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元八年后一句(风声鹤唳的翻译)

求3篇关于历史语文的摘抄每篇大约150字,最好有评议。各位大哥帮忙找一找。前秦,王猛(325~375),王猛,字景略,晋北海(今山东......

太元八年后一句(风声鹤唳的翻译)

求3篇关于www.souquanme.com历史语文的摘抄

每篇大约150字,最好有评议。各位大哥帮忙找一找。
前秦 王猛(325~375)
王猛,字景略,晋北海(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人。王猛英俊魁伟,雄姿英发,为人谨严庄重,深沉刚毅,气度弘远,对琐细之事略不关心,更不屑于与俗人打交道,因而时常遭到浅薄浮华子弟的轻视和耻笑。王猛却悠然自得,从不计较。隐居华阴山。
公元354年,东晋桓温北伐,击败了前秦苻健以后驻军灞上(今陕西西安东),关中父老争相携酒犒劳,男女夹路聚观。王猛也身穿麻布短衣,前往大营求见。在大庭广众面前,王猛一面扪捉虱子,一面与桓温纵论天下大事,旁若无人。桓温暗暗称奇,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率十万精兵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可是关中豪杰却无人前来效劳,这是为甚么?」王猛答道:「阁下不远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已近在咫尺,却不渡过灞水,大家都摸不透阁下的心思,所以无人前来。」一句话触到了桓温的心病,一时竟无言以对。沉默了好久,桓温才说道:「江东没有一个人比得上您的才干。」不久,桓温决定退兵。临行前,他向王猛赠送了华贵的车马,又授予高官,邀请王猛一起南下,被王猛拒绝了。
前秦将军苻坚有大志,久闻王猛的名声,立即派吕婆楼前去恳请王猛出山。双方一见如故,谈及兴废大事,句句投机,苻坚把他比作诸葛亮。东晋升平元年(357),苻坚自立为大秦天王,王猛则被任命为中书侍郎。
王猛治绩卓著,很快升为尚书左丞、咸阳内史、京兆尹。他刚调任京兆尹,听说苻健的妻弟强德酗酒行凶,劫人财产,抢男霸女,为百姓大患,王猛毫不畏惧,立即将他捕杀,陈尸于巿。王猛又与御史中丞邓羌通力合作,严厉查处害民乱政的官吏,一个多月里就收治了二十多个横行不法的权贵。于是,百官震肃,奸猾屏气,令行禁止。苻坚感慨地叹道:「直到今天,朕才知道天下是有法的,天子是尊贵的!」
时年三十六的王猛在一年之中竟然接连五次升官,从尚书左丞到吏部尚书,再升为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一时权倾内外。
王猛不仅在政务上显示出杰出的才能,而且在统兵征战中也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和大将风范。从东晋太和元年(366)起,他率军攻东晋荆州、讨伐叛乱的羌旅首领敛歧、出征前凉的张天锡等,都取得了胜利,又平定了前秦宗室苻柳、苻双、苻廋、苻武等人的叛乱,扫清了通往中原道路上的障碍。太和四年(369)九月,王猛又率军救援前燕,与前燕军一起大败北伐的东晋军队。数月后,他又统兵攻伐前燕,为荡平前燕立下了赫赫战功。
前燕灭亡后,苻坚为奖赏王猛,任命他为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冀州牧,领兵镇守邺城,并听任他在六州范围内便宜行事,郡守、县令也由他自行选任,只须在事后向吏部通报即可。
晋简文帝咸安二年(372)六月,苻坚让苻融接替镇守邺城,而把王猛调回京师,委任为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授王猛以一切军国内外大事的裁夺之权。王猛也不负重托,主持朝政,刚明清肃,善恶分明,才尽其用,官称其职,劝课农桑,训练军队,井井有条,气象一新,前秦逐渐呈现了国富兵强的新局面。
东晋宁康三年(375)六月,王猛积劳成疾。苻坚心急如焚,亲自为王猛祈祷,并派侍臣遍祷于名山大川。王猛的病情略有好转,苻坚又欣喜异常,下令特赦死罪以下的囚犯。
这年七月,王猛病危,苻坚亲临探视,并询问后事。王猛临终前,语重心长地对苻坚说:「晋朝虽然僻处江南,却是华夏正统,目前上下安和。臣死之后,希望陛下千万不可图谋伐晋。鲜卑、西羌等归降贵族终怀贰心,是我们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该逐渐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王猛说完了这番肺腑之言,便溘然而逝。苻坚三次临棺祭奠痛哭,并对太子苻宏说:「看来苍天是不想让朕统一天下,为甚么这么快就夺走了朕的景略?」王猛死后,苻坚按照汉朝安葬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规格,隆重安葬了王猛,并追谥他为武侯。
后符坚不听王猛之言,攻东晋,淝水一战被谢安打败,有淝水之败。
秦王 符坚(338-385)
