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不遇故人稀的上一句(知音世所稀出自哪里)

形容知音难遇的诗句1、君马黄唐代:李白君马黄,我马白。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赩赫。各有千金裘,俱为五......

知音不遇故人稀的上一句(知音世所稀出自哪里)

形容知音难遇的诗句

1、君马黄

唐代:李白

君马黄,我马白。

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

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

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赩赫。

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

猛虎落陷阱,壮夫时屈厄。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译文

你的马是黄色的,我的马是白色的。马的颜色虽然不同,但人心本是没有什么相隔的。我们一起来游乐玩耍,双双行驰在洛阳的街头巷陌。我们都腰挎明闪闪的宝剑,戴着修饰鲜丽的高高的帽子,都各自拥有千金裘,都是五侯的门客。

即使是猛虎,有时候也会不小心落在陷阱里面,壮士有时也会陷于危难之中。兄弟之间的情谊只有在急难中才能深厚,才能成为相知,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又有什么好处呢?

2、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清代:纳兰性德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译文

我的知己是谁?她人已离去;我们一生相伴,此身足矣。生死临别,言犹不悔,难怪古人说多情不似无情好,爱喜生忧,痴情如我。

别说欢乐的时光很多,其实人生如朝露,转眼青丝成白发,韶华流年,今世不忘.看见她留下的钗钿,泪水就像雨一样,假使有来生,希望她能借着前世遗物的指引,记起那些有我的时光。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4、别董大二首其一

