比翼双飞檐子,穿过微细雨帘,从头顶掠过。由于看到这双燕子,使词人更加的愁不可堪着,他在想:无知的燕子,尚且知道比翼齐飞欢快,而有情的我们两个人,分各天涯,难以重逢,这、这、这是何等难以忍受现实啊!
这两句应该是这首《临江仙》的精华所在精妙之旨。它的绝妙之处是融情而入景,以景传情。从表面来看,两句似在冷静的描写着景物,十个字却无一字提到情、愁而字,可是情自无限,愁又不尽也。“落花”感叹青春之易逝,佳期难再,“微雨”状出心境的阴郁苦闷。以“落花”之动,衬托着人伫立之静,以独立之久,衬托着思念的专一不二,又以“燕双飞”来配“人独立”的寂寞和孤独。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浓烈的情感。
春山夜月 唐.于史良
春山多胜事, 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 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 楼台深翠微
赏析:首先,从结构上看,“月”字紧承“赏玩夜忘归”中的“夜”,“花”则紧承首句“春山多胜事”中的“春”,运笔如环,自然圆合。
其次,这两句诗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物情态,栩栩如生。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童心未泯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只两件,却是点到为止以一当十
再次,“掬水月在手”,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香满衣”写山花馥郁之气染上衣襟,将花香一分为二。一合一分,上下对举,从字句到意境无不使人倍觉诗意盎然、妙趣横生。最后,精于炼字。“掬”、“弄”二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可谓神来之笔
诗人完全沉浸在山中月下的美景之中,于是,唯兴所适,不计路程远近;离开时,面对眼前芳菲的花草不免怀有依依惜别深情。这即是诗人在写出“胜事”的基础上,接着铺写的“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二句的诗意。这两句诗写赏玩忘归,“欲去”二字则为折入末两句南望楼台留下伏笔。“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正当诗人在欲去未去之际,夜风送来了钟声。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镶嵌在一片青翠山色的深处。末两句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展现的虽是远景,但仍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景致爱怜笔触轮廓分明勾勒出来,并与一、二、三句点题的“春山”“夜”、“月”遥相呼应。 纵观全诗,“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乃诗之精髓所在,令人叹为观止。综上所述,可见三、四两句是全诗精神所在的地方。这两句在篇中,如石韫玉,似水怀珠,照亮四围。全诗既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自具艺术特色。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赏析:
迟日:春天的太阳。《诗经》里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
融:暖和。泥融:泥巴融化又软又湿。
春天的太阳映照得江山如此秀丽,随风吹来了各种花草的芳香。湿软的泥土引来只只飞燕,温暖沙滩上睡着对对鸳鸯。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前两句对大好春光作概括的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囊括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体会、感受春天的美好。后两句则集中笔墨写燕子和鸳鸯。燕子围着暖融融的春泥高低飞翔,衔泥筑巢,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印象;而鸳鸯却相互依偎着,在两幅生动的小景,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极其恰当地渲染出春意盎然、自然和谐的欢乐融和气氛,表达出诗人的兴奋快乐之情。
“泥融飞燕子”为什么好?是因为“泥融”和“燕子”是紧密相关的——春天,燕子回到北方以后,需要用软泥来修补旧巢,冻土是不行的。这一句写的正是泥土解冻时,燕子飞来飞去,春意盎然。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相逢
赏析:①日出句:早晨太阳出来以后,照得江边盛开花儿,红艳得比火还要红。
②春来句:蓝,用蓝草制成的颜料,也叫靛青。春江青碧,好像靛青的颜色一样,在阳光下泛着绿波。
春日,朝阳照耀下的江畔花朵,红得胜烈火;江水碧绿的颜色,只有蓝草可以相比。这一切,怎能不撩起我对江南的回忆?诗人用对比夸张的手法,对江南水乡的诱人春色进行了形象的描绘,红绿相映,光彩夺目,印象强烈,引人入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tDwfpUc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孤寂情绪巧妙溶化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如何直?日自tDwfpUc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14岁。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坐,而阎公意子婿学士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君,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效果呢?为什么历来为论者所称道?