苻坚字永固,一名文玉,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氐族。祖父苻洪,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奠基者。
苻坚自幼聪明慷慨好施,举止不逾规矩,八岁时就主动求师读书。他的祖父苻洪惊喜地说:「我们戎狄部族世代只知道喝酒,你小小年纪却要求读书,真是太好了。」欣然满足了他。
永和六年(350),曾先后投靠前赵和后赵的苻洪,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开始独树一帜。但他称王不久就被人毒死。临死前,苻洪嘱咐儿子苻健急速入关,以关中为根据地。苻健遵从父命,率部众进入关中,攻占了长安。入关以后,苻健拜苻坚为龙骧将军,他流着泪对苻坚说:「你的祖父当年就曾被授予这个封号,我把这个封号授给你,望你好自为之。」这时,苻坚年仅十三岁。
永和七年(351),苻健自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次年又改称皇帝,史称前秦。苻健在位期间,留心政事,关中地区开始出现复苏气象。他在位四年病死。继位的苻生,是个刚愎自用的独眼暴君,以杀人为儿戏,即位不久就杀了后妃、公卿、宦官、宫女五百多人,手段惨毒,妃嫔和大臣们战战兢兢,度日如年,都把希望寄托在苻坚身上。
苻坚成人以后,博学多才,胸怀匡济天下的大志,广泛结交英豪,在他周围逐渐集中了王猛、吕婆楼、强汪、梁平老等一批有王佐之才的人物。他们都不满苻生的残虐无道,极力劝说苻坚取而代之。升平元年(357),苻坚杀了残暴的堂兄苻生,自居大位,去帝号,称大秦天王,在王猛等大臣的辅佐下,首先着手对内政进行整顿。
始平(今陕西兴平)一带的氏族豪强大多是跟随苻健入关的宗戚旧臣,骄横不法,胡作非为。苻坚任命王猛为始平县令,用严刑峻法迅速改变了始平的局面。随即又任命王猛为中书令兼京兆尹,对京城地区蛮穔不法的氏族权贵严加整治,京城的风气为之改观。
苻坚也采取措施大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他即位不久,就开放山泽,让百姓与官府一同开发生利。升平元年秋天,关中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苻坚率先节省开支,把官府的金玉搜趣网绮绣都分发给士卒,后宫不许穿锦衣。在天旱无雨,播种困难的情况下,他下诏推行汉代泛胜之创造的区种法,又组织人力兴修水利,凿山起堤,通渠引渎。为了通商行旅的便利,苻坚又下令从长安到各地,修筑了宽阔平坦的大道,沿途二十里设一亭,四十里置一驿。这些措施,促进了前秦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田畴修辟、仓库充实的兴旺气象。
苻坚广设学宫,奖励人材,公卿以下的子弟都须入学。他每月亲临太学视察,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分定不同的等次。他规定轮替值勤的中央禁卫军都要修学,对于不学无术的官吏,他的处理也十分严厉,凡百石以上的官吏,学不通一经、才不成一艺者,一概削职为民。于是人心思勉,一时人才济济。
晋废帝太和四年(369),桓温率师北伐前燕,进军枋头。前燕主慕容暐向苻坚求援,许诺将虎牢(今河南荥阳泛水镇)以西的地区割让给前秦。符坚派兵二万救援,迫使桓温退兵。但慕容暐在晋军撤退后毁约,拒不割地。苻坚大怒,派遣王猛督师向前燕发动了进攻。前燕统帅慕容暐集结三十万军队在潞川(今浊漳河)一线抵御秦军,采取以逸待劳的守势,伺机反击。王猛派精兵五千,趁夜从小道绕至敌后,放火烧毁了燕军辎重,迫使燕军出兵应战。燕军大败,被歼五万余人。次年,苻坚又派王猛攻燕,降斩燕军十万人。王猛率师兵临邺城,慕容暐不得不俯首投降,前燕灭亡。
此后数年间,苻坚又派遣军队先后消灭了仇池(今甘肃成县西)的氏族首领杨纂、前凉、代国等割据势力,并在东晋孝武帝太元七年(382)派大将吕光进军西域,相继讨平了西域三十六国,自西晋末年以来长期纷扰割据的黄河流域,终于重新实现了统一。
北方统一以后,苻坚决心调集百万大军,乘势把东晋也一举予以消灭。早在宁康三年(375)王猛病逝前,就曾告诫苻坚不要急于攻打东晋。可是,符坚连连得胜,心高气傲,已志在必得了。
太元七年十月,苻坚召集群臣商议攻晋。他说:「自从朕即位以来,将近三十年了。现在四方都已平定,只剩下东南一隅还未征服。现粗计可征集士卒九十七万。朕亲自率军伐晋,众卿以为如何?」秘书监朱肜称颂威德,认为正是时机。苻坚听了十分高兴。可是更多的大臣却表示反对,认为东晋君臣和睦,内外同心,又据有长江天险,恐怕不容易取胜。苻坚则很不以为然地说:「春秋时的吴王夫差和三国时的吴主孙皓,他们都据有长江天险,最后都不免于灭亡。现在朕有近百万大军,即使把马鞭都投进长江,也足以截断江流,还怕甚么天险?」(成语「投鞭断流」)但是,大多数臣僚还是反对出兵伐晋,让不能决。
