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描写节日的古诗(李清照关于春节诗)

李清照有描写“重阳节”的诗吗?醉花阴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

李清照描写节日的古诗(李清照关于春节诗)

李清照有描写重阳节”的诗吗?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关于这首《醉花阴》,还有一个有趣故事,据说李清照与赵明诚新婚后,赵明诚就外出游学。重阳佳节李清照思夫心切,写下了这首词寄给丈夫
赵明诚阅后争胜,闭门三日一口气写了五十首《醉花阴》,然后与李清照原词混在一起请好友赏鉴。好友读后,感慨道:只有三句绝妙!哪三句呢?正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关于春节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元宵节诗词

 3、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cdSdbdZqao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永遇乐》是叙述作者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它写在哪一年,已不可考,但是可以肯定,此时宋金双方都已暂停交战,南宋临时首都出现一片升搜趣网景象,在过节日子里,人们又可以热闹地玩乐了。此词写的不是什么不幸遭遇,而是述说在元宵节日,她不愿与来邀的朋友外间游玩宁肯在家里听听人家笑语。事情本来琐细可是通过这样一些微细情节,却十分深沉反映了作者在历尽沧桑以后的晚年的悲凉心境
  
  这首词一开头就设下三个疑问。从这三个设疑中,人们正可看出一个飘泊者的内心活动,它是从一颗饱受创伤心灵发出的。
  
  那天是元宵佳节,太阳刚好下山,和太阳正好相对月亮就从东方起来,它透出轻纱似的云霭,恍如一片浑圆的璧玉,晶莹可爱;西边低空,太阳却象是熔开了的金块,一步步沉落下去景色真是美丽极了。人们都知道,这样晴朗的元宵,正是看灯的好机会,可以痛痛快快玩它一个晚上了。
  
  可是,她却别有心事。看了这天色突然涌出了“我如今是在什么地方呵”的询问
  
  这真是情怀惨淡的一问,是曾经繁华世界度过多少个热闹元宵,而今痛感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沧桑之客的特有问号,更是带着她特有的孤身流落的情怀而发出的问号。
  
  下面再写两景,点明春天。“染柳烟浓”,便透出暖和的春意。初春柳叶才刚出芽因为天气较暖,傍晚雾气低笼,柳便似罩在浓烟之中。“吹梅笛怨”,此时梅花已开残了,听见外面有人吹起笛子,因想起古代羌笛有《梅花落》曲,但由于自己心情忧郁所以听起来笛声凄怨。虽然春色很浓,她心里却浮起又一个疑问:“这时节到底有多少春意呵?”言下之意:不管有多少春意,自己还能去欣赏吗?这个疑问又恰好反映了她垂暮之年的心境。
  
  下面似是一邀一拒的对话:“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是邀请她外出的人说的:“难得的元宵节,还碰上难得的好天气,还是外面玩玩吧!”可她是怎样回答的?“天气太暖了,暖得不正常难道不会忽然来一场风雨吗?”这时候她的心情实在不便明说,只好临时拿这句似有理无理的话搪塞然而这话又正好反映了她经历国家个人的巨劫之后,自此便怀着世事难料,横祸随来的疑惧心理了。
  
  以上三个问号,确能真实地写出作者晚年的心境,同早年例如反映在《念奴娇》里的)那种受不了寂寞的心情相比,一动一静,非常鲜明
  
  于是终于推辞了朋友们的殷勤邀请。
  
  看来,“香车宝马cdSdbdZqao”是如实写出这些朋友的身份。李清照晚年在杭州虽然生活贫困,但名气还是有搜趣网的。她的朋友,她称之为“酒朋诗侣”,她们并不粗俗;以“香车宝马”相迎,又知必是富贵人家的内眷。不过她终于谢绝了这番好意。到了下片,换头是进一步说明自己不去玩赏理由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中州”原指河南省一带这里专指北宋首都汴京(今开封市);“三五”原指农历月的十五日。古诗:“三五明月满”,可见自古就有这种说法。这里则专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宋代不论官方民间,对元宵节都很重视,是一年一度灯节。李清照在汴京过了许多年元宵节,印象当然是抹不掉的。如今虽然老在临安,却还“忆得当年全盛时”,自己年纪还轻,兴致极好,“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认真热闹过一番。
  
  “铺翠冠儿”是嵌插着翠鸟羽毛的女式帽子当时贵人流行这样的穿戴。“捻金雪柳”,是在雪柳(一种纸或绢制成花样饰物)上加金线捻丝,这也是富贵人家才有的。“簇带”即插戴。“济楚”等于整齐端丽。
  
  她从记忆中又回到现实里来。今昔对比禁不住心情又凄凉又生怯。
  
  “风鬟霜鬓”四字原出唐人小说《柳毅传》,形容落难的龙女在风吹雨打之下头发纷披散乱。李清照在词里换了一个字,改为“风鬟霜鬓”,借此说明自己年纪老了,头上出现白发,加上又懒得打扮因而也就“怕见夜间出去”。(怕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凡云怕见,犹云怕得或懒得也。”)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结束好象平淡,可是在平淡中却包含了多少人生的感慨!“人老了,懒得动弹了。”这是一层意思。“经历多了,大场面都不知见过多少,如今怎么及得上旧时呵!”这是又一层意思。“自己这样搜趣网身世,有什么心情同人家玩儿呵!”又是一层意思。作者满腹辛酸,一腔凄怨,通过这平淡的一句,反而显得更加沉重了。

传统节日的古诗20首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汇总如下
1、关于春节
1)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唐)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除夜 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堂堂;
未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未央
2、关于中秋
1)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粲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业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4、关于重阳节的古诗
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唐)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3)(宋)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