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楼拜描写恶心的作品(那有关于萨特得《恶心》这本书的一些介绍)

福楼拜的作品赏析福楼拜(1821~1880),Flanbert,Gustave,法国作家。1821年12月21日生于鲁昂,1880年5月8日卒于......

福楼拜描写恶心的作品(那有关于萨特得《恶心》这本书的一些介绍)

福楼拜的作品赏析

福楼拜(1821~1880)
Flanbert,Gustave
法国作家。1821年12月21日生于鲁昂,1880年5月8日卒于克鲁瓦塞。
生平创作 他青年时在巴黎攻读法律,因病辍学父亲去世后,他陪寡母住在鲁昂远郊克鲁瓦塞,靠丰裕的遗产生活,专心埋头文学创作。他常在各地旅行,有意识考察社会了解农村生活。他生活在法国资本主义上升发展时期,但对资本主义繁荣比较清醒认识
1852年起,福楼拜花了4年多时间写成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小说简洁细腻笔触再现了19世纪中叶法国的外省生活。女主人公爱玛在修道院度过青年时代,受到浪漫主义思潮影响成年后,嫁给平庸市镇医生包法利。失望之余,为纨绔子弟罗道耳弗所惑,成了他的情妇。但罗道耳弗只是逢场作戏不久便对她心生厌倦,远离而去。爱玛遂又成了赖昂的情妇。为了满足私欲,爱玛借高利贷导致破产最后服毒自尽。小说一问世便轰动文坛,福楼拜获得盛誉,但遭到当局控告认为诽谤宗教有伤风化。此事对他压力很大,因此,创作转向古代题材。5年后,福楼拜发表了第二部长篇小说《萨朗宝》,描述公元前在迦太基发生雇佣兵和民众起义作者现实主义笔触再现了当时激烈的社会斗争广阔场面
19世纪60年代,法国国内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福楼拜重又关注现实斗争。他深入研究当时的政治生活,致力于撰写《情感教育》。这部作品以40年代的巴黎为背景通过一个思想平庸、性格懦弱的青年日益堕落的生活道路反映了当时,尤其是1848年革命前后的社会现实。这是一部政治性很强的小说。作品的情节几乎围绕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展开这些重要事件构成了小说的社会背景。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变化也通过这些事件来表现。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相广泛。它描绘各个阶层、各种类型的人物,对于了解1851年以前的法国历史,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小说发表时并未引起大关注,10年之后,才响起赞誉之声。
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义对福楼拜的创作并未产生很大影响,他潜心修改旧稿《圣安东的诱惑》。小说叙述中世纪埃及的一个圣者克服魔鬼种种诱惑的故事表达作者对社会贪欲的极端厌恶。1875~1876年,福楼拜与乔治桑发生文学论争。乔治桑责备过于客观缺乏感情促使福楼拜写出了《三故事》。所写3篇故事各具独特的格调和题材。《圣玉连外传》根据宗教传说改写而成;《希罗底》描写中世纪近东基督教内部纷争;《一颗简单的心》是其中最为杰出的短篇。它写一名女仆平凡而感人的一生。作者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塑造了一个朴实动人劳动妇女形象展现了她美好善良的心灵勇敢机智品质。高尔基盛赞这个短篇“隐藏着一种不可思议魔术”。
福楼拜的最后一部小说《布法与白居谢》差一章没有完成,它可以说是《情感教育》的姐妹篇。主要描写1848年革命在法国外省引起的反响。布法和白居谢是两个抄写员,白居谢得到巨额产后,便同他的莫逆之交布法到乡下定居,两人对农业化学地质学、史学、文学等加以研究,然后逐一摒弃。1848年2月革命消息传到乡间他们又转向哲学神学教育学法学的研究,但最后一事无成,又回到他们的老本行
艺术成就 福楼拜OjZNHkNMl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现实生活,要敢于揭露丑恶现象。在精确地再现社会现实方面,他是位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但是,他主张文学应严格细致、忠实地绘事物,文学可以将丑恶的生活现象照实描绘,这又为19世纪后期自然主义开辟了道路。
他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塑造典型上。他善于篇幅不很大的长篇小说中塑造一系列个性突出的典型人物,为此,他十分注意观察事物搜集材料,注意细节的真实。他在塑造典型人物同时又注意环境的描写。他经常进行广泛调查和实地考察。在描写上,他通常白描手法运用简洁的语言抓住特征烘托气氛。他特别强调语言的重要作用。为了锤炼言和句子常常反复推敲。他认为,“没有美好的形式就没有美好的思想,反之亦然”。因此,他用词精粹明晰准确。他曾是莫泊桑文学上和精神上的导师,也是世界许多国家同行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
