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纳兰容若的作文(关于纳兰容若的作文)

写纳兰容若的文章越多越好,不要安意如的、、最好是高考高分满分作文,或者有文采就行,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写给纳兰公子,......

描写纳兰容若的作文(关于纳兰容若的作文)

写纳兰容若的文章

越多越好,不要安意如的、、最好是高考高分满分作文,或者有文采就行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写给纳兰公子 公子,是谁让君情浓如血入骨深恋?却最终情深缘浅,只是落得蝶梦一场,纵是千里断肠也惘然。
  公子,是谁曾与君灯下添香写尽红笺?却最终幽幽一缕香魂随风散,徒留君流尽相思泪,独自辗转生死孤单。
  公子,是谁曾伴君琴箫宛转把盏言欢?而今难留锦瑟流年,只见声声空啼杜鹃。
  公子,是谁曾见君于茫茫塞外搭弓引箭?眉目飞扬间衣衫翩然。而今徒留朔风如诉,唯见君的字字血泪飞渡万重关山。
  公子,是谁曾见君小池清荷游遍江南?一曲朱笛飘渺东风倦。而今春风又绿江南岸,风景忆当年,谁在木兰船?
  公子,是谁曾与君拼相醉尽欢颜?那一夜风轻云淡,绽放了那两株夜合欢。而今只见瑶雪漫琼台,玉座凋朱颜。
  公子,莫说霜冷寂衣寒,莫说天心难测人情冷暖,我愿化一朵温暖灯火照亮君颜。
  公子,莫说别去易聚首难,莫说残月如玦不忍见,我愿化一轮皓月永为君圆。
  叹一声,这荒凉的人世间,死亦何苦,生又何恋?公子,展了你的眉头吧,既已将富贵荣华都看淡,不如归去罢,远离这尘世嚣烟;只愿君能徜徉山林竹间,伊人相伴看漫山红遍。
  回首望,那一场盛世繁华中,公子如一朵青莲如梦似幻,而今浮云一片转瞬如烟散,公子这一醉,已是三百年。
  如今,塞外仍是雪连天苍山远,就算是天地茫茫关山难越,我仍能见公子的千古愁怨。如今,江南又是东风吹尽百花艳,公子又与谁抱月听风挽袖泥金笺?愿公子仍是绝世风华,笔端莲花灿。愿公子能执淡酒握清辉,笑看佳人舞袖蹁跹。烟波流转间景色无限,一梦又是千年。

关于纳兰容若的作文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一富于意境的佳作,是其众多的代表作之一。
纳兰性德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7月1日)溘然而逝。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24岁将自己的词作结集为《侧帽》后更名为《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关于写纳兰容若的作文精彩片段。