读王勃的《滕王阁序》,作者在反复描绘、渲染洪州的地理气势、山川形胜之后,登临滕王阁,“披绣闼,俯雕甍”,极目远眺,所见“山原旷”“川泽纡”“闾阎扑地”“舸舰迷津”,真是尺幅千里,秋色弥望,一派富庶祥和气象。然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幅“暮江秋色图”扑面而来,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
这是一幅彩色图画背影是碧水连天,天水一样是纯净的深蓝,绚丽晚霞映红了天幕,并映照在碧绿的江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江渚之上,一只或几只灰白色野鸭时翔时集,不知是沉醉于秋江晚景不愿栖息,还是顾影伤怀,别有期待
“落霞”,视角由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视野开阔;“秋水长天”写静景,“霞鹜齐飞,”写动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上句着重于目随景而动,下句着重于心因景而静。整个画面和谐,美不胜收。色彩的协调、动静的搭配完美的“暮江秋色图”如在眼前
此句工稳对仗堪称一绝。不仅上下句对仗严整,而且句内亦含对仗。“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都是偏正结构。除了句法对偶,音韵上平仄相对,上句是“仄平仄平仄平平”,下句为“平仄平平平仄仄”,音律铿锵抑扬顿挫,富于乐感,极具诗意。
古人讲究炼字炼词,我们鉴赏时可以通过“换字”的方法比较领会其字词使用的精工。例如将此句中“落霞”换成“晚霞”,效果有什么不同呢?很明显,“落”具有飞动之感写出霞的气势。再看,有人说“孤鹜”为什么不是“群鹜”呢?“群鹜”意境有什么不同?我们读《滕王阁序》全文可以看出,此句应是王勃思想感情的一个高潮,登临形胜,躬逢盛饯,自然心境愉悦,激情满怀。然王勃毕竟“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千里眺望之时,自然驰骋想象,“望长安于日下”,于是想到了“关山难越”“无路请缨”,难免心生感慨,此句以下,王勃情绪急转直下,“兴尽悲来”,直至“穷且益坚”,慰勉自己。所以,着一“孤”字是切合作者这种心境的。这就是古人炼字的功力
前人指出王勃此句脱胎于“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北朝庾信《马射赋》),但庾信之句言落花与马射队伍中绘着芝草的车盖齐飞,联想欠自然,不及王勃此句优美动人。王勃写红霞在天上飘动,野鸭在红霞中翱翔,造成蓝天上一红一白对照,无生命的晚霞与有生命的飞鸟对举,相映成趣,画面鲜活,超出庾信甚远。
年轻气盛的诗人王勃登楼作赋,放眼川原,秋景澄澈,秋意深浓,仕途坎坷雄心未泯的他目极八方,思接千里,忘却失意的苦楚,全身心融入江南秋景之中,思绪追逐着落霞孤鹜,淡入了秋水长天之中,千百年骚人墨客对此句推崇备至,流传至今,脍炙人口。

摘抄宋词

要带分析,以中心,学做特点为主分析。 大概10来首 谢谢
蝶恋花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简析】
上片句句藏着一个"春"字。残红褪,柳绵吹少,是春衰的景象;青杏尚小,芳草绿遍,又呈生机勃郁。春光已老,春光犹在,正是这么一个恼人时节中间插写的燕子飞来,流水人家,既是补足""的信息,更使画面增添动态的美。花残、杏小、燕飞、水绕,柳绵纷纷芳草处处,不言"春"而春在其中,这叫做"藏中有露"。
鹊桥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简析】
这是一曲纯情的爱歌。亦抒情,亦议论哀乐交织,天上人间融为一体。尤其是末二句,使词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成为词中警句。无怪乎沈际飞评曰:"七夕双星会少别多为恨,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臭腐为神奇。"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简析】
这是一曲纯情的爱歌。亦抒情,亦议论,哀乐交织,天上人间融为一体。尤其是末二句,使词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成为词中警句。无怪乎沈际飞评曰:"七夕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臭腐为神奇。"
冠子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度与泰娘娇。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简析】
飘泊已久的游子,乘一叶小舟,路过太湖旁的吴江县。春寒料峭,岸边楼上的酒旗对他频频招手,故故撩拨。吴地方音软媚,边渡桥的名字香艳一阵风、一阵雨的恼人天气,添了游子的春愁。客袍早就脏了,到家就可以洗。到得家时,先什么也不干,且把银字的笙调试起来,把心字的香点起来,陪娘子好好坐坐,可屈指一算,到家该交夏令,樱桃颜色变红了,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了,让人思之欣慨交心
苏幕遮①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宋代词家 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
【简析】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www.souquanme.com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简析】