福楼拜的代表作是《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夫人》是法国著名福楼拜的代表作。作者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富有激情的妇女爱玛的经历,再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包法利夫人》的艺术形式使它成为近代小说的一个新转机。从《包法利夫人》问世以后,小说家知道即使是小说,也要精雕细琢。这不仅是一部模范小说,也是一篇模范散文。但是,《包法利夫人》也为作者带来了麻烦。许多人对号入座批评福楼拜这部书“破坏社会道德和宗教”,他还被法院传了去:原来是有人告他“有伤风化”。这时许多读者纷纷向福楼拜表示同情支持甚至一向反对他的浪漫主义作家也为他辩护法庭上,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作家被宣告无罪——由此可见《包法利夫人》的影响。
米兰昆德拉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大意是,直到福楼拜的出现,小说才终于赶上了诗歌。众所周知,欧洲的小说最早是从叙事长诗中分化出来的。也就是说,叙事诗中描述事件进程部分剥离出来,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说故事的体裁。小说的诞生使诗歌失去了“叙事”的天然权利,而较多地从事抒情然而,与诗歌这种古老的艺术相比,小说的幼稚是毋庸置疑的。它长期以来遭受冷落歧视也就不足为怪了。在我看来,小说的不成熟,除了作为一门专门的艺术尚未得到充分发育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与诗歌的关系十分暧昧,没有摆脱对于诗歌母体依赖。它自身特殊而严格的文体上的规定性相当长的时间内未能形成早期小说的故事性到是大大增强了,然而诗歌也可以讲故事,而且一度讲得很好,那么小说与叙事诗的差别究竟哪儿?甚至就连小说艺术的评价尺度,也是从诗歌那里借用过来的。一个最明显例子是,直到今天我们在评价一部伟大小说时最常用的语汇仍然是“这种一部伟大史诗”。“史诗”的风范依旧是小说的最高评判标准。这就好比说,在小说的园地里获得成就,却要到诗歌的国度领受奖赏
福楼拜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而《包法利夫人》更被认为是“新艺术的法典”,一部“最完美的小说”,“在文坛产生了革命性的后果”。波德莱尔、圣伯父、左拉等人纷纷给予这部作品极高的评价。由于这部作品的问世,福楼拜在一夜之间成为足可与巴尔扎克、司汤达尔比肩的小说大师,举世公认的杰出的文体家。福楼拜的巨大声誉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包法利夫人》无懈可击的文体成就。到了本世纪初,福楼拜的影响与日俱增,现代主义的小说家也把他奉为始祖楷模,尤其是50年代后的法国“新小说”,对福楼拜更是推崇备至,他们认为正是福楼拜使小说获得了与诗歌并驾齐驱地位。新小说的重要代表阿兰罗布-格里耶为了进行所谓的文学变革,将福楼拜看成叙事艺术上真正的导师和启蒙者,甚至把福楼拜视为巴尔扎克的对立面,对巴尔扎克似的过时的”写作方式展开彻底批判和清算。那么,《包法利夫人》在文体和叙事上究竟取得怎样不同凡响的成就,对于小说的发展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包法利夫人》上卷的第一小结采用第一人称来叙事故事的。从第二小结开始直至作品结束用的是第三人称。这部作品的第一行出现了这样一个句子:“我们正上自习,校长进来了,后面跟着一个没有穿制服新生和一个端着一张大书桌的校工。”
这里,“我们”这个词可不是随便写写的,它的意义非同一般。诸位不妨回忆下巴尔扎克的小说通常是如何开头的。比如说:“路易朗贝尔于1797年生于旺代省的一个小镇蒙特瓦尔,他的父亲在那里经营着一所不起眼制革厂”(巴尔扎克《路易朗贝尔于》)。有人曾针对这个开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谁在讲述这个故事呢?是作者吗?作者的语调什么那么不容置疑?他为什么无所不知当然,并不是每一位小说读者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但是这种坚定明确、无所不知的语调显示出作者凌驾于故事、读者之上,当属没有疑问。而且这种口吻尚未完全摆脱口头故事的讲述形式。如果有人针对《包法利夫人》提出同样的问题:谁在讲述《包法利夫人》的故事?答案是“我们”;讲述者是如何知道的?答案是 “我们看到了”;而且叙事者在“看到”的同时,读者也看到了。故事展开的时间与读者阅读的时间是同步的(在巴尔扎克那里,故事早就发生过了),这样一来,作者一下子把读者带入到事件的现场相对于巴尔扎克,这里的故事显然更具有逼真效果。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类似的第一人称叙事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玩艺儿,可在当时,福楼拜所跨出的这一小步,其意义却不同寻常。而且我认为福楼拜在文体上的贡献当然不只是人称的变化。在这种变化的背后,一种完全不同于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的叙事方式真正确立起来,在福楼拜的笔下以往全知的叙事视角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作者不再站在无所不知的立场模仿上帝的口吻说话;不会随时从叙事中“现身”,对作品的人物、主题展开评述,提供意义;不再拥有自己的思想和倾向强加给读者的特权
