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的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下一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下一句是什么)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下一句是什么说这句话的人叫司马徽,他这句话前半句我们都非常熟悉了,但是后一句我们却几乎没听过,但是听司马徽的话的刘备好像也......

谁说的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下一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下一句是什么)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下一句是什么

说这句话的人叫司马徽,他这句话前半句我们都非常熟悉了,但是后一句我们却几乎没听过,但是听司马徽的话的刘备好像也没注意后半句,估计他一听到“安天下”这几个字就激动了,完全忽略了后半句。后半句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那么,这里的“子初”“孝直”又是何方神圣呢?为什么司马徽能把他两人和卧龙凤雏相提并论呢?

子初,是刘巴的字,孝直,是法正的字。法正这个人,十分才华横溢,他原本是刘璋的部下,被派去出使到刘备那边后,意外觉得更加谈得来,于是便投在了刘备门下。法正专心跟随刘备之后,为他出谋划策,出了很多好主意,包括给原老板刘璋送去了劝降信,还主张刘备去攻打汉中。

总之,刘备对他非常倚重,将他封为几乎和丞相一样的地位,但是,没多久他就心力交瘁,去世了,刘备仿佛少了左膀右臂般。而刘巴,就是在法正去世后接替他职位的人,他本身也是极有能力的,处理公文是一把好手,但是很可惜的是,由于积劳过度,刘巴也很快就去世了。

而失去了这两位谋士的刘备,很明显已经应验了司马徽的那句话,这可不是失去了一个人,而是两个人都去世了,所以,刘备的匡扶汉室计划被拖了好大一截后腿。其实即使这两个人还在世,对刘备的帮助也更多在统一天下后的恢复工作上,前期的统一工作还是要落在凤雏卧龙身上。

但是可惜的是,这两人同样是过于聪慧,用心劳力,心神不宁,导致两人的身体都早早的垮了下去,无法继续帮助刘备了。而刘备的才能其实有限,他的优点更多的是在知人善任上面。一个好的领导不一定要通晓工作的所有内容,能够让擅长某项工作的下属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可能比自己亲自下场好得多。

世人皆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其实还有下一句?

世人皆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其实还有下一句?

刘备的前半生,可以说是居无定所,四处漂流,身边要兵没没兵,要将也只不过有关张赵云。只到后来刘备骑敌卢马,跳潭溪,落难到水晶庄,遇到水晶先生,深淡问计,水晶先生对刘备说了这句人人皆知的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说话在《三国演义》里着很高的亮度。可后来刘备明明是卧龙凤雏都收到了帐下,为何还是没能恢复汉室,安定天下呢?是水晶先生的话有水分?


答案肯定不,只是很多人都断章取义了,“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还有后半句那说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这二个人又是谁呢?刘巴字子初。法正字孝直。这个人都是汉中的名人,都有治国安邦的才华。接下来看下这二个人。


一    法正原为刘璋的部下,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公元220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对于法正的英年早逝,无疑是蜀汉的较大损失。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后,诸葛亮感叹:如果法孝直在的话,一定可以劝住刘备。从这名话也可以看出在刘备心中的分量可能比孔明还要重。


二     刘巴,对于蜀汉和刘备,也有很大贡献 。刘备平定益州后,刘巴归附刘备,为左将军西曹掾,法正死后接任尚书令。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刘备称帝,刘巴为刘备起草了登基时所需的各种祷文、诏诰、文书。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到了公元222年,刘巴也去世了。

这二位中途离世,后来蜀汉人才调零,秋黄不接。加上刘阿斗软弱,魏国日渐强盛。最终蜀汉灭亡,没能让汉室复兴。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下一句是啥,蕴含了什么道理?

//www.souquanme.com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在三国中有一//www.souquanme.com句话非常有名:卧龙凤雏得一人则可安天下。正是因为诸葛亮与庞统奇高的才能,可以辅佐君主发展壮大,方能成就霸业。



也确实如此。刘备起初接连败仗,虽然有关羽张飞的帮助,大战却是输多胜少。不得已之后辗转于刘表、曹操的手下。只有在遇到诸葛亮之后,才算是真正的成为一方之主,与曹操孙权分居抗衡。

之后更是随着庞统的加入,刘备又占据益州,若荆州没有丢失,益州与荆州遥相呼应,刘备匡扶汉室的希望非常大。庞统虽然英年早逝,只是帮刘备拿下了益州之后便死去了,对蜀国的影响远没有诸葛亮的大。但庞统的功劳却不容忽视,他为蜀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若不是拥有益州之地,说不定荆州丢失之后就能够让刘备一蹶不振。



那么“卧龙凤雏得一人则可安天下”,为何刘备拥有了两个人之后,还是输了呢?

其实,“卧龙凤雏得一人则可安天下”后面还有一句话,也正是这句话,才是刘备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这句话就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卧龙凤雏得一人则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这完整的一句出自水镜先生司马徽之口。出现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章节中。(司马徽虽然在三国中的戏份不多,但是这位先生却是一位真正的世外高人,颇有战国时期的异士“鬼谷子”的影子。他虽然没有参与到纷斗中,但是三国中的名仕几乎和他都有关系)。

这后半句的子初孝直指的正是法正和刘巴。卧龙凤雏、子初孝直四人,皆在刘备账下。



其实三国中对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有所夸大,但是并不能代表诸葛亮不是没有经天纬地之才。诸搜趣网葛亮擅长的并非领兵打仗,而是政务后勤。或许在司马徽的眼中,法正刘巴与庞统一样,擅奇谋,若三人在前线谋敌,诸葛亮坐镇搜趣网后方,刘备就非常有可能达成一统。只不过可惜的是,这两个人英年早逝!

