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前一句(诗句 举一隅不以隅反 则不复也的上句是什么)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下面一句是什么?,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自《论语·述而》,其下一句是: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

举一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前一句(诗句 举一隅不以隅反 则不复也的上句是什么)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下面一句是什么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自《论语述而》,其下一句是: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与其上一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同一段落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孔子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www.souquanme.com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春秋战国时期。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www.souquanme.com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论语》与《易经》、《老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经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重要载体而且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

诗句搜趣网 举一隅不以隅反 则不复也的上句是什么

不愤不启,不诽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偶而不以三偶反,则不复也。”什么意思?

孔子说:“(教导子时)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时候,不要急于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启发他。如果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必再教下去了。”

这句话,主要是在讲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启发教育之道,先要在学生的容色言辞上见到求学诚意,诚至然后再启发他,启发之后待其自得这样之后再告诉他。www.souquanme.com“不愤不启”,强调教育要掌握时机。“不悱不发”,强调教育要因势利导。“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则强调教育要循序渐进


扩展资料

“不愤不启”,即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tQQFIicFUV不得的地步,就不要去开导他。“愤”,意思是心里想求通而未能通。朱熹的《论语集注注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启”,意思是使人获得开导,突破盲点领悟要旨。朱熹说:“启,谓开其意。”一个人用力思索,求心通还是未得,故生烦闷着急,看到他这样,才可以开导其意。达不到这种程度,就不要去开导他。

“不悱不发”,即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用言辞表达出来的地步,就不要去启发他。“悱”,意思是想说却又无法用言辞表达。朱熹注释说:“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发”,意思是使人获得引发,找到表达自己体会的言辞。朱熹说:“发,谓达其辞。”一个人经过思考已有所领悟,却未能用适当的言辞表达,故生惆怅苦痛,看到他这样,才可以启发他,以达其辞。没有达到这种程度,就不要去启发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