苻坚命群臣退出,只留下弟弟阳平公苻融,准备跟他单独商量。不料苻融也反对伐晋,他恳切地对苻坚说:「依臣之见,目前伐晋有三难:一是时机不利;二是晋朝无隙可乘;三是我军连年征战,将士疲劳,百姓负担沉重,都不愿打仗。那些说晋朝不可征伐的人,都是忠臣,希望陛下采纳他们的意见。」满心希望苻融支持伐晋的苻坚大失所望,变色道:「没想到你也这样,朕还指望谁呢?朕有精兵百万,物资器械堆积如山,朕虽然算不上英明君主,可也不是//www.souquanme.com庸劣的昏君。乘着连战皆捷的有利形势,去讨伐垂亡的东晋,还怕不能取胜吗?决不能留下东晋贻害子孙,让它长久成为国家的祸患了!」
苻融流泪再次劝告说:「晋朝不可能灭亡,是非常明白的事情。现在举兵伐晋,恐怕难有必胜的把握。况且目前更堪忧虑的还不是晋朝。现在鲜卑、羌、羯等各族的势力布满了京师附近,他们都有异心。如果陛下亲征,只剩下太子和几万疲弱士卒留守京师,臣担忧会有心腹之患。到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即使臣的意见不值得采纳,难道王猛临终前说的话,陛下也忘了吗?」可是苻坚决心已定,执意不听苻融的劝告。
反对伐晋的大臣们仍不甘心,又鼓动了苻坚平时最信任的高僧道安、最宠爱的妃子张夫人和小儿子苻诜轮番劝谏,依然毫无用处。相反,前燕的降将慕容垂竭力怂恿他伐晋,苻坚却引以为知己,很高兴地说:「与朕共定天下的,只有卿一人而已。」
太元八年(383)八月,苻坚下令将八十多万军队分成三路,水陆并进。他亲率主力,以苻融为前锋,从长安出发,浩浩荡荡地杀奔东晋而来。
然而,不可一世的前秦军队却遭到了东晋的顽强抵抗。这年十月,两军前锋在洛涧、寿阳一线相遇,夹淝水而对峙。苻坚与苻融一同登上寿阳城头了望,只见晋军阵容齐整,将士精锐,感到自己面对的是劲敌,心中不免有些慌乱,以致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成了晋军。
晋军乘着前秦军队立足未稳之机,利用符坚骄傲和希图速胜的心理,用计渡过淝水,把前秦军队打得大败。苻融阵亡,苻坚自己也中箭负伤,狼狈撤退。失魂落魄的前秦士卒日夜不敢停歇,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了,加上冻饿、逃散者,损失十之七八,几乎是全军覆没。
淝水一战,前秦从此一蹶不振。先前被苻坚所灭的许多国家又相继复国,少数民族的首领也纷纷据地自立,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割据的局面。太元十年(385),符坚被他原来的部将姚苌俘杀,时年四十八岁。十年后,前秦被后秦攻灭。
当代著名作家「柏阳」把「符坚,李世民大帝和康熙大帝」称为中华帝国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东晋历史人物——陶侃
陶侃(259—334.7.30),字士行,溪族,原籍东晋鄱阳郡(今江西波阳县东北)人,后迁居庐江郡寻阳县(今江西九江),东晋著名的军事家。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有许多少数民族。陶家迁居的庐江郡是盘瓠蛮即溪族杂居的地方。溪族因杂处五溪之内,又称溪族。陶侃的相貌与汉人有所不同,因此曾被人骂为“溪狗”,史书上也说他“俗异诸华”。可见,他是少数民族。
陶侃的先辈,史书上记载不详。其父陶丹,是吴国的边将,官至扬武将军。扬武,系杂号,地位不高。陶侃先世无显赫仕宦可以溯记,年轻时又当过寻阳的“鱼梁吏”,说明其家属于“寒门”这类社会地位很低的阶层。晋灭吴后,中原人称江南人为“亡国之余”,江东士族在政治上也受到中原士族的排抑。像陶侃这样“望非世族、俗异诸华”的人,处境就更为艰难了。
陶侃少年时丧父,家境清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湛氏是位很坚强的女性。她立志要使儿子出人头地。在这种环境下,陶侃“少长勤整,自强不息”(《初学记》卷一注引王隐《晋书》)。湛氏对陶侃管教很严,并通过自己纺织资助儿子去结交朋友。后来,陶侃在县功曹周访的荐引下当上县主簿,才开始摆脱充当贱役的地位。
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时值冰雪积日,仓促间陶侃无以待客。湛氏截发换得酒肴,陶侃“斫诸屋柱”为薪柴,终于备得一桌“精食”,让客人喝得特别高兴,即使是跟随范逵而来的奴仆也觉得大过所望。
等范逵离开时,陶侃又追送百余里。范逵很感动,临别时问陶侃:“卿欲仕郡乎?”陶侃赶忙回答:“欲之,困于无津耳”(《晋书陶侃传》)。范逵遂向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有能名,迁主簿”(《晋书陶侃传》)。这时恰逢州部从事来到郡里,他想借视察之名勒索赂贿,陶侃便让手下诸吏安心办公,自己出面对从事说:“若鄙郡有违,自当明宪直绳,不宜相逼。若不以礼,吾能御之。”从事听了便退了出去。陶侃也未忘报答张夔的知遇之恩。“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晋书陶侃传》),众僚属皆面有难色。唯陶侃说:“资于事父以事君。小君,犹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尽心乎”(《晋书陶侃传》)!于是请行,众咸服其义。后长沙太守万嗣路过庐江,见到陶侃,陶侃对他特别虚心谦恭,使得太守大为惊讶,临别时对他说“君终当有大名”(《晋书陶侃传》)。令其子和他结交朋友,而后才离去。
