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甲午海战后期的历史小说(有没有写甲午战争的穿越小说)

有没有写甲午战争的穿越小说北洋,一本穿越的小说,主角帮助李鸿章打平了甲午海战,然后接掌北洋,发展实力,推翻慈禧。挺不错的唯我独裁,猪脚刚开始穿越......

描写甲午海战后期的历史小说(有没有写甲午战争的穿越小说)

有没有写甲午战争的穿越小说

北洋,一本穿越的小说,主角帮助李鸿章打平了甲午海战,然后接掌北洋,发展实力,推翻慈禧。挺不错的
唯我独裁 猪脚刚开始穿越到黄海海战,还带着一艘潜水艇,撞沉一大堆日本战舰,后来成为中国皇帝,已经有八九百章了,还在连载。
血淬中华》,作者:大风。我记得原名叫《新中华再起》的,结果改名了……
三个因意外回到清朝末年的年轻人,面对着生存的压力和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他们究竟该何去何从?是揭竿而起,做破旧立新的革命者?还是韬光养晦,如袁世凯般做一个窃国大盗、抑或是抓住历史的机遇当一个艰难的改革者?

冈本绮堂的甲午海战时期

中日甲午战争时,报社发行号外,以百张一钱的价格批给号外小贩,小贩再以每张一钱的价格在街头叫卖。由于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晚报,据说战争期间最赚钱的生意人正是号外小贩。当时摄影技术尚未发达,报社、杂志社都没有摄影记者,只能请画家依据随军记者自前线寄回的素描重新绘制图面,制作木刻版画,刊印在报纸杂志上。
这些有关明治东京的世态风俗,冈本绮堂都如实记载。而他留给后人的另一项成果,则是《半七捕物帐》中经过深稽博考、巨细靡遗描写下来的江户民风习俗记录。 1872年(明治5年)
祖父是奥州二本松的藩士武田芳忠,父亲冈本敬之助(明治维新后改名纯)是家中的三男。冈本家的身份是德川幕府的御家人,年俸一百二十石。明治元年4月,敬之助参与野州宇都宫之战,在奥州白河受战伤而返回江户。明治2年春,经英国商人布朗的介绍,进入位于高轮的英国公使馆,成为一名书记官。
母亲几野,生于江户芝町,按照当时的习惯在将军府上服务。明治2年年底,夫妻迁居高轮泉岳寺附近(即现在的高轮北町的高井兰山旧宅),一直住到了明治6年。
明治3年,两人生下了冈本绮堂的姐姐梅。明治5年10月15日(阳历11月15日),绮堂出生,取名敬二,以示对父亲的尊敬。
1873年(明治6年) 1岁
秋,随着英国公使馆的搬迁,冈本家也移居麹町区饭田街二合半坂。
1875年(明治8年) 3岁
秋,英国公使馆新馆落成,正式迁至五番町,冈本家也随之搬到了位于麹町区元园街1号的新家居住。
当年,父亲开始教授学习《三字经》。
1879年(明治12年) 7岁
在新富座(剧场)第一次欣赏了戏剧表演,并被父亲带至后台拜见了市川团十郎。
1881年(明治14年) 9岁
向父亲学习汉诗,向武田叔父学习英语。也向出入公使馆的留学生学习英语,听他们讲外国的童话故事。
1882年(明治15年) 10岁
4月,进入麹町平河小学的中等科第三级(相当于如今的小学五年级)学习。