福楼拜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要求作者退出小说,并开始在实践成功实现这一信条的作家之一。他要求叙事排除一切主观抒情,排除作者的声音,让事实展现它自己。他认为作者的意图和倾向,如果让读者模模糊糊地感觉猜测到,都是不允许的;文学作品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字句都不应有一点点作者观念痕迹。正如他的学生莫泊桑所说的那样,福楼拜总是在作品中“深深地隐藏自己,像木偶演员那样小心翼翼遮掩着自己手中的提线,尽可能不让观众觉察出他的声音”。福楼拜在给乔治桑的信中也曾这样写到:“说到我对于艺术的理想,我认为就不该暴露自己,艺术家不该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大自然里露面。”法国学者布吕纳曾敏锐地指出,“在法国小说史里,《包法利夫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说明某些东西的结束和某些东西的开始。”我们从后来的罗兰巴特、德里达等人的叙事理论中都可以清晰地听到福楼拜的声音。如果说欧洲小说文体变革的历史,可以像布思所描述的那样,被看成是作者的声音不断从作品中消退的历史,那么福楼拜无疑是一个不可忽略关键性人物。
也许会有同学提出这样的观点既然小说都是虚构的,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早就达成了一种默契,也就是说,读者在阅读小说之前早就预先接受了小说的虚构性这样一个事实,那么作者如何讲述这个故事(是客观化还是主观化的叙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能否打动读者,更何况,作者故意在作品中隐藏自己,并未完全放弃对读者的“引导”,只不过这种“引导”更为隐蔽、更为机巧。对一种修辞的放弃就必然意味着另一种修辞的确立,说到底,“客观化”也只能是一种修辞手段而已。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很有意思的,也很合理坦率地说,我也是从修辞学角度理解福楼拜文体变革的意义的。实际上,福楼拜将自己从叙事中隐藏起来,其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显露”;对www.souquanme.com叙事视角进行限制,其目的正是为了让叙事获取更大的自由
在全知视角的叙事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公开进行的(在古老的说书场合听众甚至还可以直接向讲述者提问或者进行讨论):作者讲述,读者阅读。但福楼拜不满足于这种公开的交流,因为交流的效果受到限制。他更喜欢一种暗中交流,也就是说,作者并不告诉读者自己的见解和倾向,而让读者通过阅读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一来,读者与作者之间交流的疆域一下子就扩大了。
福楼拜的客观化叙事并没有完全放弃了自己“引导”读者的权利。因为从《包法利夫人》这个作品来看,作者本人的倾向、立场和意图仍然可以在阅读中被我们感觉到。另外我也不同意“纯客观”这样的说法。因为这个概念把一些本来清楚的事实弄得一团糟况且,《包法利夫人》并不是一个“纯客观”的作品,它与后来“新小说”的罗布-格里耶等人所谓的“物化小说”、“纯客观叙事”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也不是说罗布-格里耶的作品就一无是处至少他的《嫉妒》相当不错),但罗布-格里耶把福楼拜在修辞上的一些趣向极端化之后,紧接着就出现了一个他本人也始料不及的问题:“非人格化叙事”也好,纯客观、物化叙事也好,作者又如何能做到这种“纯客观”呢?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作家写作当然不能离开语言文字这一工具,语言文字本来就是“文化”的产物,它既不“纯”,也非“物”,“纯客观”如何实现呢?它不是神话又是什么?后来罗布-格里耶干脆不写小说(据说最近他又从重操旧业),去搞电影了,因为他觉得摄影机更接近他的“物化”要求。在我看来,这仍然不能自圆其说。摄影机固然是物,但操纵摄影机的人当然也是“文化”的产物,他(她)有着自己的特殊的价值观和感情上的喜、憎、哀、乐,如何能够“纯客观”呢?