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遇知音的诗句

相思两地望迢迢,清泪临门落布袍。
杨柳晓烟情绪乱,梨花暮雨梦魂销。
云笼楚馆虚金屋,凤入巫山奏玉箫。
明日河桥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遥。
作者感想:
那回不去的路,理不清的情,做不完的梦,都只能在月光中渐渐遥远了。
在命运波折之时,在理想泯灭之时,在黑暗压抑之时,一个单纯善良的秋香,会像一束光,照进人们幽闭的心灵。
元稹与名妓薛涛的故事】
《寄赠薛涛》
——元 稹
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词客多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元稹第一次与薛见面,便令他敬佩不已,并主动为薛捧持笔砚,薛涛赋诗作画,笔走龙蛇,其不世之才华,使元稹大为吃惊,便引为知己。这是他后来写的赞美薛涛的诗。元稹深爱薛涛,唱酬往来,情深意切。后来元稹到了浙江,遇到了刘采春,便忘了与薛涛旧情,薛涛写了一首《柳絮》以自嘲:“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当时正如日中天的诗人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他久闻薛涛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后,特地约她在梓州相见。对薛涛而言,这本是一场司空见惯的应酬活动,可与元稹一见面,就被这位年仅31岁的年轻诗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内心里激起了如同少女般萌动的涟漪。
这并不奇怪,元稹是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的后裔,身材高大,“仪形美丈夫”,一个典型的“高富帅”形象。他的才学更为出色,25岁进士及第,两次策问考试都名列第一。他的诗与白居易并称“元白体”,“每一章一句出,无胫而走,疾于珠玉”,他的诗歌仅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赚足了世人的眼泪。
薛涛的爱情之火一经燃烧,就极为炽烈。尽管她已经步入中年,但那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激情告诉她,这个男人就是她梦寐以求的人,于是她便不顾一切,如同飞蛾扑火般将自己投身于爱的烈焰中。第二天,她满怀真情地写下了一首《池上双鸟》,无限向往地说:“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这全然没有了凭栏远眺、怀古幽思的冷静,完全一副柔情万种的小女子神态。
爱情虽然来得有些迟,但却让薛涛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两个人流连在锦江边上,相伴于蜀山青川。那段时光,是薛涛一生最快活的日子。然而幸福总是最为短暂,这年7月,元稹调离川地,任职洛阳,细算起来,他们在一起的日子不过3个月而已。
分别已不可避免,薛涛十分无奈,“雨暗眉山江水流,离人掩袂立高楼”,是她落寞心情的真实写照。令她欣慰的是,很快她就收到了元稹寄来的书信,同样寄托着一份深情:“别后相思隔烟水,葛蒲花发五云高。”
劳燕分飞,两情远隔,此时能够寄托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诗了。那样的日子肯定非常难过,无以排遣的薛涛迷上了写诗的信笺。她喜欢写四言绝句,律诗也常常只写八句,因此经常嫌平时写诗的纸幅太大。浣花溪本地有造纸的传统,薛涛又性喜红色,便对造纸的工艺加以改造,以“芙蓉皮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窄笺,特别适合书写情书,人称薛涛笺。
用这种信笺,给元稹写诗,便有了格外的韵味。薛涛在《牡丹》一诗中写道:“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令薛涛失望的是,元稹是个用智,而不是用心去谈恋爱的人。才子多情,元稹的“情商”天分很高,他的初恋情人是崔莺莺,为了求取功名而将其抛弃,为此他写作了《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这就是著名的《西厢记》的原型。妻子韦丛去逝后,他又先后纳妾安仙嫔,续娶裴淑,此后也都亡故。长庆三年(823年),元稹前往浙江绍兴任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忽然旧情萌发,颇有意想把十几年未见的薛涛接过来“叙旧”,不巧他又遇见了浙东名妓刘采春,于是将薛涛抛在了脑后,用他的话说“她(指刘采春)诗才虽不如涛,但容貌美丽,非涛所能比也。”
尽管元稹如此花心,但薛涛对他的思念还是刻骨铭心。她朝思暮想,就像一个空闺女子等待远出丈夫归来一样,满怀的幽怨与渴盼,汇聚成了流传千古的名诗《春望词》,其中写道:“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簪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一张薄薄的桃色纸笺,终究留不住情场中虚幻的情感。只是让人唏嘘的是,为了元稹当初一句相思的许诺,薛涛终身没有出嫁。
【元稹与刘采春的故事】
《赠刘采春》
——元稹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刘采春,与鱼玄机、薛涛、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刘采春,是一位比较全面发展的专业文艺人士,就像现在演艺圈里影视歌三栖明星一样。她不仅能演能唱能跳,最难得的是还能写诗,可以称得上是创作型歌手,也是唐朝四大女诗人中最多才多艺的一位。
作为流行歌手,没有绯闻是红不起来的,刘采春也有意无意地传出过不少绯闻。最著名的一次,是她在浙东演出时,与地方行政长官元稹的一场婚外恋。。
元稹时任越州(今绍兴)刺史、浙东观察使,正赶上刘采春随丈夫周季崇等从江苏淮安来到绍兴演出。几场演出下来,绍兴城已是万人空巷。最后,连绍兴城的最高长官元稹都坐不住了。
在观看了刘采春的一次表演后,元长官立刻成为刘采春的粉丝,并且写了篇声情并茂的评论文章,极尽捧角之能事,这篇文章立马拉近了二人之间的距离。以元才子诗人兼领导的身份出此语,可是给足了刘采春面子。刘采春在崇拜之余,一头扎进了元长官的怀抱。
刘采春当时二十五岁,充满了少妇的妩媚,比起薛涛的徐娘半老,对元才子当然更有吸引力。
这段情事在唐代人范摅的《云溪友议》一书中做了记载:“有俳优周季南、季崇,及妻刘采春自淮甸而来,善弄陆参军,歌声彻云。篇咏虽不及(薛)涛,而华容莫之比也。”元稹也毫不掩饰自己对刘采春美貌的倾心,他自己也承认“诗才虽不如涛,但容貌佚丽,非涛所能比也”。
对男人而言,未见好才如好色者也,这是颠扑不破,放之于四海皆准的真理!而刘采春对元稹这个大才子加地方长官也是仰慕已久,于是两人一拍即合,省去诸多中间环节,直接进入蜜月期!
别的官员搞绯闻都是地下工作者似的偷偷摸摸,而元稹则把这场情事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才子行事,果然是与众不同。
元稹留滞浙江七年,一次因酒兴大发,题诗道:“因循未归得,不是恋鲈鱼。”同僚一个叫卢简求的看到该诗,开玩笑说:“丞相虽不为鲈鱼,为好镜湖春色耳!”可见元稹与采春二人当时的关系众人皆知。
两个人,一个罗敷有夫,一个使君有妇,却公然以情人身份来往,时间长达七年之久。可怜的周季崇,就这样被戴上了一顶纯正的绿帽子!也有传说,元稹给了周季崇一笔钱,就当买断了刘采春。
元稹有个风流癖好,喜欢为相好的女人写诗。也是,文人嘛,只有这个特长了。当年,元才子和薛涛热恋时,写了一首《寄赠薛涛》,后来与刘采春恋爱搜趣网时,又写了一首《赠刘采春》诗……
比起当今有收藏女性用品癖好的某些官员,元稹的这爱好还是个比较文雅、有档次的爱好。
人患才少,元才子患才多;人患情少,元才子患情多。这位四处留情的文人,虽然好写的是艳词,倒是为后人留下了一些不入正史法眼的线索和资料。
首先,从元才子的诗中,我们可以推断,刘采春是个美女,并且是个很有气质的美女。你看,在元才子笔下,刘采春“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到底是文艺工作者,风情万种,跟一般的女人就是不一样!
其次,我们还可以推测,刘采春是个时尚女郎。她爱打扮、会打扮,领导时尚新潮流:“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
看来,刘采春的审美品位具有超前性,可那时候,没有时尚女性杂志《瑞丽》,也没有不定期举办的时装发布会,刘采春全靠自学成才。她的装束就是当时最流行的时装,她的发式就是当时最时髦的发式,放到现在,肯定搜趣网是个穿名牌的讲究生活品位的时尚女人。
最使元稹迷恋且为之心醉的,还不是刘采春的“新妆巧样”,而是听她轻摇檀板,唱一曲“恼人肠断”的《望夫歌》。声调宛转,再加上小鸟依人般的楚楚动人,谁人不爱,更何况像元长官这样擅长怜香惜玉的才子!
刘采春与元稹的绯闻虽然流传甚广,可这段感情也是无疾而终,原因很简单,刘采春与薛涛一样,身份低贱,与元才子门不当,户不对。