有了这样的关系,陶侃即被张夔举为孝廉。靠这种身分,陶侃可以进入洛阳与上层名流结识,去实现他的大志。
元康元年(291年),惠帝后贾南风发动政变,独掌大权。这是“八王之乱”的开始。由于执政的贾模、张华尽心尽力,此后的七、八年间朝野安静,没有什么大的动乱。
大约在元康六年(296年),陶侃到了洛阳。当时的洛阳,经过几十年的修复、重建,又变得十分繁华、热闹起来。但是,京城的繁华却没有给陶侃带来什么锦绣前程。实行多年的九品中正制,已使西晋在选官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世族子弟凭借自己的父、祖余荫即可身居要津,并不为今后升迁而费神。自惠帝即位后,更是“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凌物。忠贤绝路,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晋书惠帝纪》)。
陶侃也深知像他这种身分的人,没有权门当靠山,是根本不可能在洛阳官场上站住脚的。因此,他去求见“性好人物”的司空张华。但张华却“初以远人,不甚接遇”(《晋书陶侃传》)。陶侃对张华的轻视并不灰心。多次求见,“每往,神无忤色”(《晋书陶侃传》)。张华在和陶侃谈话时,大吃一惊,认为他不同常人,陶侃很快便在张华的推荐下作了郎中。郎中有资格入选各类官职,但像陶侃这样的穷贱之士是根本挤不进那些显要的官位。
后伏波将军孙秀以“亡国支庶,府望不显,中华人士耻为掾属,以侃寒宦,召为舍人”(《晋书陶侃传》)。陶侃虽然得到一介官职,他的出身,以及与汉人不同的相貌,依然为洛阳的达官贵人所轻视。

有关淝水之战的成语典故 急急急???????!

淝水之战   时间:383年 地点:安徽瓦埠湖 主要人物:谢安,苻坚 战胜国:东晋   战败国:前秦   
淝水之战概况:中国东晋在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段)击败前秦进攻的战役。东晋太元八年( 383 ),前秦苻坚在统一北方后,强征各族人民,组成90万大军,挥师南下,企图一举灭晋。面对前秦的强大攻势,东晋内部矛盾暂时缓和,一致对敌。宰相谢安沉着指挥,令谢石、谢玄等率 8 万北府兵开赴淮水一线抗击 。十一月 ,谢玄遣部将刘牢之率精兵5000夜渡洛涧(今安徽洛河),大破秦军前哨 ,斩梁成等秦 将 10 名,歼敌1.5 万 。晋以劣势兵力首战告捷,士气大振,于是水陆兼程,直逼淝水东岸。苻坚登寿阳城,见晋军严整,又望八公山(在今安徽淮南西)上草木,以为皆是晋兵,始有惧色 。谢玄针对秦军上下离心、各族士兵厌战的情况,及苻坚恃众轻敌又急于决战的心理,遣使要求秦军略向后撤,以便晋军渡河决战。苻坚则想待晋军半渡时用骑兵冲杀,于是下令稍退。然而秦军一退而不可复止,加以在襄阳被俘的晋将朱序趁机大喊秦兵败了,致秦军大乱。晋军乘机抢渡淝水猛烈进攻,大败秦军。溃兵逃跑时闻风声鹤唳,都以为是追兵,因而昼夜奔跑,饥寒交迫,死者十之七八。谢玄乘胜收复洛阳、彭城等地。苻坚身中流矢,单骑而逃。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   时间:公元383年8月。   地点: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河畔。   双方统帅和兵力:前秦皇帝符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   东晋以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   结果:东晋获胜。前秦战败后符坚被杀,北方重新分裂。   公元383年8月,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苻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苻坚骄狂地宣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在北方的流亡移民当中选拔精壮者,加以严格训练培育出的一支军队,为东晋时期战力最强的主力军)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又任命桓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    淝水之战地图