就《包法利夫人》而言,福楼拜的变革并未抛弃传统的叙事资源,也没有损害作品文体的和谐与完美,以及最为重要的,叙www.souquanme.com分寸感。我们在以前曾说过像列夫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是不太可能轻易模仿的,他巨大的才华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茨威格说他比伟人还伟大),而福楼拜的身上更具有匠人特点。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卓越的巧匠。《包法利夫人》是一部精心制作出来的杰作自从问世以来,即成为“完美”的象征。福楼拜对语言和文体十分敏感,创作态度更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包法利夫人》这部作品中,作者并未随意处理任何一个细节和线索,力图做到尽善尽美。叙事的节奏,语言的分寸,速度强度安排恰到好处,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的出场次序,在故事中占的比重,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关系都符合特定比例。比如说,爱玛首先与莱昂相遇,但在爱玛与莱昂的关系急剧升温的时候,作者却让他去了巴黎,莱昂离开后留下的巨大情感空缺使她飞蛾扑火投入鲁道尔弗的怀抱,而当爱玛与鲁道尔弗的情感冷却之后,莱昂又从巴黎回来了。这样的安排不仅使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而且叙事亦出现跌宕和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的通病。再比如,子爵与瞎子在作品中都是象征性的人物,虽然着笔不多,但他们每次出现都会有特定的意味,似乎预示着故事进程的某种微妙变化。爱玛的“失足”(她与鲁道尔弗坠入欲望河流)在小说的故事中十分重要,但作者所挑选地点既非鲁道尔弗的木屋,也非他们散步树林花园,而是别出心裁地安排在一次农业展览会的会议厅里。其间,鲁道尔弗对爱玛发动的语言攻势常常被大会主席讲话所打断。虚伪爱情誓言表白与公牛、种子奖章、粪池一类的话语完全并列一起,作者未加任何说明。整个调情过程上去滑稽,又荒谬,而字里行间到处弥漫着被压抑的、急不可待的欲火。不同类话语陈列所形成的张力使这个场景令人十分难忘。事实上,这也是我所读过的有关“调情”的最美妙篇章
关于语言,福楼拜在小说中有过这样一断描述:我们敲打语言的破铁锅,试图用它来感动天上星星,其结果只能使狗熊跳舞。看来,福楼拜对语言有着特殊的敏感,对于语言在表述意义方面的巨大困难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福楼拜把语言的准确性看成是作者表述上的唯一使命;也可以理解作者对语词甄别取舍为什么会到了走火入魔地步。有人将《包法利夫人》视为学习写作者的最好教科书,这样的评价并不过分
福楼拜的作品:
《包法利夫人》。《萨朗宝》《情感教育》。《圣安东的诱惑》。《圣玉连外传》;《一颗简单的心》《布法与白居谢>

福楼拜的作品有哪些

5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19世纪中期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居伊德莫泊桑就曾拜他为师。著名作品包含《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三故事》和《布瓦尔和佩库歇》等。他十分注重艺术和语言的完美。并且,他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自然主义文学的鼻祖”“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
作品列表:1、《包法利夫人》(1856)2. 《萨朗波》(1867) 3.《情感教育》(1869)4.《圣安东尼的诱惑》(1874)5.《三故事》(1877)6.《布瓦尔和佩库歇》(1880)
