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风韵犹存的前一句是什么(老娘风韵犹存的前半句是什么)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究竟出自于什么地方呢?当面对有气质优雅,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时,人们常用“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这个词语来夸赞对方。中国文字具有......

老娘风韵犹存的前一句是什么(老娘风韵犹存的前半句是什么)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究竟出自于什么地方呢?

当面对有气质优雅,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时,人们常用“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这个词语来夸赞对方。中国文字具有十足的韵味,虽然古朴但也不乏幽默诙谐之语,成语作为中国文字的结晶闪烁着魅力的光芒。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收录了很多的典故,这个成语就是出自《南史后妃转下》:“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徐娘原名较徐昭佩,是南北朝时期梁朝末代皇帝萧绎的妃子。梁元帝萧绎是历史上不务正业的皇帝之一,梁朝由于他的无所作为而覆灭,故而有人称他为亡国之君。作为皇帝他不爱在朝野之上高谈阔论,而是喜好读书写字,是名副其实的文艺青年。和南唐后主李煜,宋朝宋徽宗一样,都是喜爱文学的皇帝,名下著作主要有《注汉书》、《周易讲疏》、《忠臣传》、《江洲记》等,文学贡献较为突出。



但历史往往是残酷的,作为一国之君,皇帝不允许将太多的心思放在自己的喜好。他是一个被文学耽误的皇帝,政治上的弱势让他所统治的梁国日益衰落。在国破家亡之际,他并没有奋起抵抗,而是首先命令士兵将珍藏的古代典册四十万余卷全部烧毁,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损失。为何将这些书籍付之一炬?梁元帝认为自己读了这么多书,最后落得这样的下场,读书根本没有一点用。



而他的妃子徐昭佩是梁朝将军徐琨的女儿,在萧绎还只是湘东王的时候就与其结为连理。徐昭佩与萧绎不过是政治联姻,并没有什么真情存在,本来就这样安稳的生活也可以培养出感情。徐昭佩像其他少女一样,幻想着夫妻能够举案齐眉,以为自己美貌的容颜能够让萧绎永远留在自己身边。但是时间一长,萧绎便对徐昭佩失去了兴趣。萧绎因年幼时的疾病失去了一只眼睛,为了报复他变心徐昭佩就以此嘲弄他,只梳妆打扮一面,称萧绎只有一只眼睛,就只能看她“半面妆”。



徐昭佩之后在宫中行事跋扈,对于萧绎受宠的嫔妾她各种刁难,但各宫碍于她的位分众人不敢多言。徐昭佩十分喜欢饮酒,经常酩酊大醉,有时萧绎来到她宫中看望她时,她经常不省人事还故意将呕吐的秽物弄在皇帝身上。萧绎本来仅存的情分,由于她的各种作为,逐渐与她心生嫌隙,不再顾及她父亲的面子,连她的寝宫都不曾再踏入半分。



徐昭佩本就是多情的人,独守空房很久之后她便耐不住寂寞,红杏出墙找寻情夫。她首先结识了耀光寺的一个风流道士;后来又与萧绎身旁的侍卫暨季江私通,此时徐昭佩已经是个中年妇女了,情夫便形容她:“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徐娘半老的典故就是出自于这。



之后徐昭佩愈发大胆,经常找借口出宫与一个叫贺徽的诗人在一个叫普贤尼寺的地方幽会,还将情诗卸在白洁的枕巾角上赠送给贺徽。这件事很快被萧绎发现,作为万人之上的君主怎可允许此种事,在事情暴露之前,徐昭佩将一个怀有龙嗣的宠妾持刀杀害,萧绎为了处死徐昭佩就拿此事为借口逼她自杀。



徐昭佩自知已经没有回头之路,于是转而投井自杀。萧绎对此事耿耿于怀,觉得徐昭佩的死还不能解其心头之恨,又命人将徐昭佩的尸首打捞上来,送还给将军府,声称谥“还妻”。徐昭佩死后,被葬于江陵瓦官寺,徐昭佩的悲惨一生就此结束。