1884年(明治17年) 12岁
3月,进入东京府中学学习。
当年,阅读了通俗绘本小说《八犬传》、《浮世澡堂》等作品,听留学生讲莎士比亚故事。
1886年(明治19年) 14岁
“演剧改良会”兴起,演剧议论空前繁盛。受此影响,绮堂遂立志成为剧作家,父亲也对此表示赞成。当时正值明治政府的全盛时代,普遍认为佐幕派子弟没有宦途发迹的希望。遍读演剧类书籍,频繁到各剧场观戏,颇为小剧场所重,尤其是受到了“春木座”的礼遇。此外,还受到公使馆特别书记官阿斯顿的耳濡目染,阿斯顿是明治时期屈指可数的留日英人,后著有《日本文学史》、《日本神道论》等作品。
1887年(明治20年) 15岁
与狂言作者竹柴其水见面,后者对他的剧作家志向十分赞同。
1889年(明治22年) 17岁
7月,初中毕业。
10月,受父命去甲府筹款,徒步往返。
11月,歌舞伎剧场开张营业。在团十郎介绍下,与福地樱痴见面。
1890年(明治23年) 18岁
1月,在父亲熟人的帮助下,拜访《东京日日新闻》社长关直彦,并顺利进入报社。在社内前辈冢原涉柿园、西田堇坡教导下,一边以见习记者的身份往来尾张,一边从事编辑校对工作。
6月,首次以“狂绮堂”(“狂绮”是日语词汇“狂言绮语”的简称)的笔名发表剧评,后改名绮堂。
1891年(明治24年) 19岁
6月,在榎本虎彦的介绍下,拜访福知樱痴。
9月,因为上夜校的关系,从家中搬出,暂居京桥区五郎兵卫街的出租屋。
11月,在同人杂志《东舫》上发表小说〈盲目殉情〉,在《东京日日新闻》上发表小说〈高松www.souquanme.com城〉。
1892年(明治25年) 20岁
6月,迁居尾张街的寄宿铺。接受一年役志愿军体检,丙种不合格。
1893年(明治26年) 21岁
为挣零用钱,开始在地方报纸上发表小说。辞去《东京日日新闻》工作,转至《中央新闻》,任社会部主任,兼写剧评。
1894年(明治27年) 22岁
4月,迁居至有乐町3号。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工作量急剧增加,编务繁忙,最终因脑贫血而晕倒。
12月,辞去《中央新闻》职务,进入刚刚创刊的绘入日报社工作。
1895年(明治28年) 23岁
5月,因绘入日报社经营困难而辞职。从有乐町的居所搬出,回到父母家。靠给地方报纸杂志写小说来维持生计。
1896年(明治29年) 24岁
担任英国公使馆副武官萨多里奥斯上校的日语老师。
8月,在《歌舞伎新报》上发表独幕历史剧〈紫宸殿〉,这是其处女剧作。
9月,进入东京新闻社工作。作为自由党所属的单位,《东京新闻》经常由于政治因素而多次暂停发行。
1897年(明治30年) 25岁
1月,为吉原艺妓金森荣(23岁)赎身,并与之结婚。其妻实际上是爱媛宇和岛藩(伊达政宗长子秀宗)藩主小岛邦重的长女小岛荣。
1898年(明治31年) 26岁
东京新闻社解散。
当年,各剧场因门户之见而拒收外部人士的剧作,而报纸杂志也对刊载剧作兴趣缺缺。尽管绮堂笔耕不辍,但还是积留了30余部作品。
1900年(明治33年) 28岁
10月,进入大和报社,师从小说家条野采菊翁。
