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者下一句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的下一句是什么)

诚者天之道也下一句是什么诚者天之道也下一句是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出处:《孟子·离娄上》。原文:孟子曰:“......

诚者下一句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的下一句是什么)

诚者天之道也下一句是什么

诚者天之道也下一句是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出处:《孟子离娄上》。
原文: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译文:
孟子说:“处于下级的地位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老百姓就无法治理好。得到上级的信任是有//www.souquanme.com办法的,首先要取得朋友的信任,假如不能取信于朋友,就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取信于朋友是有办法的,首先要得到父母的欢心,侍奉父母不能让他们高兴,就不能取信于朋友。
让父母高兴是有办法的,首先要诚心诚意,如果反躬自问而心意不诚,就不能让双亲高兴。使自己诚心诚意是有办法的,首先要懂得什么是善,不明白善的道理,就不能使自己诚心诚意。因此,诚,是上天的准则;追求诚,是为人的准则。极端诚心而不能使别人动心的,是从来没有的。不诚心,则从未有过能感动人的。”

诚者下一句诚之者下一句是什么?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一、原文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二、译文

诚,是上天赋予人们的道理;实行这个诚,那是人为的道理。天生诚实的人,不必勉强,他为人处世自然合理,不必苦苦思索,他言语行动就能得当,他的举止,不偏不倚,符合中庸之道。这种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圣人,要实行这个诚,就必须选择至善的道德,并且坚守不渝才行。

三、出处

《中庸》。

赏析

诚者,天之道:天道即使自然运作规律,自然的事物只是客观的存在,自然不存在真假。自然只是出于真实无妄的本真状态,自然是“诚”的。

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之”就是使诚,达到诚。人有种种虚情假意、认知错误、情感冲动,这都会让人偏离本真。此句之意为人该让自己回归真实、正确的状态,也就是回归孟子所说的“赤子之心”。WGnwXHWa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 有诚心的人,必须要自己实在地去做,不能敷衍,就自然会成就自己;学天道,不需要他人来领导我们,也不需要他人来诱导我们,我们自己领导自己,找到自己的道路。

这句话出自《中庸》,原文: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点评:

对于“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朱子说:“言诚者物之所以自成,而道者人之所当自行也。‘诚’以心言,本也;‘道’以理言,用也”。朱子说“诚者物之所以自成”,加了一个“物”字,显然是受到下文“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的影响。朱子注解“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天下之物,皆实理之所为,故必得是理,然后有是物。所得之理既尽,则是物亦尽而无有矣。人之心一有不实,则虽有所为亦如无有”。两个“无有”的意思正好相反,此外,朱子理解的“物”是天下之物,是《大学》“格物”www.souquanme.com之“物”,而《中庸》“诚者物之终始”之“物”却是心物一元的,“物”即是“而道自道也”之“道”。并且“道”也不是客观之理,而是性之全体所展现出来的大用,所谓“率性之谓道”。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是什么意思?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的意思是:诚,是上天的准则;追求诚,是为人的准则,该句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节选如下: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搜趣网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译文:www.souquanme.com

使自己诚心诚意是有办法的,首先要懂得什么是善,不明白善的道理,就不能使自己诚心诚意。因此,诚,是上天的准则;追求诚,是为人的准则。极端诚心而不能使别人动心的,是从来没有的。不诚心,则从未有过能感动人的。

扩展资料: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