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忘于江湖的后一句是什么意思(“相忘于江湖”的下一句是什么)

相忘于江湖下一句是什么?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相忘于江湖是一句经典语句,原意是指两条鱼因泉水干涸,被迫相互呵气,以口沫濡湿对方来保......

相忘于江湖的后一句是什么意思(“相忘于江湖”的下一句是什么)

相忘于江湖下一句是什么?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相忘于江湖是一句经典语句,原意是指两条鱼因泉水干涸,被迫相互呵气,以口沫濡湿对方来保持湿润。它们不禁怀念昔日在江湖中互不相识,自由自在的生活。现多指放下对情感过于执着的追求,在尘世中忘却彼此,不通音讯。出自《庄子大宗师》:“出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庄子》对工具理性也进行了深刻批判。《庄子》进一步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

“相忘于江湖”的下一句是什么?

相忘于江湖没有下一句,出自于:出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天运》

译为:泉水枯竭,泉下之鱼无处可逃,相互哈着水汽,把嘴里的沫子抹在对方腮上,与其这样,不如相忘,逍遥于江湖。

这段话意思是:与其大家在生死存亡中互相帮助,备受煎熬,不如大家互不相识而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

扩展资料

原文出自《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后面还有一段,“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历来的解释,都是上句的”相“指相互,但是上句讲鱼的身体处于陆地上(因泉涸)互相帮助存活和誉尧非桀、两忘化道毫无关系,再联系下文,如果我们把”相“都当作外相来讲,就很容易说得通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什么意思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搜趣网庄子内篇大宗师》,原文如下: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这句话到了今天,因为“相濡以沫”这个成语指夫妻感情,也可用于朋友。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而“相忘于江湖 ”则相对于互相扶助来说,更加潇洒写意,所以多用来表达情人或夫妻分手之后,以全新的心态忘记过去的共同生活,投入到更宽广自由的感情生活中去。


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古文释义到了今天,肯定是有很多不同的引申、解释,对古文或者诗句的引用没有谁规定一定要按原来的意思使用,便是专家也只能根据各种资料进行考证,而且即便有官方解释,也丝毫不会影响人们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这是语言和文字发展的规律。

那么这句话的本意是什么呢?这里谈一些个人理解,因为千百年能人异士无数,对《庄子》这本奇书也是解读无数,所以这里的解释只代表文字本意和个人看法。

“泉水干涸了,鱼就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就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与其称誉尧而非难桀,就不如恩怨两忘而与大道化而为一。”

庄子的行文习惯比较跳跃,除了那些寓言故事,说理的语言有时候有些玄乎。后世的大诗人李白的诗文方法其实就是学的庄子,不过诗歌语言,大家担待得过,而庄子的行文有时候看得就有点费力。


这个句子从来有争议的理解,就是“相忘于江湖”这几个字。为什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如江湖”?大家一定会想,这是当然了,活在干涸的烂泥里的鱼,靠互相喷口水来苟活,当然不如在江河湖海中互不认识,欢快生活了。

其实真是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看后面两句,与其赞誉尧的圣明而非议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都忘掉而融化混同于“道”。从正常人的态度来看,这不就是是非不分?庄子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再看看后面几句: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大地把我的形体托载,并且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好事的,也就因此而可以把我的死亡看作是好事。”

所以,在庄子看来,尧的圣明和桀的暴虐只不过是“道”存世间的正反面而已,我们不需要过多的关注,他们的身体、德行、恶迹最终都会回归大道,达到自然平衡。那么从大道的观点来看,“相濡以沫”和“在湖海里畅游”还有什么区别?没有区别。渴死在干涸的泉眼里,和最终老死在大海里,本质也没有区别。

这样的话,“相忘于江湖”又有了一些及时行乐的味道。


实则“搜趣网相忘于江湖”中的江湖是用来比喻“道”。求道之人,要像鱼儿身处江湖一样,忘记了江湖的存在。我们要忘却“道”的存在,才能真的得道。

其实谈到这句话,《大宗师》里面还有故事,庄子借助孔子和子贡的对话进一步阐明,只是很多人并没注意:

子贡曰:“敢问其方。”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子贡问:‘请问如何追求大道?’孔子回答:‘鱼必求水,人多求道。求水的,掘地成池便给养充裕;争相求道的人,漠然无所作为便心性平适。所以说,鱼相忘于江湖里,人相忘于道术中。’”

虽然话处于孔子之口,不过当然是作者庄子的态度。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下一句是什么?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下搜趣网一句是“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这话出自《庄子》中的散文《大宗师》。这两句话意思大概就是,泉水干涸了,鱼儿相依在陆地上,靠着对方呼出的气活着,与其这样相濡以沫,不如离开对方,相忘于江湖中,大家都落得个自在。而正式因为如此,很多人把这句话当成了爱情的一个信仰,但是其实这句话的本意,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一样。

很多人读到这句话的时候,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爱情的故事,非常忠贞不渝,毕竟两个人就如同那两条因为河水干枯而相互依靠的鱼一样,但是我们结合庄子生活的那个时代,就可以发现这两句话并不是用来形容爱情的,而且古人的思想比较保守,再加上庄子本身就是一个大思想家,更不会因为儿女情长之事而感慨。其实按照语句的情况,两条鱼处于当时的困境之下,若是不相濡以沫根本没有办法生存下去,而这这正是当时庄子的理念之一,泉水已干,对于两条鱼来说死是必然的。与其大家这样挣www.souquanme.com扎着,不如放下一切,不执着于生与死,唯有这样才能获得人生的大自在。他表达的更多的是为了突搜趣网出人生的一种思想境界的追求。

而后一句话“与其誉尧而非桀也”的意思也很明确。尧是传说中上古时期的明君,是“五帝”之一。而桀则刚好相反,是一个暴虐无道的庸君。但这句话却说,大家赞美尧而贬低尧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不如把善恶都忘掉,把一切都归于道。读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十一个字的前后句以后,很多人都不愿意再提这个网红金句了,因为前后两句的观点确实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这句话并非是爱情中要洒脱或者形容爱情忠贞最后被迫分开难舍难分那么简单,它的原意包括了两重思想上更高的境界:第一就是是对生死不要太过执着;其次是对善恶不要太执着。这体现的都是老庄物我两忘的道术。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