1901年(明治34年) 29岁
8月,因经营困难,从大和报社辞职。
1902年(明治35年) 30岁
1月,与冈鬼太郎合作撰写的四幕剧《金鯱噂高浪》在歌舞伎剧场上演,这是其作品首次搬上舞台,可惜世评很一般。
4月,父亲敬之助去世,享年69岁,为英国公使馆工作了34年。
1903年(明治36年) 31岁
1月,受聘于英国公使馆,教授留学生日语。
5月,时隔10年再次任职东京日日新闻社。
1904年(明治37年) 32岁
7月,日俄战争爆发后以随军记者的身份前往伪满洲国。
1905年(明治38年) 33岁
4月,各社的演剧记者组成文人剧新人会,在歌舞伎剧场举行汇演。冈本绮堂携新作〈天目山〉参演。
1906年(明治39年) 34岁
6月,新人会由东京每日新闻社经营管理,并改名东京每日新闻演剧会。因为这个缘故,从东京日日新闻社转入东京每日新闻社工作,并接受了演员资格培训。之后的六次公演,都由其自导自演。作品逐渐受到关注了,只是作为演员尚不及格。
1908年(明治41年) 36岁
川上音二郎倡导革新剧,央托绮堂创作三幕剧〈白虎队〉,后又追加三幕剧〈奇兵队〉,最终合成题名为《维新前后》的六幕新戏发表。
9搜趣网月,《维新前后》在明治剧场上演,受到好评,成为其成名作,正式开启了“绮堂左团次”的时代。
12月,东京每日新闻社撤出经营,公司员工也悉数辞职,演剧会解散。
1909年(明治42年) 37岁
1月,完成剧作〈振袖火事〉。
3月,根据去年秋天游玩伊豆修善寺的经历,写成《修禅寺物语》,剧本在《新小说》、《文艺俱乐部》发表,大获成功,好评如潮。《修禅寺物语》之后,冈本绮堂方始成为新歌舞伎的代表剧作家,其作品也被一些人誉为“绮堂物”。
8月,时隔八年再次进入大和报社工作。
11月,创作三幕剧《承久绘卷》,自此开始专门为左团次撰写剧本。同年稍后为明治剧场所作剧本尚有〈太平记足羽交战〉、〈黑船话〉、〈贞任宗任〉、〈村上义光〉。
1911年(明治44年) 39岁
5月,《修禅寺物语》在明治剧场首演,左团次饰演的夜叉王名震一时。
6月,第一次给尾上菊五郎写的剧作《大津绘草纸》在市村剧场上演,评价一般。
9月,给尾上梅幸撰写的首部作品《平家蟹》发表。
10月,《箕轮殉情》在明治剧场上演。这是绮堂首次为左团次撰写世情剧。
1912年(明治45年大正元年) 40岁
9月,开始为中村歌右卫门撰写以《细川忠兴之妻》为首的大量剧作。
12月,罹患肠胃病和神经性风湿。
1913年(大正2年) 41岁
9月,游谒仙台、松岛、金华山,发表游记文《仙台五色笔记》。
11月,罹患神经衰弱、失眠症和脑贫血。
12月,从大和报社辞职,结束了长达24年记者生涯。
这一年的新撰剧作有12部。
1914年(大正3年) 42岁
5月,长篇小说《二三雄》在《日本新闻》上连载。此后报端连载小说渐多,同时也在杂志上发表译作和原创侦探小说、惊险小说。
8月,拜访住在福岛县须贺川町的姐姐、姐夫,归途中在上州矶部矿泉逗留数日,并顺道攀登了妙义山、参谒了长野善光寺。
11月,为牙痛而烦恼。
这一年的作品主要有世情剧《浪花春雨》、历史剧《勿来关》等。
1915年(大正4年)43岁