关于知音难觅的诗句

1、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希。——汉乐府《古诗十九首》
【全诗】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希。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2、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唐孟浩然《留别王维》
【全诗】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3、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全诗】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终霄劳梦想。
4、诗情冷淡知音少,独喜江皋得见君。——唐李中《吉水县依韵酬华松秀才见寄》
【全诗】官况萧条在水村,吏归无事好论文。枕欹独听残春雨,梦去空寻五老云。竹径每怜和藓步,禽声偏爱隔花闻。诗情冷淡知音少,独喜江皋得见君。
5、情知此事少知音,自是先生枉用心。——唐李山甫《赠弹琴李处士》
【全诗】情知此事少知音,自是先生枉用心。世上几时曾好古,人前何必更沾襟。致身不似笙竽巧,悦耳宁如郑卫淫。三尺焦桐七条线,子期师旷两沈沈。
6、知音不易得,抚剑增感慨。——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全诗】淮南望江南,千里碧山对。我行倦过之,半落青天外。宗英佐雄郡,水陆相控带。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君心亦如此,包纳无小大。摇笔起风霜,推诚结仁爱。讼庭垂桃李,宾馆罗轩盖。何意苍梧云,飘然忽相会。才将圣不偶,命与时俱背。独立山海间,空老圣明代。知音不易得,抚剑增感慨。当结九万期,中途莫先退。
7、知音不可搜趣网遇,ZcaSkTelBm才子向天涯。——唐戴叔伦《送李审之桂州谒中丞叔》
【全诗】 知音不可遇,才子向天涯。远水下山急,孤舟上路赊。乱云收暮雨,杂树落疏花。到日应文会,风流胜阮家。
8、古乐知音少,名言与俗违。——唐王贞白《忆张处士》
【全诗】天台张处士,诗句造玄微。古乐知音少,名言与俗违。山风入松径,海月上岩扉。毕世唯高卧,无人说是非。
9、平生知音少,君子安可忘。——唐鲍溶《秋夜对月怀李正封》
【全诗】 援琴怅独立,高月对秋堂。美人远于月,徒望空景光。坐忆执手时,七弦起凄凉。平生知音少,君子安可忘。客意如梦寐,路岐遍四方。日远迷所之,满天心暗伤。主奉二鲤鱼,中含五文章。惜无千金答,愁思盈中肠。此夕临风叹ZcaSkTelBm,零露沾衣裳。
10、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宋岳飞《小重山》
【全诗】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1、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宋辛弃疾《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全诗】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12、杳杳兴亡成败,满乾坤、未见知音。——宋王质《万年欢》
【全诗】一轮明月,古人心万年,更寸心存。沧海化为黄土,心不成尘。杳杳兴亡成败,满乾坤、未见知音。抚阑干、欲唤英魂,沈沈又没人应。无聊敧枕搔首,梦庐中坛上,一似平生。共挽长江为酒,相对同倾。不觉霜风敲竹,睡觉来、海与愁深。拂袖去,塞北河西,红尘陌上寻人。
13、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宋周邦彦《一落索》
【全诗】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
14、可怜世上少知音。——宋王唯一《西江月》
【全诗】一点真阳在坎,移来点化离阴。这些造化义幽深。须是明心见性。妙在一尘不染,自然对境无心。可怜世上少知音。会得超凡入圣。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