10月18日,苻坚之弟苻融率秦前锋部队攻占了寿阳(今寿县),俘虏晋军守将徐元喜。与此同时,秦军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今湖北安陆)。奉命率水军驰援寿阳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寿阳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等待与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苻融又率军攻打硖石。苻融部将梁成率兵5万进攻洛涧(在今安徽淮南东),截断淮河交通,阻断了胡彬的退路。胡彬困守硖石,粮草用尽,难以支撑,写信向谢石告急,但送信的晋兵被秦兵捉住,此信落在苻融手里。苻融立刻向苻坚报告了晋军兵少,粮草缺乏的情况,建议迅速起兵,以防晋军逃遁。苻坚得报,把大军留在项城,亲率8千骑兵疾趋寿阳。   苻坚一到寿阳,立即派原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到晋军大营去劝降。朱序到晋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提供了秦军的情况。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11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军。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   由于秦军紧逼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只能隔岸对峙。谢玄就派使者去见苻融,用激将法对他说:“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阵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军诸将都表示反对,但苻坚认为可以将计就计,让军队稍向后退,待晋军半渡过河时,再以骑兵冲杀,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苻融对苻坚的计划也表 淝水之战
示赞同,于是就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后撤。但秦兵士气低落,结果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朱序则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矣!秦兵败矣!”秦兵信以为真,于是转身竞相奔逃。苻融眼见大势不妙,急忙骑马前去阻止,以图稳住阵脚,不料战马被乱兵冲倒,被晋军追兵杀死。失去主将的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行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秦军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逃回至洛阳时仅剩10余万。   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飞马往建康报捷。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小儿辈已破贼!”)客人听了,高兴得不想再下棋,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就告别走了。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这是著名的典故“折屐齿”的来历。

陶渊明的生平年表,大事记。配合相应时期作品,名诗句,名言等。

年表: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晋宋易代后更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江州寻阳郡寻阳县(今江西九江市西)人。
曾祖陶侃,字士行,东晋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曾任武昌郡太守。父某,母孟氏,东晋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嘉第四女。
晋穆帝永和八年壬子(352),陶渊明生于寻阳县上京里“园田居”。是年桓温进位太尉。
永和九年(353)中军将军、扬州刺史殷浩北伐失利,被废为庶人,桓温权倾朝野。桓温第一次北伐,攻长安不克,败还。
晋穆帝永和十一年乙卯(355),陶渊明四岁。程氏妹生。
永和十二年(356)桓温第二次北伐,攻陷洛阳,后败还。
晋穆帝升平三年乙未(359),陶渊明八岁。陶渊明父亲去世。是年谢安弟谢万领军北伐失利,被废为庶人。升平四年(360)谢安东山再起,为桓温军中司马。
升平五年(361)穆帝去世,琅琊王司马丕即位,为哀帝。
晋哀帝兴宁元年壬戍(363),陶渊明十二岁。 陶渊明庶母去世。是年桓温为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假黄钺。桓温弟征虏将军桓冲为江州刺史。兴宁三年(365)哀帝去世,琅琊王司马奕即位,为废帝。晋废帝太和四年