4月,长篇小说《妹》在《时事新报》上连载(140回)。
8月,在上州矶部度假期间,撰写了独幕剧〈鸟边山殉情〉。
9月,小说《鸟笼》在《时事新报》上连载。
这一年的剧作尚有〈增补信长记〉、〈尾上伊太八〉、〈能因法师〉、〈景清〉。
1916年(大正5年) 44岁
5月,在上州矶部度假期间,撰写了独幕剧〈隅田川殉情〉。
6月,开始撰写“捕物小说之祖”《半七捕物帐》。
7月,小说《绘绢》在《时事新报》上连载。
8月,小说《墨染》在《国民报》上连载。
11月,神经衰弱、失眠症复发,暂停创作。
12月,赴国府津海岸疗养。
这一年的剧作尚有〈番町皿屋敷〉、〈阿兰陀船〉。
1917年(大正6年) 45岁
1月,《文艺俱乐部》杂志刊登了《半七捕物帐》的第一个短篇〈阿文的魂魄〉。之后陆续发表该系列的其他作品共计68篇,大受好评。
2月,再患脑贫血。
5月,小说《夏菊》在《福冈日日报》上连载。
6月,小说《曙》在《万朝报》上连载。
10月,历史小说代表作《玉藻前》在《妇人公论报》上连载。着手撰写《半七捕物帐》续作。
这一年的作品主要有〈京友禅〉、〈笼钓瓶〉、〈清正之女〉等。
1918年(大正7年) 46岁
1月,小说《暗线》在《东京日日报》上连载,《小雪》在《报知》上连载。修善寺温泉疗养期间,给《读卖新闻》撰写随笔〈春天的修善寺〉。
7月,小说《人偶之影》在《读卖新闻》上连载。
9月,小说《誓言石》在《万朝报》上连载。
1919年(大正8年) 47岁
2月,受帝国剧场嘱托,赴美、英、法等国旅行,考察当地的戏剧发展情况。
8月,从国外归来。
11月,完成海外演剧游记〈一战后的西方剧界〉。小说《雁翅》在《读卖新闻》上连载。
1920年(大正9年) 48岁
4月,小说《小坂部姬》在《妇人公论报》上连载。由9个短篇组成的《半七捕物帐》续书《半七闻书帐》在《文艺俱乐部》上连载,内容是半七的捕快前辈的探案故事。
9月,小说《极乐》在《万朝报》上连载。
这一年仅有〈小粟栖长兵卫〉等3部剧作问世。
1921年(大正10年) 49岁
3月,罹患流感。
5月,赴箱根堂岛温泉疗养。
10月,参加了由剧作家协会主办、在东京帝国饭店举行的第50届诞辰祝贺会。
这一年的剧作主要有〈村井长庵〉、〈大阪城〉、〈俳谐师〉等。
1922年(大正11年) 50岁
7月,母亲几野去世,享年77岁。
这一年的剧作有〈御影堂殉情〉、〈西南战争听闻〉、〈阶级〉等11部。
1923年(大正12年) 51岁
3月,牙痛,拔掉7颗槽牙。
9月1日,关东大地震爆发,元园街家中的财物藏书全部烧毁。2日,逃难到住在目白高田街的额田六福家中。关于此次经历的纪实文字发表在《妇人公论报》上。
10月12日,搬到位于麻布宫村街10号的临时寓所居住。
这一年的剧作有〈熊谷出阵〉、〈两国之秋〉等7部。
1924年(大正13年) 52岁
1月,《半七捕物帐》和《半七闻书帐》热销,受川口松太郎委托再撰续集。由于之前连载时已言明没有可以记述的半七事迹了,只好以其熟人三浦老人为叙述者,在当月创刊的《苦乐》杂志上,连载江户时期怪谈故事《三浦老人昔话》。
3月,迁居市外大久保百人街301号,开始过起远离都市的郊外生活。