其实萧绎也不是什么光明磊落之辈,或许是因为天生眼睛有残疾的缘故,性格阴暗,喜欢猜忌妒忌他人。他姑姑家的孩子都颇有才气,常被人所称赞,萧绎对此十分妒忌,就让自己宠妾的哥哥将名字改给他姑父的他才善罢甘休。梁朝有个才子叫刘之遴,才气名满天下,萧绎听见之后就命人假意接近他,获得他的信任之后乘机下毒将他毒死。徐昭佩死后,萧绎还写了一首《荡妇秋思赋》来描述徐昭佩的淫秽行为。

所以说,人们称那些年近中年还风骚浪荡,精心打扮的妇女为“半老徐娘”,也有些妇女自称“徐娘半老”,而其实这个词有自谦讽刺之意,所以不能将其用来夸奖他人。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出自什么典故?

徐娘指南朝梁元帝的后妃徐昭佩。《南史》:“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后因用以称尚有风韵的中、老年妇女
徐昭佩是南朝梁武帝第七个儿子萧绎的偏妃,萧绎当时为湘东王,手握重兵镇守江陵。徐昭佩在素蝶向林飞,红花逐风散,花蝶俱不息,红素还相乱的江陵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女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就出在她的身上。
湘东王萧绎自幼爱好文学,对政治了无兴趣,更受他父亲的影响,身着布衣,饮食惟豆羔粗粒而已。正当梁武帝在建康城西设立士林馆,延集学者讲学论文的时候,萧绎也在风光旖旎的江滨,天天与文人雅士谈玄说道。
徐昭佩美丽,聪明,长于诗词,正值花样年华,加上热情如火的禀性,正是需要爱怜的时候,虽然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然而却始终撩不起萧绎的情兴,为此她悒郁寡欢,不知如何自处?
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接受丈夫的生活方式,试着打入丈夫的兴趣圈子,因此她一改常态,淡妆素抹地去参加丈夫的诗酒之会,经常与萧绎左右的文友酬对,从而使她的精神领域与情感生活,得到了相当程度开展与疏解。
尽管她的美艳,她的才情,已经得民了客观的肯定,然而萧绎仍然丝毫不为所动,于是徐昭佩更激越地在她的夫妻生活中投下一副猛药,故意在化装时只化半边脸庞,时人称之为“半面装”。
一个女人搽粉,抹胭脂,涂口红只及半边脸庞,想想看那是个什么样子,不但是糟踏了自己的美貌,更是有意虐待别人的视觉。而徐昭佩则是要借此渲泄她心头的愤怒与不平,甚至用以来羞辱萧绎。
侍女们生怕徐妃的这一狠招,会使王爷大起反感,甚至会在盛怒之下弄成可怕的后果。但徐昭佩却要侍女们放一千个心,她说:“王爷父子讲仁义,说道德,断乎不会因这样的小事焚琴煮鹤,顶多只不过是逐出宫会,眼不见心不烦。这样也好,与其维持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倒不如另外择人而嫁。”谁知萧绎的修养确实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虽然明明知道徐昭佩故意要意他生气,却视若无睹,好象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就这样又过了若干年。