(369),桓温第三次北伐,大败而归,死三万余人。
晋简文帝咸安元年辛未(371),陶渊明二十岁。
陶渊明开始游学求仕生涯,来到京城建康。不久离开建康游历会稽郡、吴郡等地。
桓温废司马奕为东海王,后再废为海西公,立丞相会稽王司马昱为帝,为简文帝,改元咸安。桓温杀海西公三子及司马宗室,杀殷、庾两世家三百余口。咸安二年(372)简文帝死,太子司马昌明即位,为孝武帝。
晋孝武帝宁康元年癸丑(373),陶渊明二十三岁。
陶渊明结束游学求仕生活,回到园田居。
桓温死。王彪之为尚书令,谢安为尚书仆射,共掌朝政。桓冲为中军将军、都督扬、江、豫三州诸军事、扬、豫二州刺史、假节。
晋孝武帝宁康三年乙亥(375),陶渊明二十四岁。《闲情赋》作于是年。
是年桓冲让扬州刺史于谢安,诏以冲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 镇京口;以安领扬州刺史,加侍中。
晋孝武帝太元元年丙子(376),陶渊明二十五岁。
陶渊明结婚成家,离开上京里园田居,移居寻阳县城。
太元二年(377)谢安命谢玄招募骁勇之士,组建“北府兵”,刘牢之为参军。太元四年(379)前秦苻坚攻陷襄阳。
晋孝武帝太元五年庚辰(380),陶渊明二十九岁。
陶渊明被征召为江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劝农》诗作于是年。
晋孝武帝太元六年辛巳(381),陶渊明三十岁。陶渊明丧妻。
太元八年(383)前秦苻坚大发兵,企图灭晋。十月,晋遣谢石、谢玄拒秦军于淝水,大破之,是为淝水之战。太元九年(384),桓冲去世。
晋孝武帝太元十年乙酉(385),陶渊明三十四岁。陶渊明娶继室。
是年谢安去世,司马道子、王国宝掌握朝政大权。
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丙戍(386),陶渊明三十五岁。
长子陶俨出生。
晋孝武帝太元十三年戊子(388),陶渊明三十七岁。
次子陶俟出生。
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己丑(389),陶渊明三十八岁。
三子陶份、四子陶佚出生。《命子》诗作于是年。
太元十五年孝武帝命中书令王恭为都督青、兖、幽、并、冀五州诸军事,青、兖二州刺史,坐镇京口,潜制司马道子。
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辛卯(391),陶渊明四十岁。
《荣木》诗作于是年。
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壬辰(392),陶渊明四十一岁。
陶渊明又丧妻。
是年孝武帝命黄门侍郎殷仲堪为都督荆、益、宁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
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癸巳(393),陶渊明四十二岁。
陶渊明续娶翟氏。
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甲午(394),陶渊明四十三岁。
幼子陶佟出生。
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丙申(396),陶渊明四十五岁。
《和郭主簿》诗作于是年。
是年孝武帝被张贵人闷杀,太子即位,是为安帝。
晋安帝隆安元年丁酉(397),陶渊明四十六岁。
《拟挽歌辞三首》作于是年。
是年王恭以讨王国宝为名,发兵东进。司马道子杀王国宝乞和,王恭罢还京口。王恭曾派人与荆州刺史殷仲堪共谋,桓温子桓玄劝殷仲堪发兵,殷仲堪犹豫不敢下,闻王国宝已死,才抗表发兵,见王恭罢兵也随之罢兵。
晋安帝隆安二年戊戌(398),陶渊明四十七岁。
陶渊明入江州刺史桓玄幕府。
是年司马道子之子司马元显为侍中,掌握朝廷大权,逐渐排挤了父亲司马道子。桓玄被朝廷任命为广州刺史,但不赴任。王恭再“兴晋阳之甲”,并联络殷仲堪和桓玄、南郡相杨佺期等人共同发兵。司马元显买通王恭手下参军刘牢之,刘牢之在进攻建康的途中叛变,回军攻击王恭,将他捕杀。刘牢之被朝廷任命为都督青、兖、幽、并、徐、扬六州诸军事。司马元显为了瓦解西军,任命桓玄为江州刺史,杨佺期为雍州刺史,黜殷仲堪为广州刺史。十月,三人在寻阳结盟,俱不接受诏命。朝廷只好仍以殷仲堪为荆州刺史,三人乃受诏。
隆安三年(399),五斗米道首领孙恩在会稽等八郡起义,旬日之间聚众十万。司马元显命徐州刺史谢琰领兵剿杀,孙恩败退回海岛。是年桓玄趁荆州发生饥荒,发兵剿灭了殷仲堪和杨佺期,桓家势力重新占据长江上游。
晋安帝隆安四年庚子(400),陶渊明四十九岁。
陶渊明奉桓玄之命出使建康,上《讨海贼表》。五月拟从建康返回寻阳探视家眷,在规林受阻,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五月下旬回到家中,不久即到荆州述职。
是年冬,陶渊明回寻阳休假,在家中过年。
是年三月,朝廷任命桓玄为都督荆、司、雍、秦、梁、益、宁、江八州及扬、豫八郡诸