5月,春阳堂出版《绮堂戏曲集》第1卷(全14卷),收入其代表剧作9部。
8月,肠胃粘膜炎发作。
12月,怪谈小说集《青蛙堂鬼谈》在《苦乐》杂志上连载。
1925年(大正14年) 53岁
5月,春阳堂出版《绮堂读物集》第1卷(全7卷)。
6月,入住新家,位于东京半藏门外,麹町1区1号。
12月,再患脑贫血。
震灾后行文风格丕变,当年的剧作主要有〈虚无僧〉、〈小梅与由兵卫〉、〈新宿夜话〉、〈时雨之夜〉等。
1926年(大正15年昭和元年) 54岁
2月,罹患流感冒,中耳炎并发。
7月,胃痉挛不止。
11月3日,震后重建工程完毕,又搬回到元园町1区27号的“旧宅”居住。
这一年,以自作《半七捕物帐》为脚本,改编创作了〈勘平之死〉、〈三河万岁〉、〈权三与助十〉、〈风铃荞麦屋〉等作品,由菊五郎负责演出事宜。于焉捕物剧兴起,绮堂被视为“时代世情剧”代表作家。
1927年(昭和2年) 55岁
1月,《增补信长记》被译成俄语,在列宁格勒国立大学Drama剧场上演搜趣网
6月,《修禅寺物语》被译成法语,在巴黎香榭丽舍剧场上演。之后有多部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这一年,新撰的《牡丹灯记》、《正雪二世》、《水野十郎左卫门》、《相马的金先生》、《首领的报仇》等成为其后期的代表作品。
1929年(昭和4年) 57岁
1月,渐感身体老迈羸弱,遂至汤河原疗养。
2月,再转热海。
6月,译作《世界怪谈名作集》由改造社出版。历史剧《朝鲜屏风》、《天保演剧史》发表。
1930年(昭和5年) 58岁
1月,聚集了新人作家的戏曲同人志《舞台》创刊,担任剧本责编和艺术指导,众多新人作家经其手而出。
这一年的剧作有〈直助权兵卫〉、〈荒木又右卫门〉等。
1931年(昭和6年) 59岁
深受神经衰弱、失眠症、脑贫血、中耳炎、牙痛、咽喉粘膜炎、口腔炎、神经痛、胃痉挛、肾痛等各种老毛病困扰,创作力急遽下降。
1932年(昭和7年) 60岁
10月,举办花甲庆祝会,散发花甲纪念俳句集《独吟》。
位于上目黑的别墅落成,翌年5月从旧宅迁出、入住新宅。
1934年(昭和9年)62岁
4月,随笔集《猫柳》付梓。
完成剧作〈第一天上午〉、〈菅相丞〉。
发表首个广播剧剧本《书画铺的半小时》。
1935年(昭和10年) 63岁
随笔集《油灯下》、译著《中国怪奇小说集》付梓。
完成剧作〈河村瑞轩〉、〈幡随院长兵卫〉。
1936年(昭和11年)64岁
完成剧作〈长崎奉行之死〉、〈影〉。
1937年(昭和12年) 65岁
6月,成为第1届日本艺术院会员。
苦于战时戏剧创作之艰难。
1938年(昭和13年) 66岁
感冒后屡屡食欲不振、失眠,支气管炎、心脏衰弱症时有并发。
6月,转至箱根疗养,这是绮堂最后一次出行。
9月,在《短歌研究》上发表的随笔〈目黑之寺〉,这是其最后一篇存世的手稿。
完成130页的剧作《崇禅寺马场》。
12月,听力丧失,感觉系统衰竭,渐入弥留状态。
1939年(昭和14年) 67岁
3月1日,因肺炎发作病逝于目黑自宅。死后葬于青山墓地。养子冈本经一为保存绮堂的作品而创立了出版社“青蛙房”,现任社长冈本修一便是绮堂的孙子。

