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后一句(曲径通幽处的后一句什么)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下句《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后一句(曲径通幽处的后一句什么)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下句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景象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www.souquanme.com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www.souquanme.com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情怀

曲径通幽处的后一句

参考: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出自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版本二)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三)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四)

曲径通幽处的后一句什么

曲径通幽处下一句:禅房花木深

原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代: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版本二)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三)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四)

译文

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缤纷
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

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意境:

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林木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这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时间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向往之切。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景: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古寺”“高林”突出了山寺的幽雅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曲径”,竹林丛中的小路。“幽处”幽静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表达了诗人宁静内心感受,也隐//www.souquanme.com流露了对现实愤慨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以上六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动,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详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都”,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都寂”出于此句。“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乐器。和尚念经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或击磬表示开始结束

赏析:

首联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人在这天的清晨走进古寺,初升的太阳光照耀着松林。此联中表明了诗人此作的时间和地点。佛家经常把僧徒聚集的处所当做是丛林,所以这里所说的高林颇有称颂禅院的意思。在光照松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颔联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此联的“幽”“深”二字尤为重要。竹林掩映下的小路通向了幽深之处,禅房前后花木缤纷。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成了优雅的意境。幽静的竹林里,一条小路通向深处,禅房前后花木茂盛。此联主要描写静景。“幽”字着重突出了此景的寂静,而这种静不是一般的静,是一种具有诗意的静,因为此联中还有一个“深”字,这两个字互相映衬。繁茂的花木和幽静的竹林互相映衬,再加上一条通往深处的僻静的小路。可以想象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画面,多么诗意的境界呀!

颈联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悦”“空”二字给大自然赋予了某种特性明媚的山间阳光使飞鸟更加欢悦,清澈的潭水让人神清气爽。悦、空二字在这里是使动用法,意为使欢悦,使空。这里的山光就是日光,自然中的日光照耀在山林里,小鸟到处乱飞,潭水本来就是清澈的。这搜趣网些本来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但是作者敏锐捕捉到了小小的细节,给山光和潭水赋予了某种特性,使它们能够让飞鸟欢悦,能够荡涤人们心目中的污垢,使人们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这就使得这整幅画面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美丽。动静结合的境界让人啧啧称奇

尾联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颈联中明明写了小鸟到处飞的动景,然而到了尾联却说此时此刻万物俱沉默寂静,这到底为什么呢?作者到底想写什么呢?最后半句话,但余钟磬音。钟磬,指的是佛教召集众僧的时候敲打的一种乐器。尾联中,作者听到了钟磬的声音,于是他闭上了眼睛默默的感受着仿佛周围都是寂静的,唯有那象征空门的钟磬之声能够像潭水一样使作者的心灵的污垢得到荡涤,使之更加清净原来作者是想借着此情此景寄托其遁世无门的情怀。

作者简介: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SJaHH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