军事,荆州、江州刺史。五月,孙恩攻会稽、临海,谢琰战败被杀。十一月,任命刘牢之都督会稽等五郡,率军攻打孙恩,孙恩败退回海岛。司马元显成为都督十六州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
晋安帝隆安五年辛丑(401),陶渊明五十岁。
正月五日陶渊明与二三邻曲游斜川,作《游斜川》并序。不久返回荆州江陵桓玄幕府。
七月初,回寻阳探视母亲病情,七月末返江陵。在途中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是年冬,母亲孟氏去世。陶渊明回寻阳居丧。《责子》作于是年。
是年三月,北府兵将领刘裕与孙恩战于海盐,孙恩浮海至丹徒,建康震骇,刘裕入援,大败孙恩。桓玄又上《讨海贼表》,已露篡逆之心。司马元显大治水军,准备讨伐桓玄。
晋安帝元兴元年壬寅(402),陶渊明五十一岁。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作于是年。
是年正月,朝廷下诏罪状桓玄,司马元显亲任骠骑//www.souquanme.com大将军、征讨大都督、都督十八州诸军事,以镇北将军刘牢之为前锋,下令发兵讨伐桓玄,但上船后逡巡不敢进。桓玄禁断江路,举兵东下,二月过寻阳,至姑孰。三月,刘牢之派儿子刘敬宣向桓玄请降。桓玄兵不血刃进入建康,杀司马元显,将司马道子流放后又在途中杀害。桓玄成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领徐、荆、江三州刺史。他迁刘敬宣为会稽内史,企图削夺其兵权。刘牢之欲再反桓玄,手下无人应命,刘裕等返回彭城。众叛亲离之下,刘牢之自缢而死。儿子刘敬宣逃奔后秦。孙恩被击破,投海死,妹夫卢循领起义军残部转战到永嘉,桓玄任命他为永嘉太守。
晋安帝元兴二年癸卯(403),陶渊明五十二岁。
陶渊明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是年二月,桓玄自号相国、楚王。刘裕破卢循于永嘉,卢循浮海南走。十二月,桓玄篡位称帝,改元永始。改封晋安帝为平固王,迁居寻阳。
晋安帝元兴三年甲辰(404),陶渊明五十三岁。
陶渊明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自寻阳至京口,途中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是年二月,刘裕、刘道规、何无忌、刘毅、孟昶等人在京口、广陵等地同时发难,起义讨伐桓玄。义军会聚京口,进攻建康。三月,桓玄军溃散,桓玄乘船逃到寻阳。刘裕成为镇军将军、徐州刺史、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刘敬宣闻桓玄兵败,来投奔刘裕。四月,桓玄挟持晋安帝到江陵。何无忌等大破桓玄军于桑落洲,占据寻阳。刘裕领都督江州诸军事,任命刘敬宣为江州刺史。桓玄收集荆州兵二万多人,东下迎战,五月与刘毅、何无忌战于峥嵘洲,又大败。桓玄逃回江陵,城中发生兵变,桓玄仓皇逃到江上,被杀。桓玄的堂兄桓谦、侄子桓振收集残兵败将,复陷江陵,大败何无忌于灵溪,何无忌退还寻阳。刘敬宣在寻阳聚集粮草修缮战船,何无忌因此恢复元气。
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405),陶渊明五十四岁。
春,陶渊明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三月,奉刘敬宣命到建康上《求解职表》,经过钱溪时作《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刘敬宣被免职后,陶渊明辞职回到家中。
八月,陶渊明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作《杂诗十二搜趣网首》。十一月,程氏妹丧于武昌,自免职奔丧,作《归去来兮辞》,归隐田园。
是年正月刘毅入江陵,桓振溃败。三月晋安帝回到建康,改元。以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等职,刘裕不受。四月,刘裕镇京口,为都督荆、司等十六州诸军事,加领兖州刺史。
晋安帝义熙二年丙午(406),陶渊明五十五岁。
陶渊明迁回到上京里园田居,以耕读为生。作《归园田居五首》、《归鸟》、《酬刘柴桑》、《读〈山海经〉十三首》、《感士不遇赋》。
是年朝廷封刘裕为豫章郡公,刘毅为南平郡公,何无忌为安成郡公。任命何无忌为都督荆、江、豫三州诸军事、江州刺史。
晋安帝义熙三年丁未(407),陶渊明五十六岁。
五月甲辰,程氏妹服制再周,陶渊明作《祭程氏妹文》。夏,作《连雨独饮》诗。秋,作《与子俨等疏》。
晋安帝义熙四年戊申(408),陶渊明五十七岁。
六月,园田居发生火灾,陶家只好暂住舫舟中,陶渊明作《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夏末,移居南村,陶渊明作《移居二首》。
是年刘裕回到建康,为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加领扬州刺史。刘裕与刘毅的矛盾逐渐激化。