当年梁武帝以“天心不可违,人心不可失”为由而当上皇帝,灭了南齐,开始也注意励精图治,观政听谣,访贤举滞,悉罢女乐;尤其自奉俭约,衣食简朴,为听取民情,更设傍木肺石,使下情得以上达,于是到处出www.souquanme.com现一片升平气象。但他老人家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尊信佛教,相传现在和尚头上留戒疤,就渊源于梁武帝。梁武帝三次出家,三次被赎身再为皇帝,除了天天诵经念佛之外,更常往同泰寺讲经说法,常常夜以继日,一连讲上七、八天才告一段落。那时全国僧尼只几全国人口的一半,仅建康一地,便有佛寺五百余所。梁武帝再也没有统一中国,澄清天下之志。国事多流于形式,终于酿成候景之乱。
侯景本是北朝东魏中原地区的太守,因与东魏宰相高澄有隙,以河南之地来降。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梁武帝三下五下,又使反复小人候景转过来反梁,对侯景的叛乱,开始梁武帝还大言不惭地说:“是何能为?吾折鞭以答之。”但不久建康就被攻破,梁武帝在幽禁//www.souquanme.com中死去。
侯景之乱平定后,萧绎在www.souquanme.com江陵即帝位,改元承圣,成了梁元帝,徐昭佩被册封为贵妃。然而萧绎仍旧习不改,依旧以读书属文为乐,动辄与文武百官讲授老庄的道经,久久不倦。徐昭佩仍然是深宫寂寞,芳华虚度,这时她已经年近不惑了。
萧绎对后宫佳丽均不屑一顾,于是宫人们纷纷找寻情感出路,徐昭佩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终于按捺不住。她找到一位眉目俊秀,举止风雅的美少年暨季江。初时还自遮遮掩掩,后来居然公开来往,每当萧绎在龙光殿上与群臣大谈老庄之道时,也正是徐贵妃与暨季江在深宫内苑中尽情欢乐的时候。
有人曾开玩笑地问暨季江:“滋味如何?”暨季江毫无隐讳地回答:“徐娘老矣,犹尚多情。”或者回答:‘’徐娘虽老,风韵犹存!”后世形容中年妇人的风情不减,常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便是由此而来。
暨季江的轻薄话很快传到了梁元帝萧绎的耳朵里,奇怪的是他仍然无动于衷,左右的都为之愤怒不已,但也无可奈何;
梁元帝久滞江陵而不还旌建康,使得与梁国接壤的西魏大起恐慌,因为江陵靠近西魏,以为萧绎是要进攻西魏,于是紧急整军经武,准备向江陵用兵。根据西魏的估计:梁元帝萧绎跃军沔南,还旌建康,乃是上策;退保子城,峻其陴谍,以待援军,乃是中策;若难以移动,据守江陵,乃是下策。经过周密部署,西魏大将于瑾领军五万直追江陵。
其实连老婆都不爱,老婆偷人连醋都不会吃的皇帝,哪里知道什么上策、中策、下策,他纯粹是沉浸在老庄之道中。等到西魏大军围困江陵,他尚且集合百官大谈老庄之道,及至敌兵攻城甚急,他登城近视敌情,还口占一诗,群臣中竟然也还有唱和的人,迂腐如此。不由人不浩叹。南城已陷,火光冲天,萧绎来到东阁竹殿,命左右尽烧古今图书十四万多卷,又用宝剑狂坎竹柱,仰天长叹:“文武之道,今夜尽矣!”
那徐昭佩呢?她在后宫之中紧紧拥抱着情郎暨季江,原以为海枯石烂,此情不移,不料PzyzhZBhXM暨季江听说都城已被攻破,在此紧要关头毫无留恋地挣脱了情人的拥抱,一溜烟逃得无影无踪。徐昭佩悲从中来,放声大哭,恰好萧绎来到她的身边,徐昭佩发疯似地抱住她的皇帝丈夫;是悔恨,是求助,说不清的感情一齐涌上心头。拼命地摇晃着梁元帝萧绎。良久以后,梁元帝萧绎冷冷地问道:“那人呢?”’徐昭佩无言以对。萧绎无可奈何地说:“事已至此,尚有何待?”
徐昭佩心碎了,泪也干了,在晨鸡初唱,魏兵大举入城之际,自缢于宫苑中的葡萄架下。