作者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叛乱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当作于是时。
这首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巩固边防的决心意愿,另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复杂矛盾的心情。这种复杂苦闷心情的产生。是与当时宋王朝对内对外政策密切相关的。作者针对现实,曾经提出过一系列政治改革方案。但都未得采纳。北宋王朝当时将主要力量用于对内部人民镇压,而对辽和西夏的叛乱侵扰,则基本采取守势,这就招致了对辽和西夏用兵的失败,结果转而加速了国内的危机。范仲淹在抵御西夏的斗争中提出了某些正确建议主张"清野不与大战",待"关中稍实";"彼自困弱",并坚决反对"五路入讨"。但他的主张并未被采纳,终于遭致了战争的失利。他自己还遭受诬陷打击。词中所反映的那种功业未建的苦闷心情,正是这一历史现实的真实写照。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和"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征人见之闻之,又怎能不百感交集?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具体的发挥
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前两句含有三层意思:"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也无计"的慨叹。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泪落"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在范仲淹以前,很少有人用词这一形式来真实地反映边塞生活。由于作者有较长时期边地生活的体验,所以词中洋溢浓厚的生活气息。宋魏泰在《东轩笔录》中说:"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可惜这组反映边塞生活的词早已散佚,只剩现存的这一首了。在北宋柔靡词风统治词坛的形势下,能够出现这样气魄阔大的作品,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它标志着北宋词风转变开端,并说明范仲淹实际上是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先驱者。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简析】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quot;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孩子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简析】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由于南宋小朝廷腐败无能准备不足,金兵趁机大举南侵,如入无人之境。金兵兵分两路,一路下建康,陷临安,猛追高宗,直捣福建。另一路从湖北进军江西,紧追隆佑太后,隆佑由南昌仓猝南逃,直到赣州才得到喘息机会。当时,赣西一带遭受金兵的侵扰,人民的损失极其惨重。本篇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作者在赣州任江西提点刑狱(主管司法监察并兼管农桑)时所写。作者路过皂口,见景生情,由郁孤台下的江水联想到当年难人民的血泪,想到沦陷中原禁不住产生了江山易主却无法收复悲痛。这首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集团屈辱求和这一错误政策的不满,抒写了他关心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上片从江水落笔写怀旧之情。作者着眼于四十年前金兵侵扰江西时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并由此而联想到沦陷的中原地区长期未能收复,曲折地揭示了南宋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形象地反映了作者的这种心情。下片即景抒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体察细腻,感受深刻,构思新颖,饶有诗意。这两句说明,青山可以遮断人们的视线,但却阻拦不了人们对中原沦陷地区的关怀想念之情。暗示南宋统治集团可以设置重重障碍,把祖国分裂南北两半,但却无法阻挠人民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末尾两句以鹧鸪的悲鸣反映作者壮志难酬悲愤心情。
这首词大处着眼搜趣网,小处落墨,善于通过具体景物烘托复杂的内心感受。暗示复杂的斗争形势,形象鲜明,语言简洁含义深刻,耐人咀嚼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
潇洒的词人本就生性豪放,密州铁沟出猎,左牵黄犬,右擎苍鹰,相随千骑锦士驰卷平冈,何等声势,何等豪气,由此倾动了满城老少,使老夫陡发少年狂气,在亲射虎,看孙郎的奇想中跃现的,正是当年孙权射虎的风采!但词人的胸胆,又何甘只在射虎中称雄?连年犯边的西夏,正需要魏尚那样的勇将御击!酒酣的词人因此宣告倘若汉文帝再遣冯唐,我便是当世魏尚,愿换弓如月,一箭射落象征"侵掠"的恶星天狼!