主要名著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它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瞧不起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福楼拜以貌似冷漠的态度,非常“客观”地揭示了酿成这一悲剧的前因后果,陈述了社会所不能推卸责任
这里写的是一个无论在生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很常见的桃色事件,但是作者的笔触感知到的是旁人尚未涉及的敏感区域。爱玛的死不仅仅是她自身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情感堕落的过程,作者努力找寻着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

福楼拜有哪些作品

居斯塔夫福楼拜代表作品:
《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圣安东尼的诱惑》、《布瓦尔和佩库歇》、《萨朗波》
居斯塔夫福楼拜,法国著名作家。1821年12月21日出生于法国卢昂一个传统医生家庭。福楼拜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19世纪法国社会风俗人情进行真实细致描写记录的同时,超时代、超意识地对现代小说审美趋向进行探索。[1]
福楼拜的“客观的描写”不仅有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又有自然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特点,尤其是他对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的推崇已经包涵了某些后现代意识。新小说作家极力推崇福楼拜对现实主义的创新并进一步加以发展。他们对艺术形式的追求呈现出后现代文学特有的“崇无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小说作家正是继承了福楼拜的现实主义,才可能大大地跨越了一步。[2]

福楼拜的小故事

有 一 天 , 大 作 家 福 楼 拜 突 然 感 到 全 身 不 适 , 他 神 情 恍 惚 , 两 眼 微 闭 , 躺 在 椅 子 上 , 嘴 里还 断 断 续 续 地 发 出 呻 吟 的 声 音 , 脸 上 流 露 出 异 常 痛 苦 的 表 情 。 他 的 家 人 见 了 , 非 常 着 急 , 连 忙 请 来 医 生 为 他 诊 治 。 医 生 对 他 进 行 了 细 致 全 面 的 检 查 之后 , 觉 得 并 无 什 么 异 样 情 况 , 便 问 他 : “ 你 有 什 么 感 受 ?很 难 “ 不 , 不 !是 恶 心 、 头 痛 、 浑 身 上 下 不 自 在 。 就 像 , 就 像 服 毒 后 , 快要 死 了 的 感 觉 。 ” 福 楼 拜 慢 慢 地 说 着 。 医 生 感 到 很 奇 怪 过 吗 ?” 福 楼 拜 只 是 痛 苦 地 摆 了 摆 手 , 没 有 回 答 。 “ 是 不 是 吃 了 什 么 不 干 净 的 食 物 , 或 者 是 受 了 风 寒 了 ?” “ 没 有 。 ” 福 楼 拜 终 于 吐 出 两 个 字 。 “ 那 么 , 是 疲 劳 过 度 ?” , 面 对 眼 前 这 位 怪 异 的 病 人 , 他 又 问 : “ 在 出 现 这 些 症 状 之 前 , 你 在 做 什 么 事 ?” “ 我 , 我 刚 刚 写 完 《 包 法 利 夫 人 》 中 的 女 主 人 公 爱 玛 包 法 利 服 毒死 去 了 … … ” 福 楼 拜 微 微 抬 起 头 , 回 答 道 。 “ 噢 , 原 来 是 这 样 !” 医 生 终 于 全 明 白 是 怎 么 回 事 了 。 医生明白后,会怎么做?