海战类小说有什么?

这类小说很难写,主要是对专业知识和文笔的要求太高了
一是关于海战的资料很少,(历史上的经典海战虽然不少,但是在写海战时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比如后勤,航线,己方战舰和对方战舰的情况,战略,战术的应用……每种因素都会影响一场海战的胜负,就拿我们平常所熟知的在二战时的几场经典海战威力,你可能直到双方的战舰配置,但是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配置吗?你可能知道没艘战舰的火力配置,但是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选择那种火炮和鱼雷吗?别说不重要,要写海战小说,必定会涉及到舰船的升级,除了这些还有战略,战术等方面)
二是海战小说对文笔的要求比一般的小说要高,一个不好很容易写崩

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好书

希望内容尽量详细,包括战前中国的情况,日本的情况,中日实力对比,《马关条约》签订的过程,台湾等地人民的反抗等等,总之越全面,越详细越好。如果没有书,是历史资料也可以,发到931889789qq,com如果有这样的书,但是不光是甲午战争,还有别的内容也可以,不过不要教科书哦!谢谢大家了!好的答案会追加分的。
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 。丰岛海战是战争爆发的标志。大清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又一次,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相关地图
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日本发动的非正义侵略战争。 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效果明显。这表现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的胜利;冯子材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中大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法军;以及日本兵配合朝鲜开化党人制造政变遭到失败等。当时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英国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共进行了五次对外战争,中法和约是唯一一个没有割地赔款的和约。当时的环境应当说对中国的自强相当有利。 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张他们侵略领土的欲望。
编辑本段战争之前
早在1868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颁行诏书,宣称“遂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志在向海外扩张。1868年明治维新后,近代中日两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约》,第一款就说:“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信敦和谊,与天壤无穷。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 然而,在条约待批期间,发生了琉球船民遇害事件。1871年12月,琉球船民因风漂流到台湾,其中54人被台湾土著(即“原住民”)杀害,其余由清政府护送回国。当时的琉球是清朝属国,对此并未提出异议,事件就此平息,日本政府也不知道。第二年日本使者到中国换约,从清政府邸报中看到此事,于是一面向本国报告,一面到总理衙门交涉,试探清政府对琉球、台湾的态度。总理衙门回答说:“二岛(指琉球、台湾)俱我属土,属土之人相杀,裁决固在于我。何预贵国事,而烦为过问?”这本来说得很好了,偏又画蛇添足地说:“杀人者皆属生番,故且置之化外,未便穷治。”这下叫日本抓住个把柄,拿“化外”二字大作文章,说台湾土著的居住地不是中国领土,借口进攻台湾。 1874年1月,日军在台湾琅峤登陆,开始了对台湾的进攻。对日本来说,这次行动相当冒险,不仅当时中日国力悬殊,国际舆论也不支持。战争至8月,日军增至3600人,但仍进攻不利,酷暑疫病,士气低落。此时日本看到胜算太小,就派了公使大久保利通到北京,争取体面地结束战争。 9月日本公使来华后,先是虚声恫吓,后来又表示结束战争的“诚意”,说日本出兵台湾费尽财力,中国也不能让日本军队空手而归,应当支付一些兵费然后日本撤兵,这样双方面子上都过得去。清政府觉得在战争中处于优势,以赔钱来结束战争说不过去,而又不想为“化外生番”费太多精力,也想息事宁人,就表示可以考虑对在台湾“被害之人”酌情“抚恤”,等于承认了赔款的原则。在10月31日签订的《北京专约》中,琉球人遇害写成了“日本国民遇害”,日军进攻台湾写成了“保民义举”,中国以“抚恤”名义,赔偿白银五十万。《北京专约》为日本兼并琉球提供了根据,1879年4月,日本占领琉球,更名冲绳县。 摆弄完台湾后,又开始摆弄朝鲜。当时的朝鲜仍处于封闭自守的封建王朝控制下,生产力落后,国内政局飘摇,靠清王朝的支持苟安一时。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加强发展在朝鲜的势力,并通过外交手段,力争使朝鲜脱离清政府控制,成为“独立国”。