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成佛上一句(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解释一下))

顿悟成佛的成佛成佛的佛有两个含义,一是觉而不迷名佛,二是得圆满转依成就粗重解脱名佛。前一觉而不迷之佛,若未圆满,便由佛的因位所摄,仍是佛的一部分......

顿悟成佛上一句(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解释一下))

顿悟成佛的成佛

成佛的佛有两个含义,一是觉而不迷名佛,二是得圆满转依成就粗重解脱名佛。前一觉而不迷之佛,若未圆满,便由佛的因位所摄,仍是佛的一部分,同样方便可称为佛。一般禅家的顿悟成佛说多依此义而立。后一圆满转依得粗重解脱的佛,是十足果位上的佛,教下所说具足圆满功德的佛,则多取此义而立。
再者,顿悟成佛是对渐修成佛而说的。严格说来,成佛是非顿非渐的。何以故?一是时间是假法,无有实在的快慢可言,若说定有顿或渐,便是不达中道、偏于二边之法执,是故不可说定有顿与渐。二是从法性无我言,可说顿;从法相因果言,可说渐。但是性不离相,性由相显,相不离性,相揽性成,性相不二,是法实相。故从不落有无的实相言,不能说定有顿与渐。三是从大悲无尽以度众生言,就是三大阿僧祇劫,仍觉时间短;从大智观空以见法性言,就是当下成佛都觉时间长,何以故?般若不见有时空故,当下仍在时空中。是故不应定执有顿有渐。四是从“相、粗”两种解脱结合看,仍不可说定有顿与渐。五是地前可说有顿有渐,见道以后,悲智等运,定慧等持,不落二边,常时都安住在中道实相之中,而不见有顿渐相。因此,从圣位而言,不可说有顿或渐。六是方便对机可说有顿有渐,若本诸法实相如实开显,则亦不可说有顿有渐。 总之,真学佛者不要固执于名相上的顿与渐,只要发菩提大心,修六度万行,时时抓当下,时时行佛道,所谓在生活中,在心地上,悲智等运,不取不舍。依此行持,自成佛果。不依此修,纵经无量阿僧祇劫,仍是轮回中的凡夫。是故也可以说,在三大阿僧祇劫中都抓顿悟,以相解脱来成就粗重解脱,以粗重解脱来体现相解脱。 这就是顿悟成佛禅。

顿悟。顿悟成佛。

顿悟成佛是佛教关于成佛的方法、途径的一种主张,与“渐悟”成佛相对。指无需长期【修行】,一旦把握到佛教的真理,即可以突然觉悟成佛。一般认为,禅宗内部“北宗”神秀侧重渐修,“南宗”惠能提出顿悟成佛。惠能说“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他们认为实现成佛的途径只能是到“心”中寻找,即所谓“本性是佛,离性别无佛”,“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在南宗看来,只要懂得见性成佛的道理,实行“无念为宗”的修行方法,不必注重一切外在的宗教形式,就可以顿悟成佛。

有人说你顿悟成佛了。该怎么接?

有人说你顿悟成佛了。该怎么接
你应该说不敢当。顿悟见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佛的人是求之不得的,所以《坛经》中说:若悟大乘得见性,虔诚合掌至心求。顿悟是禅宗搜趣网法门,就是一下子见到佛性,就体会佛的境界了,一般初地菩萨才第一次见性,所以见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初地菩萨见性,就是法身菩萨了,就称之为圣位菩//www.souquanme.com萨。

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天然佛性,无为解脱。是www.souquanme.com什么意思?

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天然佛性,无为解脱。是什么意思?
佛经里没有这四句,谁说的这几句,他为什么这样说只有她自己最清楚。大致来说,他可能要表达的意思是:佛性天然本具,人人都一样,个个都有,佛菩萨也一样,所有的一切都是佛性的作用和体现,佛性就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的作用、功能,看听闻说吃想,全都是佛性的作www.souquanme.com用,但是呢,www.souquanme.com人的佛性的作用用在迷惑颠倒上,所以为人,佛菩萨没有迷惑,觉悟了而为佛。那么人和佛的区别就是迷和不迷,觉悟了就和佛一样。换句话说,佛是觉悟的人,人是迷惑的佛,当下觉悟当下就是佛。佛不是修来的,是你本身就是佛,不过你是迷惑的佛而已,你觉悟了就是佛了,所以说无为解脱。不过呢虽说佛不从修得,不修也不得。再说明心见性,就是开悟、觉悟。为什么呢?悟的就是心和性,心就是你的真心本来面目,性是心的作用,就是佛性,也叫自性。你悟明白了,就是得到了,你没明白,也没有失去。管你顿悟还是渐悟,什么时候悟到什么时候就是佛。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