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百姓苦上一句是什么(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出自哪)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句子的出处是什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出自《山坡羊·潼关怀古》。原词: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天灾百姓苦上一句是什么(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出自哪)

百姓苦 亡百姓苦句子出处什么?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出自《山坡羊潼关怀古》。

原词: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

华山山峰四面聚集到潼关来,黄河波涛汹涌澎湃,潼关古道连接着关内华山和关外黄河。西望长安,心神不定感慨万端。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遗址昔日秦皇汉武的万间宫阙都已荡然无存,所剩的只有眼前的一片萧条国家兴起受苦受难的是黎民百姓。国家灭亡,受苦受难的还是黎民百姓。

诗歌赏析

山坡羊是小令曲牌名。这首曲是作者就任//www.souquanme.com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关名,在今陕西东部潼关县内,雄踞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的要冲,内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是进入古都长安的门户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过往之人的怀古之情。“怀古”指游览古迹触发感慨。这首小令通过凭吊潼关古迹,追忆历史阐发议论深刻揭示了在封建社会里,无论怎样改朝换代,给劳动人民带来的只有深重灾难。由此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生活同情以及对封建统治不顾人民死活鞭挞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前一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前一句
——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正文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兴亡百姓苦,这句话误了多少

兴亡百姓苦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一、引子
1945年7月1日至5日,黄炎培、傅斯年、章伯钧等几位先生访问过延安,期间毛 泽 东同志与黄炎培作过一段关于中国毛 泽 东领导政权如何跳出历代统治者从艰苦创业腐败灭亡的周期律谈话
孙一的评书“中国帝王史话”主要讲述了从秦到清历代皇帝故事,一口气下来发现一部中国历史确如黄先生所说其实不光中国如此,在现代,苏联就是一个最好的教材那么为什么出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尴尬?又为什么说民主才是出路呢?现在终于有一个比较清晰认识
二、其兴也勃焉
古今中外,一个国家的兴盛往往因为有一个强有力中央集权的领导在中国,最典型的就是汉武帝,他设立内廷加强中央集权,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打击匈奴所谓“毕功于一役”在现代,苏联能够在短短的时间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国,也是靠斯大林强有力的领导集权体制强大在于严密//www.souquanme.com,强大的组织性正因为此,它能够迅速的集中所有资源调动一切力量解决国家最紧要问题它能够使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迅速的崛起所以说,“其兴也勃焉”。
三、兴亡百姓苦,国强民不富
《山坡羊通关怀古》中著名的一句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为什么说兴的时候也是百姓苦呢?因为中央集权在利用一切资源解决迫切的问题时,必然牺牲普通老百姓利益在《汉武大帝》中我们看到,虽然汉武帝取得了抗击匈奴的胜利树立了强国的形象但是百姓生活依然贫困苏联迅速的实现工业化,赢得了工业强国的美名,但几十年过去了,人民生活依然没有显著改善因为,在很多情况下,绝大部分的资源来自于国内(英国崛起的时候,殖民地的剥削属于另外一种情况)老百姓的财力都被国家集中,他们怎么可能富裕?因此,靠牺牲百姓的利益达到的兴盛并不是长久之道。
四、其亡也忽焉
任何事物都要辩证的来看,集权体制的优点在某些情况下会转变为其缺点
中国历代王朝的灭亡,无外乎下面几个原因:(1)外戚宦官专权;(2)皇帝本身//www.souquanme.com昏庸无道;(3)外部势力介入仔细分析一下,其实三者都是相通的 。
外戚和宦官专权,为什么导致王朝的灭亡?因为这些人会发展党羽家族,利用他们的权势,圈得大量土地,与民争利,形成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他们会不断扩大国家财富占有率,导致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当皇帝本身昏庸无道时,必是奸臣当道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正下梁歪是有的从来没有上梁歪而下梁正的于是导致整个官僚系统不是为百姓服务,而是为自己集团的私利打开方便之门所以说,当集权体制中的上层,利用其对下的权威性,严密的组织性,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奔波的时候,便是整个系统腐败的开始
那么外部势力的干预呢?要知道外因只有通过内因作用,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取决于内因下面以和进行分析:
建国初期,就一直面对着强大辽国的威胁,虽然宋太祖赵匡胤和他的弟弟都对辽作战,却始终没有取得胜利关于这一点,我想到了两个地方,一是西汉初期也是受到北方强大匈奴的威胁,但却能够打败匈奴二是辽国虽然强大,但是最后却被人力物力财力远不如的金国打败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的军事实力的确不强,因为吸取了唐朝灭亡的教训,不允许拥兵自重的地方诸侯,所以才会有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其次忠臣被杀南宋时岳飞抗击金国,取得节节胜利,但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因为当时徽钦二帝囚禁在金国,如果打败了金国,迎回了老皇上,那么当时的皇上赵构怎么办?所以他屡次提醒岳飞战和就行,可是岳飞偏偏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动不动就把迎回徽钦二帝挂在嘴边,所以赵构对岳飞的不满是早就有的归纳起来,还是因为这些做皇帝的为了保住其皇位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实质上就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那么呢,首先,慈禧独霸朝纲,并且在她看来,满人毕竟是满人,汉人只是奴才而已当然不会把汉人的江山当回事所以才有“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欢心”的***言论其次,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其军事实力与西方列强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因为它惧怕汉人与外部接触多了,思想开放了,从而打破他们的奴化教育,再把满人赶走听了的那些史话,我感到的奴化教育的确高人一筹如果不是列强入侵,中国恐怕还会继续沉睡下去归纳起来,还是一点,统治阶级为了其私利。
所以说,集权体制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发挥它的长处,聚集所有力量战胜困难同样的,当它的长处运用在为自己谋利益的时候,便走到了另一端所谓“勃”,“忽”,都是迅速的意思,道出了集权体制的特征,也道出了帝国悲哀
五、王朝中兴