由于没有足够的实力作后盾,外交努力并不太成功。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借机出兵朝鲜,逼迫朝鲜政府同意日本军驻扎朝鲜。1884年,日本趁中国忙于中法战争之际,驻朝公使竹添策动亲日的“开化党”政变,12月4日一夜间推翻了保守派政权。次日,国王下诏革新政治,建立了开化党政府。保守派连忙请求中国军队支援,于是,袁世凯以保护朝鲜政府为名,率兵二千声讨乱党,12月6日攻入王宫。竹添寡不敌众,自焚使馆,连夜潜逃。动乱中开化党首相、大臣及三十多日本人被杀。 日本政府接竹添急报,立即派外务大臣率大批军队入朝,清政府也派了钦差大臣带了陆军和军舰到朝鲜。对峙中日本感到军事准备不足,因此并没有采取军事行动,转而运用外交手段。当时日本不少人主张趁中法战争之机迅速发动对华战争,但以伊藤博文为首的一派人,考虑到日本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不足,主张“速节冗费,多建铁路,赶添海军”,积蓄力量。 伊藤博文
1885年春,日本派伊藤博文为特派全权大使,到中国谈判朝鲜问题。谈判中伊藤每每以回国相要挟,后来李鸿章大怒道:“朝鲜事,中国并未办错,其错处全在竹添;若因此决裂,我惟预备打仗耳!”尽管这样,纠缠多日后签订的《天津条约》中,日本仍取得了向朝鲜派兵的权利。 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任命袁世凯总领朝鲜事务,加紧控制朝鲜。而日本则加强经济渗透,并且加紧扩军备战,等待时机。 以后的九年,表面上风浪不兴,但形势正在悄然变化中…… 日本一直注意着中国。1880年日本参谋本部长山县有朋向明治天皇进呈的中国军队调查报告指出,清政府正在改革军制,如果仿效欧洲,则平时可征兵425万,战时可达850万人之多。所以他认为“邻邦之兵备愈强,则本邦之兵备亦更不可懈”。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七艘,共二万七千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五艘,共一万七千多吨。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六万三千名常备兵和二十三万预备兵的陆军,和排水量七万二千吨的海军,超过了北洋海军。 而在此期间的清政府,看到经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在一系列的军事对抗中,已经不像鸦片战争时那样,洋人几艘炮舰就应付不了,所以不免有些飘飘然。又在与西方各国打交道的过程中,意识到西方人并无意吞并国土,只是想在贸易上占些便宜而已,于是就更加放松了军备意识。虽然说最近几年东邻日本的一些动作,使人隐约感到将来会是个麻烦。 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行动迟缓。1891以后,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这倒不是因为军火工业实现了国产化——钱被慈禧拿去修颐和园了。慈禧太后说:“光绪1875年登基时年幼,我不得不垂帘听政,到1886年改为“训政”,1889年“归政” 。我什么都不过问了,修修花园养老还不行么?”慈//www.souquanme.com禧与明治天皇相比,对照何其鲜明。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政府同时也诱使清政府派兵,为自己出兵朝鲜制造借口,清政府接到朝鲜政府请求后,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两千五百人分批赴朝,屯驻牙山,并电告驻日公使汪凤藻,令其根据1885年的《中日天津条约》,知照日本外务省。其时,日本内阁见阴谋得逞,一面派兵入朝,占据汉城附近各战略要地,一面设立有参谋总长、参谋次长、陆军大臣、海军军令部长等参加的大本营,作为指挥侵略战争的最高领导机关。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训令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得施行认为适当之临机处分”,授权大鸟挑起衅端,发动侵略战争。 当中日两国向朝鲜出兵时,朝鲜政府已接受东学党起义军提出的要求,双方签订休战和约,起义军退出全州。朝鲜内战实际上已经停止,清军并未与东学党起义军交战。朝鲜政府为消除日本出兵借口,6月13日请求中国撤兵。叶志超部准备从牙山订期内渡,清政府要求日本同时撤兵。日本虽已失去出兵朝鲜的借口,但仍决心扩大事端,促成中日关系破裂,它不仅拒绝撤兵,反而继续向朝鲜增派军队,并提出所谓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以达到即使日军赖在朝鲜不走又能拖住中国军队的双重目的。7月12日,陆奥电令大鸟:“目前有采取断然处置之必要”,“不妨利用任何借口,立即开始实际行动”。大鸟接训令后,于19日和20日连续提出强硬要求,胁迫朝鲜政府废除中朝通商条约,并驱逐中国军队出境。23日,日军攻占朝鲜王宫,拘禁国王李熙,成立以大院君李昰应为首的傀儡政府。25日,大鸟指令大院君宣布废除中朝两国间的一切商约,并“授权”日军驱逐屯驻牙山的清军。当天,日本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对中国海军发动突然袭击,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日本陆军向驻牙山中国军队发起进攻,终于挑起了这场侵略战争。8月1日(七月初一),中日政府同时宣战。甲午战争开始。