生查子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错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满春衫袖。
【简析】
在那华灯照得如同白昼一般的花市,主人公与心爱的人在月挂柳梢的黄昏时刻相约赴会。现实是这样的凄凉,月光华灯依旧,然而却见不到去年的情人,主人公伤心的眼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①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释】
①章台路:汉长安有章台得街在章台下。后人以章台为歌 妓聚居之所。
【简析】
上阙一开端即描绘出思妇所外的典型环境,三个“深”字, 极见庭院之深邃了。通过刻画描写,一位幽闭闺女的贵 族女子,因为薄幸之人一味追求狭邪之游的愁苦心情便跃 然纸上了。下阙,“三月暮”点出时令,“雨横风狂”, 描述气候特征。此时此景只有掩起门户独守空房,发出“ 无计留春住”的悲叹。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 秋千去”,是历来受人赞赏的名句。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整整十年之久了。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必然结果。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全词组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具有一种古诗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节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啼序》前后辉映,相互媲美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2)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3)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4)对酒当歌,(5)强乐还无味。(6)衣带渐宽终不悔,(7)为伊消得人憔悴
--------------------------------------------------------------------------------
【注释】
(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2)危楼:高楼。
(3)黯黯:迷蒙不明。
(4)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5)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6)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7)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简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执着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雨霖铃①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②初歇。都门帐饮③无绪, 留恋处,④兰舟摧发。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 暮霭沈沈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⑨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⑩
--------------------------------------------------------------------------------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 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 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 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 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 “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 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⑧暮霭:傍晚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 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 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 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 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 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 想别后情景。‘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 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 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今宵酒醒何处”,遥接 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 “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 ,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 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 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 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 的不尽愁思。
钗头凤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简析】
陆游初娶唐氏,夫妇风情甚美。然儿媳不合婆婆的心意老人家活活拆散了这一姻缘。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城南禹迹寺这次的沈园邂逅已经别嫁的前妻,她仍遣人送酒肴致意,使陆游惆怅莫名,即成此词,挥笔题写于园壁。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简析】
陆游酷爱梅花,因为它象征着气节。他的《落梅》诗说:“雪虐风饕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陆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对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希望终身与梅花为伴。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上片感遇。“驿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下片咏梅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从中不难看到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陆游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免职。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此词或许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虽然不免有自悼自伤的消极成 份和孤芳自赏意味, 但主要精神是积极的, 他在词中对周围恶浊的环境、“群芳”嫉妒卑劣行径以及自身遭受的种种迫害,所表现出的高度蔑视,也是令人感佩的。咏物词贵在“不离不即”、“不粘不脱”,做到托物寄意,物我相融。此词不雕镂梅花形貌,而着重摄取神韵,借以自我写照,是咏梅的上乘之作。

唐诗、宋词、元曲清明小说怎么造句?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不同的抒情方式,唐诗起于韵律,宋词重于感情,元曲颂于舞台,明清工于文笔。中国四大名著都产生于明清时期,成为古典小说的经典代表

宋词十首——注明作者

不要太长,要注释词的讲的主要内容
李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依然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范仲淹 
  
  
  【苏幕遮】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欧阳修 
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欧阳修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 
  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 
  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阳花, 
  始共春风容易别。
柳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柳永
【蝶恋花 】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苏轼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
  惊涛裂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