在一个朝代的中后期,社会矛盾已经比较激化了,但这时总有一两个皇帝执政时间长达几十年我不禁想,如果在这几十年内励精图治,也许挽救王朝的灭亡我觉得,在这个关键时期,王朝能否中兴,跟领导者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西汉中后期汉哀帝,即位之初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确实想干一番大事业,并且也打击了王莽的势力但是越干到后来越觉得阻力很大,于是锐气大减,干脆不干了,天天饮酒作乐去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汉武帝继位之初,也想干一番大事业结果刚干了几件事,就被以窦太后代表顽固势力打击了,但是他却没有消沉,而是养精蓄锐,积攒实力,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所以说,在社会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的时候,便是国家继续走向强盛还是逐渐走向衰亡转折点有志之士能够在一片歌舞升平中看到矛盾的存在,并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变法
六、变法成败
下面分析历史上有名的变法成败之因 :
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强国,并且奠定了秦统一天下基础但是在变法的过程中,不断受到贵族势力的阻挠要不是秦穆公力挺商鞅,不知是何后果在秦穆公死后,商鞅还是被顽固的旧势力残忍的杀害了。
王安石变法,也是触动了很多皇亲国戚的利益一开始宋神宗是鼎力支持的,但是到了后来却没能顶住贵族和皇族势力的压力致使王安石两度被迫辞去相职神宗死后,高太后临朝听政,一年间新法全部废止
戊戌变法一开始就受到顽固势力的抵制反对失败
从三次变法可以看出两个共同点:一,变法的目的措施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并且从现在的角度看来,采取的措施在当时绝大部分都是对国家有利的;二,变法一定削弱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并招致他们强烈的反对变法的失败,会使既得利益者得到更多的利益,形成一个大的利益集团,并不断的扩大集团的私利,积重难返,从而为王朝的灭亡埋下伏笔成功的变法,必定损害既得利益者的权利,但能使国家重新走向强盛并且,社会的进步始终需要不断的革新,因为事物本身就是在不断发展的,矛盾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七、结语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上详细得分析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原因,的落脚点在“变法”上面但还是没有摆脱人治”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变法的成功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而且中国历史上的历次变法也证明了,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即使一次成功,也不可能次次成功,还是会陷入历史的循环所以我从反面回答了为什么说“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能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原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chóu)躇(chú)。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
①山坡羊——曲牌名,决定这首散曲形式;“潼关怀古”才是标题
②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③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④西都——陕西长安,是汉代的西京。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⑤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
⑥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京城咸阳,西汉(前206-25)的京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⑦宫阙——皇宫建筑。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
[编辑本段]译文
群峰众峦连绵起伏,波涛如黄河奔腾,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地势坚固。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伏伏。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唉!大兴土木之时,百姓服劳役一朝灭亡,百姓流离失所。
[编辑本段]简述
诗人站在潼关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华山群峰,脚下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疯狂的兽群。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扔着,攒动着,仿佛集合这里接受检阅。潼关,雄伟险要的潼关,古来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啊!
想起古代,诗人不禁向西方望去。潼关以西三百里,便是西京长安,从秦汉到隋唐,好几个朝代在那一带建过都。落日苍茫之中,诗人一无所见,却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座座巍峨壮观的古都,一簇簇富丽堂皇的宫殿,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曾在那里龙争虎斗,威震一时然而如今踪影全消,剩下来的只有黄土一片。西望长安,真叫人彷徨不止啊!
诗人只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不,他最伤心的是历代人民。无论秦汉,无论隋唐,尽管改朝换代,人民的苦难却从来没有消除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对几千年历史一针见血的总评
这首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历代兴亡,地域远近数百里,时间上下余年,思绪驰骋纵横,最后归结为“百姓苦”一句,反复咏叹,兼有山水诗的意境和历史家的眼光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怎样理解

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写出了作者当时的一种忧民的思想。感慨天下不论是兴是亡受苦的都是老百姓。

作者借古讽今讽刺元朝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一句诗,出自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释义:如果天下安定统治阶级定要大兴建设劳民伤财,百姓不好过,如果国家灭亡,灾难四起。战祸不断,百姓也会受苦。

原文:

峰峦如聚,波涛搜趣网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

山峰从西面聚集到潼关来,黄河的波涛如同发怒一般吼叫着。内接着华山,外连着黄河的,就是这潼关古道。远望着西边的长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

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昔日的千万间宫阙如今都只剩下一片黄土。国家兴起,黎民百姓要受苦受难;国家灭亡,黎民百姓更是受苦受难。

扩展资料

《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完美结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救灾,终因过分操劳殉职

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张养浩传》)。《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养关中的途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兴,百www.souquanme.com姓苦;亡,百姓苦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