1840年福楼拜赴巴黎攻读法律,因患癫痫于1843年秋辍学。在巴黎,他结识了另一位大文豪雨果。1846年他认识了女诗人路易丝高莱,两人有将近十年的交往。1843至1845年间,他写了《情感教育》初稿。1846年父亲去世后,他在卢昂附近的克罗瓦塞别墅定居,埋头于文学创作,除偶尔到巴黎拜会一下文艺界的朋友外,在那里独身终其一生。1849-1851年福楼拜和杜刚去马其顿、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土耳其、希腊和意大利旅行,这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放大社会现象使他大为失望。在国内外见到的种种丑恶现象,加深了他的悲观主义倾向,甚至对人类前途失去信心。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完成了三部主要作品:《包法利夫人》、《萨朗波》和《情感教育》。《包法利夫人》的发表,轰动了当时的法国文坛。但是这部作品却很快受到了当局的指控罪名败坏道德,诽谤宗教。当局要求法庭对“主犯福楼拜,必须从严惩办!”幸赖有律师塞纳的声望和辩护,福楼拜才免于处分。但是“政府攻击报纸谩骂教士仇视”的局面,对他是很大的压力,使他放弃了现实题材的创作,转向古代题材。经过四年(1858-1862)的艰苦写作,历史小说《萨朗波》终于问世。晚年的福楼拜除悉心指导莫泊桑写作外,一直在写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布瓦尔和佩库歇》(1881),只差一章没有完成。这部小说可以说是《情感教育》的姊妹篇,可称为“理智教育”。它描写的是1848年革命在外省的反响,与《情感教育》所描写的1848年革命时期的巴黎相呼应。革命期间外省保守势力惶恐不安嚣张气焰,拿破仑三世上台时教士们欢欣鼓舞情态,以及工农群众情绪动向,在小说里都有真实的描绘。小说还写了两个抄写员有了钱,去“探索”科学真理,但一一遭到失败,最后只好又回到抄写的老本行。作者对他们进行科学试验漫画化的描绘,影射资产阶级文化所面临危机调整和揭露了资产阶级科学文化领域里的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福楼拜对资本主义社会方方面面都俄方为防范发的防过热行业进入感到失望,他的这种情绪在他身后出版讽刺性作品《庸见词典》中也有所表现。编辑本段艺术贡献福楼拜是十九世纪法国继司汤达、巴尔扎克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在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型中,福楼拜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是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但他又被誉为现代主义"鼻祖"。他提倡的"客观化写作"为现代主义叙述中零焦聚的使用提供了范例,出于对现实和历史的厌恶,他在创作中非重视描绘平//www.souquanme.com庸的日常生活,这使得其作品在情节构造上出现一种日常化的趋势。这一创作手法也给现代主义作家很大启发,并最终导致了"淡化情节"这种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的出现。文章以客观化写作、情节的日常化为切入点。福楼拜的“客观的描写”不仅有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又有自然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特点,尤其是,他对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文体风格的推崇,已经包涵了某些后现代意OjZNHkNMl识。新小说作家极力推崇福楼拜对现实主义的创新,并进一步加以发展。他们对艺术形式的追求已呈现出后现代文学特有的“崇无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小说作家正是继承了福楼拜的现实主义,才可能大大地跨越了一步。晚年,他曾悉心指导莫泊桑写作。1857年,福楼拜出版代表作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轰动文坛。但作品受到当局指控,罪名是败坏道德,毁谤宗教。此后,他一度转入古代题材创作,于1862年发表长篇小说《萨朗波》。但187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情感教育》,仍然是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小说在揭露个人悲剧的社会因素方面,与《包法利夫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他还写有《圣安东的诱惑》(1874)、未完稿的《布瓦尔和佩库歇》、剧本竞选人》(1874)和短篇小说集《三故事》(1877)等。小说集中的《一颗简单的心》,出色刻画了一个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是他短篇小说中的杰作。福楼拜主张小说家应像科学家那样实事求是,要通过实地考察进行准确地描写。同时,他还提倡“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反对小说家在作品中表现自己。在艺术风格上,福楼拜从不作孤立单独的环境描写,而是努力做到用环境来烘托人物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还是语言大师,注重思想与语言的统一。他认为:“思想越是美好,词句就越是铿锵,思想的准确会造成语言的准确。”又说:“表达愈是接近思想,用词就愈是贴切,就愈是美。”因此,他经常苦心磨练惨淡经营,注意锤炼语言和句子。他的作品语言精练、准确、铿锵有力,是法国文学史上的“模范散文”之作。编辑本段作品列表《包法利夫人》(1857年)《萨朗波》(1862年)《情感教育》(1869年)《圣安东尼的诱惑》(1874年)《三故事》(1877年)《布瓦尔和佩库歇》 (1880年)《庸见词典》[1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