能够让你全面了解甲午战争的8本书

市场上关于中日甲午战dWrrdhl争的著作不少,今年也有不少出版机构趁着“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推出新书。我细致梳理出已出版的八本图书,试图帮助读者全方位地看待这场改变国家命运的战争。

★正史梳理《甲午战争史》

作者:戚其章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年:2014年

简介:初版于2005年,今年4月推出新版。该书是海内外公认的“甲午战争研究第一人”戚其章先生的代表作。戚其章先生广采中日及英文资料、档案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了全面展示。

推荐理由:戚其章先生写作严谨,通过这本书可以详实了解甲午战争前后。在学界,该书也被看做是研究甲午战争的“第一著作”,其中揭示的诸多细节和重要结论都成为该领域广为接受的公论。(学者雷颐)

★历史小说 《甲午战争》

作者:陈舜臣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出版年:2009年

简介:台湾裔日本作家陈舜臣的历史小说《甲午战争》最初由日本著名的中央公论社出版,日本版叫《大江不流》,一问世便成为日本畅销小说。本书以袁世凯、李鸿章、日本的.陆奥宗光、朝鲜的金玉均为中心,叙述甲午战争。

推荐理由:陈舜臣主要站在中国角度来描述,用了一半篇幅描绘甲午战争背景。虽是历史小说,但作者去多地实地考察,查阅了大量史料,描写出了垂老的晚清是如何被青春萌动的明治日本打败。

★图集分析《沉没的甲午》

作者:陈悦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年:2010年

简介:本书作者陈悦,专注近代海军史、甲午战争史研究,书中援引大量原始档案资料,以及图集等,深入展示历史细节,并试图用这种细腻的方式引导读者更为深入客观地理解这场意义深远的战争。

推荐理由:书中呈现了大量一手的中日官方文书档案,还包括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战地照片,相关人物的文集、日记、回忆等。本书的末尾,还附有甲午战争的八大战役经要图,可以帮助读者更为直接地了解这场战争。

★军事分析《龙旗飘扬的舰队》

作者:姜鸣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02年

简介:该书作者姜鸣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该书记录和剖析了中国近代海军创建发展及其衰亡的历史。作者从军事角度分析北洋水师的败因。

推荐理由:姜鸣着眼中外海军的比较研究,对海防与塞防、海军发展战略等有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这本书写得非常扎实,把北洋水师从建造到覆灭的过程说得很到位,对问题的探讨深入、客观,没有用一时的褒贬来评价甲午战争。(学者张鸣)

★政局分析《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作者:石泉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1997年

简介:该书作者石泉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历史系,后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他详细解答了甲午战争前后中国政局的演变过程和派系斗争。

推荐理由:本书脉络清晰地论述了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内部政局态势的演变,分析了甲午战败的原因。作者写此书时,正值抗战期间,他发现当时的中国情势与甲午期间有很多相似,也加入了个人的思考在里面。从阅读难易度上讲,普通读者需要下一番功夫。

★日本视角《清日战争》

作者:宗泽亚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4年

简介:该书作者宗泽亚,80年代末移居日本,多年专注日本古代民间风俗文化及近代中日甲午战争史的研究。作者从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国立公文书馆等场馆收集了大量华语史学界难得一见的史料和图片,爬梳整理,按战争经过、战争背景、战地局部等编纂。

推荐理由:本书采用两国对比手法写作,全面对比双方的军、政、经等方面,清晰直观,一目了然。对甲午战争历史的深层挖掘和剖析,力图站在中间立场分析战争的胜败得失,客观思考战争胜负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将领解读《甲午殇思》

作者:刘亚洲/丁一平/金一南/罗援等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年:2014年

简介:今年3月3日起,《参考消息》上刊登了28位军事名家的一系列文章,作者包括空军上将刘亚洲、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等。对甲午战争进行了深度梳理,结集为《甲午殇思》一书。

推荐理由:当代军事将领解读“甲午战争”的角度十分新颖,也有助于读者思考当今的中日关系。28位将领中,既有长期从事军事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有军队的中高级领导干部,还有基层部队的一线指挥员,从宏观的军队建设,到微观战术执行等进行了解读。

★秘闻轶史《绝版甲午》

作者:雪珥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

简介:作者雪珥,澳大利亚华人作家,该书是他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间谍潜伏史料写作而成,披露了甲午战争期间一些不为人知的秘闻轶史和内幕故事,揭开了100年前在华日本间谍网的秘密。书中史实叙述具体到某日某时,现场的人物、情景。

推荐理由:雪珥多年来以海外史料解读中国近代史,作品在华人文化圈中广为流行。作者尝试从多国资料来透析历史真相,选取“日本间谍”的角度也十分特别,读者能从中得知“正史”之外的一些故事。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