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关逢后骑的下一句(萧关逢候骑的下一句是)

日落长河下一句应该是长河落日圆,下一句是:萧关逢候骑。原文:使至塞上唐代: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萧关逢后骑的下一句(萧关逢候骑的下一句是)

日落长河下一句

应该是长河落日圆,下一句是:萧关逢候骑。

原文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黄河落日圆的下一句是什么

长河落日圆的下一句是萧关逢候骑。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记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全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全诗赏析: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是什么意思

翻译: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此两//www.souquanme.com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使至塞上》作者: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候骑:一作“候吏”。
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前敌统帅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扩展资料

《使至塞上》作者写作背景

《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悲壮情怀孤寂之情。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融化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使至塞上

对“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的赏析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唐)的《使至塞上》选自全唐诗:卷126_76。这是一篇关于边塞的五律
注释】 1。单车:单车独行。问边:慰问边防
2。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搜趣网,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www.souquanme.com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3。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王维自喻。
4。归雁:因季节夏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
5。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今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6。长河:疑指今石羊河,此河流经凉州以北的沙漠。
7。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侦察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8。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燕ljDPLyIC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韵译】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搜趣网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苍凉与浑圆。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西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宣尉,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鉴赏1】 尾联用典流露向往建功立业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个字中。
颈联的“直”和“圆”准确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王维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显现柔和温暖
【鉴赏2】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比喻对偶修辞手法,讲诗人王维自己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飘出汉塞,又像振翅北飞的大雁飞入胡天。诗人王维以“征蓬”“归雁”自比,表达了自己因受排挤流露出孤寂、抑郁之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远处一缕白色烽烟直上云霄,描绘出“孤寂、苍凉和壮观”的意境。黄河如带,从天边汹涌而来,那一轮圆圆的落日静静地悬挂在天边。这两句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奇异景象,表现了王维的真切感受。
【鉴赏3】 开元二十五年(737)夏,诗人王维出使河西节度府,至凉州时作《使至塞上》。"大漠"两句历来为人传诵:大漠广阔,长河悠远,使人既感到胸襟开阔,又惊异宇宙广袤深长。"孤烟直"、"落日圆"使画面富有立体美和律动感。"孤烟直"既写出人烟稀少,又暗示出一种独立苍穹英雄气;"落日圆"增添了画面的色彩,用夕阳暮色将画面覆盖形成浑然一体的壮阔意境。诗人王维用四种景物对比构图宽广的大漠拥抱悠悠的长河,浑圆的落日映衬着直逼霄汉的一束孤烟。大、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感,而且都是诗人王维主观的审美感受。在如此广阔而且苍凉的天地间,驰骋疆场的将士们破敌靖边,其悲壮的英雄气浩然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都护在燕然",这是一种未言艰辛而艰辛之事已毕,未见英雄而英雄之业已出的衬托写法。《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宗臣曰:"阔大悲壮"。《而庵说唐诗》:"'大漠''长河'一联,独绝千古。"

银河落日圆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

应该是长河落日圆
上一句是,大漠孤烟直,下一句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该诗句出自王维的《使至塞上》,全诗为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翻译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我(王维)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飘临边塞,北归的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的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