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前一句是什么(上工不治已病 治未病是什么意思)

上医治未病,下两句是什么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中医治病提倡三种境界,所谓三种境界就是上医、中医、下医。事实上,大多数人......

治未病前一句是什么(上工不治已病 治未病是什么意思)

上医治未病,下两句是什么

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中医治病提倡三种境界,所谓三种境界就是上医、中医、下医。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不愿等到身体的毒素发生了质变时才去问诊,而希望把时间花在健康养生上,而养生的概念却唯搜趣网独出现在中医理论中,从它的治疗体系到文化溯源,处处隐含着"治于未病"的养生概念。

未病就是身体健康的人,不需要刻意去服药治疗,平时就是通过饮食的合理搭配,顺应四时变化做出响应的预防措施,说白了就是养生,当然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必然佐药(温良之药,比如黄芪、西洋参、当归或枸杞之类的);而已病很明显身体已经不适应任何环境,精神状态也不佳,这个时候作为患病者,你自己无法判断缘由,需要借助医生给你排忧解难,以各种药物配伍以达到除病。

当然,正在医术高超卓越的医生,是在你还没有察觉自身病痛时,就开始劝诫你而达到身体健康,当然很多人都不会相信,因为没有感觉到,也就不懂得爱惜自己,爱惜生命;而一般的医生,只能在你生病时,才能通过表征判断病情,给你开药治病。所以,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初病,下医治已病(病危、死病)。庸医要人命,草医赚小利。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什么意思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药精髓理论,原文出自《黄帝内经》,寓意是要防病于未然,不要等病入膏肓了才四处求医。现代也引述暗示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做到未雨绸缪。

《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译文:所以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如果疾病已发生,然后再去治疗,乱子已经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临渴而掘井,战乱发生了再去制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扩展资料: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日常养生理念:

“不治已病治未病”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阐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治未病”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一是已病防变。

未病先防,《黄帝内经》提出:“上工救其萌芽。”也就是说疾病虽然还没有发生,但已经出现了某些征兆,或者是疾病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防微杜渐。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未病先防旨在提高抗病能力,防止病邪侵袭。

已病防变:疾病发生的初期,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积极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这是对“治未病”理念的第二重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不治已病治未病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什么意思?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意思是不要等有了病才去治病,而是在未病时就预防疾病。

出于先秦佚名《黄帝内经素问》:“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译文:以前古代圣人不治疗己经在身上的病,治未来可能患的病,不治理目前的乱象,治疗未来的乱象,这是应该引起重视的呀。

“治未病”虽言“治”,实际是预防疾病的发生,遏制疾病的发展,更多的是一种防病理念,其主体是“摄生”。

“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扩展资料

《素问》与《灵枢经》为姊妹篇,合之而为《黄帝内经》,具有比较完整之理论体系,内容广博而深奥,为中医理论之渊薮。

《素问》各卷主要内容为:卷1、2为养生和阴阳五行学说,卷3为脏象,卷4为治法,卷5、6为诊法,卷7、8为病机,卷9~13为疾病,卷14~18为腧穴和针道,卷23、24为治则与医德。

以上涉及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基本理论,突出地阐释了阴阳五行学说、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整体观、脏腑气血功能、病因病机、疾病治则治法等,是《素问》的精华内容所在。

《素问》所创立的中医理论,是我国古代医家在唯物搜趣网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能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中医宣传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究竟是什么意思?

 
    已病”意指已得之病;“未病”意指未得病之前。
《黄帝内经》告诫人们要重视疾病的www.souquanme.com预防工作,也就是说疾病尚未发生之前就要积极进行预防,这就是道教所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如果平时不注意养生和保健,当病已经发生了,再去医治,这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指出此弊端:“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道德经》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故道教在对待病者病情的态度时,是预防重于治疗,养生重于吃药。
东晋著名道医葛洪看到瘟疫流行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病厄时,他深刻指出:对疾病的搜趣网治疗首先是防止疾病的发生,要把病患消灭在未发病之前,即所谓“消未起之患”和“治未病之疾”。葛洪还主张对疾病的预防和日常生活习惯、养生保健结合起来,要在无病、年轻体健时就及早进行。如在《抱朴子内篇》中说:“故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凡聚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至亿也。若能爱之于微,成之于著,则几乎知道矣”。
唐代著名道医孙思邈在对待疾病预防上,在《千金要方》中也说:“勿以健康便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预防诸病也”。他甚至还把是否懂得预防疾病以及是否擅长治疗未发之疾作为划分、衡量医师医术水平高低的标准。《千金要方》卷一说:“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这是因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不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去,命将难全”的道理。故他认为:只有那些善于医未病之病的医师,才算是上医、良医和大医,而那些只会医已病之病的医师,只能算是下//www.souquanme.com医了。
  预防疾病,当从日常生活中,卫生习惯中加以防范和提高。根据天气、四时的变化,及时调整穿着与饮食的习惯。不能暴饮暴食,要注意休息,加强身体锻炼。心理上要充实、自然,精神上要排压、释然。要抱守恬淡、知足常乐,要心胸宽大、处事豁达。能依此而行,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道理,也就不言而自明了。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