晋安帝义熙五年己酉(409),陶渊明五十八岁。
陶渊明作《和刘柴桑》诗,婉言拒绝了刘遗民约他上庐山隐居的邀请。
这年重阳节,作《己酉岁九月九日》诗。
是年四月刘裕发兵讨伐南燕,六月包围广固。
晋安帝义熙六年庚戍(410),陶渊明五十九岁。
陶渊明作《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旱稻》。
冬,长沙公陶延寿随刘裕追击卢循来到寻阳,到南山祭祀陶氏宗祠,顺路拜访了陶渊明。离开寻阳时陶渊明作《赠长沙公》送别。
是年二月刘裕下广固城,南燕亡。五月,卢循大败刘毅于桑落洲,进逼建康。七月,刘裕还,解建康之围。十二月,刘裕大败卢循于寻阳。
晋安帝义熙七年辛亥(411),陶渊明六十岁。
八月,陶渊明从弟陶仲德去世,陶渊明作《祭从弟敬远文》。有《与殷晋安别》诗。
是年三月刘裕任太尉、中书监。四月,卢循在交州兵败,被逼投水自杀,五斗米道起义失败。刘毅任江州都督兼刺史。
义熙八年,刘裕派兵到荆州偷袭刘毅,刘毅兵败自缢而死。
晋安帝义熙九年癸丑(413),陶渊明六十二岁。
陶渊明有感于慧远法师在庐山立佛影台及刘遗民等结白莲社事,作《形影神三首》。
晋安帝义熙十一年乙卯(415),陶渊明六十四岁。
春,陶渊明迁回园田居,作《还旧居》。
朝廷征召陶渊明为著作郎,陶渊明称疾不到,与刘遗民、周续之并称“寻阳三隐”。
《五柳先生传》作于是年。
是年刘裕征讨荆州刺史司马休之、雍州刺史鲁宗之,司马休之等人兵败逃奔后秦。
晋安帝义熙十二年丙辰(416),陶渊明六十五岁。
周续之、祖企、谢景夷等人受江州刺史檀韶邀请,到寻阳城马肆旁讲解校勘《礼》经。
陶渊明有感于此,作《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是年刘裕为中外大都督,八月北伐后秦。十月,晋军收复洛阳。
晋安帝义熙十三年丁巳(417),陶渊明六十六岁。
左将军府长史羊松龄奉命出使长安祝贺北伐大捷,陶渊明作《赠羊长史》送别。
《饮酒十二首》作于是年。
是年八月北伐军收复长安,后秦灭亡。十二月,刘裕从长安回彭城,任命其子刘义真为都督雍、梁、秦三州诸军事等职,留守长安。
晋安帝义熙十四年戊午(418),陶渊明六十七岁。
江州刺史王弘与陶渊明有交往,陶渊明有《止酒》诗。
冬,陶渊明闻刘裕废立皇帝事,作《岁暮和张常侍》。
是年六月,刘裕接受相国、宋公、九锡之命。十月,长安军内讧,刘裕召刘义真东归,以相国右司马朱龄石都督关中诸军事。十一月,刘义真归途中被夏军大败,全军覆没,单骑逃回。朱龄石军在长安大肆抢掠,百姓怒逐晋军,朱龄石逃到潼关,被夏军包围,全军溃散,他被夏军俘获后杀害。北伐彻底失败。
十二月,刘裕派人杀害晋安帝,奉琅琊王司马德文为晋恭帝。
晋恭帝元熙元年己未(419),陶渊明六十八岁。
秋,陶渊明作《九日闲居》诗。
是年七月,刘裕进爵为宋王。十二月,宋王加殊礼,进王太妃为太后,世子为太子,篡逆之心昭然若揭。
宋武帝永初元年庚申(420),陶渊明六十九岁。
六月,陶渊明闻刘裕篡位称帝,更名陶潜。
秋,王弘送豫章太守谢瞻赴任、西阳太守庾登之回京,在湓口南楼摆宴饯行,邀陶潜参加,陶潜即席作《于王抚军座送客》诗。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读史述九章》作于是年。
是年六月,宋国中书令傅亮逼晋恭帝禅位,刘裕即皇帝位,建宋朝,改元永初。奉晋恭帝为零陵王,迁出建康。始兴、庐陵、始安、长沙、康乐五郡公,被降爵为县公及县侯,长沙公被降为醴陵县侯。
宋武帝永初二年辛酉(421),陶渊明七十岁。
陶潜闻刘裕派人杀害零陵王司马德文,作《述酒》诗。
宋武帝永初三年壬戍(422),陶渊明七十一岁。
陶潜作《桃花源记并诗》。
是年五月刘裕病危,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同被顾命。刘裕死后,太子刘义符即位。
宋少帝景平元年癸亥(423),陶渊明七十二岁。
《答庞参军》诗五言及四言,作于是年。
景平二年(424),徐羡之、谢晦等人先废庐陵王刘义真为庶人,五月发动宫廷政变,废宋少帝为营阳王,旋即将二人杀害。八月,迎宜都王、荆州刺史刘义隆即皇帝位,即宋文帝,改元元嘉。
宋文帝元嘉二年乙丑(424),陶渊明七十四岁。
《咏贫士七首》作于是年。
宋文帝元嘉三年丙寅(425),陶渊明七十五岁。
《有会而作》、《乞食》作于是年。
是年正月,宋文帝下诏追究徐羡之、傅亮、谢晦杀营阳、庐陵王之罪,诛杀徐羡之、傅亮等人。二月,发兵征讨荆州刺史谢晦,谢晦兵败被杀。五月,任命檀道济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
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426),陶渊明七十六岁。
檀道济到陶潜家中延请陶潜出仕,被陶潜拒绝,所送梁肉陶潜命人送还。
九月,陶潜作《自祭文》。
冬,陶潜病逝,葬于南山陶氏宗墓。颜延之作《陶征士诔并序》,私谥“靖节”。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