“半老徐娘,风韵犹存”出自哪里

"半老徐娘"称年老而尚有风韵的妇女.
"半老徐娘"一词源于南北朝.徐娘名徐昭佩,是南朝梁元帝的妃子.
她年过芳龄,却还着意打扮,风风骚骚,极不得体.于是,有人说:"徐娘
半老,犹尚多情."有关"徐娘"的"风骚"之事,《南史 后妃传下 梁
元帝徐妃》中有极简要的记载.宋陈与义诗《书怀》中"开窗逢一笑,未觉
徐娘老"两句足见徐娘之风骚.后人便用"半老徐娘"或"徐娘半老"来讽
喻那些年过芳龄还风风骚骚,精心打扮的妇女.亦有人自称徐娘,含有自谦
自重之意.故不能把"半老徐娘"作贬义词用.
“徐娘半老”又叫“半老徐娘”,是一个经常被人们使用的成语。在这个成语中的“徐娘”是南朝时期梁元帝的妃子徐昭佩。
在《汉语成语词典》中对“徐娘半老”这个成语的释义是“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记者查阅史料发现,这个成语的出处应该是唐代李延寿编著的《南史》。
徐昭佩是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其家族是官宦世家。《南史列传第二后妃下》中说她资色平平,毫无大家闺秀的风姿,而且性格善妒。她嫁给梁元帝萧绎不过是政治联姻,萧绎看不上她,一年才去探望几次。
徐妃更是小里小气,十分厌恶瞎了一只眼睛的萧绎,每次萧绎去她房中她非但不受宠若惊,反而十分冷淡。她每当知道皇帝要来,必定在化妆时只化半边脸庞,以羞辱这独眼的皇帝。萧绎一见,必定大怒而去。
深宫寂寞的徐昭佩,害怕芳华虚度,“与荆州后堂瑶光寺智远道人私通”。年近不惑时,又找到一位眉目俊秀、举止风雅的美少年暨季江。有人曾开玩笑地问暨季江:“滋味如何?”
暨季江叹曰:“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些轻薄话传到了梁元帝萧绎的耳朵里,萧绎下了决心,借口另一个宠妃的死是徐妃下的毒手,逼她自杀。徐昭佩没办法,只好投井而死。萧绎余恨未消,又把她的尸体捞起来送还她娘家,声言是“休妻”。

英雄宝刀未老,下句是什么?

英雄宝刀未老,下句是什么?

英雄宝刀未老,美人风韵犹存或者壮士豪气犹存。宝刀不老,汉语成语,拼音是,意思是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或技术并没减退。出自《三国演义》。

这句话相信大家在电视上经常看到,联中之意,说的是带兵打仗的将军,身体还强壮,战场上还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尽显英雄本色。

美人风韵犹存这下联看似平常,却对战工整,意境相符,自古英雄爱美人,以“美人”对“英雄”,“风韵犹存”对“宝刀未老”,应对巧妙,堪称一副绝对。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0回:“张郃出马,见了黄忠,笑曰:‘你许大年纪,犹不识羞,尚欲出阵耶?’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它言简意深,形式多变,可长可短,是中华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成,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它起源于五代十国,至今上千年的历史,历朝历代以来,受到了文人墨客们的喜爱和追捧,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和消遣的方式之一。

对联具备以下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对联

“英雄宝刀未老”下句是什么?

搞笑创作

英雄宝刀未老,美人风韵犹存或者壮士豪气犹存。

上联:英雄宝刀未老这句话相信大家在电视上经常看到,联中之意,说的是带兵打仗的将军,身体还强壮,战场上还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尽显英雄本色,那么,面对如此大气磅礴的上联,要如何才能对出下联呢。

下联:美人风韵犹存这下联看似平常,却对战工整,意境相符,自古英雄爱美人,以“美人”对“英雄”,“风韵犹存”对“宝刀未老”,应对巧妙,堪称一副绝对。那么作为看官您有什么更好的下联吗?欢迎留言讨论。

上联:一犁耕破路边土,今日“芒种”农夫这上联透露着渊博的知识,联中包含着节气,且与农事相连,构成一副绝妙的上联,可谓难度颇高,贾知府一听,不禁暗暗称奇,没想到此人农夫一个,竟然有如此才情。

可真www.souquanme.com是人不可貌相,当即沉思了片刻,便想到了一下联来下联:双手捧住炉中火,明天“大寒”贾知府这下联运用相同手法,与上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话音一落,只见那农夫连连点头,称赞道:“对得好,对得妙”。

说罢,急忙将道路让开,与贾知府先过,而贾知府则笑了笑,让出了道路,让农夫先过,两人一时相视而哈哈大笑。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