庞统、法正、刘巴三人死得都早,蜀国只留下一个诸葛亮,即便再呕心沥血,也独木难支。刘备复兴汉室的希望实在渺茫。

而魏国最后之所以能够一家独大(三国后期其实是魏国胜,晋只是坐享其成而已),就是因为前方与后方完美搭配的结果。前方有司马懿统兵,在与诸葛亮交战中虽然没有取得什么优势,但是也没丢过城池土地。



而诸葛亮几次出征,都是因为后方吃紧的原因不得不退军。与之相比的魏国后方,有大臣陈群坐镇,陈群管理内政的能力也是一等一的,司马懿可以毫无顾忌的在前线杀敌。这样对耗下去,蜀国自然不是对手。

正因如此,司马徽的这句话“卧龙凤雏得一人则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说的实在是正确,而刘备在拥有了诸葛亮与庞德之后依旧失败,也正中这句话的后半句所言。

俗语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它的后半句是什么?

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这句话对于熟读三国历史的朋友来说,绝对是耳熟能详。这话的确是不假,公元208年以前,卧龙凤雏在整个天下的名气都非常的大,特别是在荆襄一带,他们的名气更是妇孺皆知。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董卓乱纲,致使天下大乱! 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对于古代来说同样生效,甚至意义更为重大!刘备身为中山靖王之后,不得不以汉室的江山为重,自结识了关羽张飞之后,便招兵买马准备兴复汉室,虽然在前期屡屡遭受曹操的打击,但在公元208年刘备得到卧龙之后,一切形式都发生了变化。


卧龙,乃诸葛亮的道号,自从诸葛亮加入了刘备集团之后,刘备便从之前的常败将军,一跃成为据守城池的军阀,不单如此,刘备手下的兵马也逐渐多了起来,武有关,张,赵!皆有万夫不当之勇,临阵对敌之能!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诸葛亮,若是没有诸葛亮隆中对之重要战略,估计刘备的势力是达不到如此的势力的。

公元208年,在诸葛亮“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之下,刘备方面成功与孙权达成一致意见,共同联兵对抗强大的曹操,由于曹操犯了兵家之大忌,错斩了水军都督蔡冒张允,导致水军战斗力大打折扣,最要命的一点是,在赤壁之战前,曹操还中了凤雏的连环之计,最终引火上身,想甩都甩不掉!

凤雏乃庞统的道号,荆襄名士与诸葛亮齐名,在赤壁大战之后由于不受孙权待见,于是投于刘备刘皇叔的帐下。为了迎合诸葛亮隆中对之策,庞统率先提出了出征西川的战略,而此时刘璋刚好派使者求救于刘备,希望刘备派兵共同对付张鲁,这大好的机会刘备自然是不放过,最终刘璋刘备二人产生矛盾,军师庞统身死于落凤坡,之后诸葛亮出马,在公元214年终于拿下了川蜀之地。


此时,凤雏已经不幸早亡。此时只剩下形单影只的诸葛亮,不过有了另外一个顶级谋士的加入,在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但此时刘备的结义二弟关羽由于不听诸葛亮“东和孙权,北拒曹操”战略,孤军犯境,最终被曹孙联手打败,身死于临沮,刘备也于公元222年,在夷陵大败,公元223年病逝于白帝城。刘备一死,导致蜀汉军力大减,诸葛亮花了将近5年的时间才将蜀汉国力恢复如初!

为了报答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从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一直北伐于曹魏。遗憾的是在诸葛亮有生之年,还是没能帮助刘备兴复汉室,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公元234年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军营之中,呜呼。刘备,关羽,张飞,法正,诸葛亮的死可以说对兴复汉室是极大的减分项,但他们的死还不足以让兴室彻底难以兴复,在诸葛亮临死之前已经做好了一切身后之事,传授平生所学与姜维,给刘禅上书建议重用,蒋琬,董允,费祎等人才。即便是自己撒手人寰,蜀汉也不至于立马所曹魏所灭,毕竟诸葛亮之前一直是坚持“东和孙权”的战略!


在诸葛亮北伐时期,他除了重点培养了姜维之外,还重点提拔了两个人,此二人,一人力拒曹爽10万步兵犯境,另一人在刘备夷陵战败之时,力保刘备,其帐下士卒分//www.souquanme.com毫未损,刘备夸奖他能干,他们分别是王平与向宠,此二人可以说是蜀汉后期除了姜维之外,最重要的人,王平虽然大字不识,但其生性谨慎恐怕不下于诸葛亮,思维敏捷这才破了曹爽的大举进攻!

而向宠就更为厉害,向宠死于公元240年,平定蛮夷之乱中。此人若不死,或许黄皓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为什么呢?诸葛亮曾经在《出师表》中明言道:“将军向宠,晓畅军事”并且告之刘禅,凡是军中大都都应该与其商量,则必无大乱矣!奈何其死得过早,后期并没有帮助姜维多大的忙!

而王平在打退曹爽之后不久也死了,综上,“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后面这句其实早就出来了,不过这句话,在中国至少一半人没有听过“子均向宠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这从之后的历史发展之中便可以得到答案,姜维虽然得到诸葛亮的真传,仍然没有兴汉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同时,也引申出了,蜀汉无大将的真实写照!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