收集,高中写作用的。
历史上的花样男子——周瑜和纳兰容若
我们都终将成为历史,却不一定会成为历史人物。历史人物首先要是个“人物”,
是可能流传千古,其名其行被后人记住的人,即使不在正式的史书典藉之中,也会在士
大夫的笔端,乡野的闲谈中世代相传。历史人物少有不少求身后虚名的,甚至于为此颠
倒黑白,但后世如何评价总是不能掌握。我喜欢的历史人物不多,算起来真心www.souquanme.com实意地喜
欢的只有两个。因为我的标准不但严格而且细致,少一点都会打了折扣,全部符合的人
堪称完人,可是这完人在世人眼里却远称不上完美甚至远称不上伟人,由此可知我的标
准多少有点不可理喻。
  写自己是自讨苦吃,写自己真心喜爱的人却是乐事,神驰千载,想象他们在遥远的
年代中的做为,为世上曾有这样的人而心存感激,这是一种奇异的精神享受。喜欢历史
人物有三个好处,其一是已成定局,没有悬念没有改变,再不可能让你失望。现实中的
人要耗费你的一生去看他的一生,不免累人;其二是轻松,再难过的事情写在史书里也
只是薄薄两页,发生在现实中却惊天动地,不一定承担得起了。其三是不存拥有的奢望
和痛苦,只是全心地欣赏,就象欣赏任何从古流传下来的无瑕珍品去欣赏这人世间曾经
有过的精彩人生。所以这标准也只适合于古人,不能用来衡量身边的人。身边的人都称
不上完美,即使他是的,也须由后人来评价,因为是古人,你才可以极尽挑剔之能事,
而对于现实的人,这样的标准无疑是太过苛刻近于疯狂了。
  两个古人都是男子,我想这毋须解释。
  第一个是周瑜。
  三国两晋之时是中国最风流瑰丽的年代,特立独行的人比比皆是,何以独喜口碑并
不甚佳的周瑜?要说的明白还得把我的标准一一列出来,实际上我也不知道是因为喜欢
了周瑜才立了这些标准还是因为他丝丝入扣地符合了我的标准才喜欢他。这些标准中有
俗而又俗的,也有无章可循的,想清楚列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是由人而言之吧。
  周瑜的生平可由三国中诸葛亮那篇假惺惺的祭文得知,祭文哀情虽假,内容倒是真
的:“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
割剧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
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
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宏才,文武筹略;火攻强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
;哭君早逝,俯地流血。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这样的人宁不
让我为之泪涟而心折。
  首先自然是“吊君丰度”,一个相貌猥锁之人再有惊世之才也不在我喜爱之列,比
如庞统。周瑜在三国里出场尚且年青,已是“容颜秀丽、姿质风流”,世人多称周郎,
小乔是当世美人,却与周郎堪称佳配,可见其相貌已非不俗可喻了。但两晋美男子会聚
,从夏候玄、嵇康后可列出一长列名单,可知仅有好相貌也不能让人倾心,象武则天的
男宠张宗昌、张易之之流,即使“六郎面如桃花”也不过让人作呕而已;慷慨悲歌之士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死后让三军怆然的有李广,让主为哀泣的有霍去病,让友为泪涟的
更是不计其数,三者共有的虽然较少也绝非绝无仅有,对于其他人我也感佩但不会心仪
更不会喜爱至此,所以人格的因素不是主要的,周瑜的确受部众爱戴,受孙权倚重,在
他死后数十年孙权仍将公谨作为第一人推崇,他临终之前推荐鲁肃的拳拳之心读之让人
心碎,然而我想周瑜此人即使刻毒阴险,也不会在我心中损其分毫;火烧赤壁的丰功伟
业是必须的但不是全部,凡是青史有名者,谁无过人之处?凡是君王霸主之类的大功业
让我望而生畏,那样的人只是让你崇拜评说而不是让人去喜欢的。大器晚成是让我叹气
的一种,对于郦食其、范曾、商山四皓一类的老朽我缺乏兴趣,好在少年得志的古人更
多。
  只是有学问失之柔弱,即使是仗剑而行的李白也不过还是一介书生,我对诗人的喜
爱只限于诗词本身,与其本人不甚相干,我很爱《红楼梦》,却并不喜欢曹雪芹,太悲
剧和寒酸的角色让我难有热情。对于谋士一群我更是不知所谓地讨厌,象是巨堤下的虫
蚁,除了阴谋没有阳性;战场上的武将我反而更为偏好,韩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气
魄让我倾倒,李广“飞将军”的神采让我赞叹,一个男子的真性情只有在古战场上才能
真正淋漓尽致地挥洒和释放,我迷信这种阳刚,然而粗鲁无华仍然是不够的,所以《水
浒》中没有一个让我舒服的人,林冲稍稍好一点,但也称不上文武双才。
  我喜爱的是“文武筹略”的人物,文得武得,并非是文会识字,武能耍剑就可以,
两者并重且都有名证才可以,这样一要求,范围就小了,辛弃疾、岳飞都是能文能武的
人物,但一偏于文而一偏于武是显而易见的。明代的王阳明无疑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
学问出奇的好,仗也打得出色,清朝的曾国藩、左宗棠都是出将入相的人物,可我半点
不喜欢。他们都太正统了,想起来都有黑白电影的感觉,因为没有任何关于他们的绮丽
温情的背景作为陪衬,长长的一篇功劳簿看了让人生厌。唐朝的李靖在文武全才之上又
比他们多了一分长处,就是有巨眼识英雄的红拂女相伴,让人有美丽的遐想的余地,可
是他建功立业的时间贯穿一生,又寿终正寝没有让人扼腕痛惜的情由,何况死去时已垂
垂老矣,与俊朗的标准已相差甚远。
  因而只有周瑜,才是世间少有的奇男子,才是我心头至爱。他“青年有俊声”,少
年得志统领三军,南平长江,西治巴蜀;治军有度才服程普,力辩群臣宁战不降;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是决胜千里的帅才;羽扇纶巾,轻袍缓带是儒士风范;狂吟舞剑,听弦
歌而知雅意是名士风雅;时人无不知“曲有误,周郎顾”,一曲《长河吟》与《广陵散
》一般成为世间绝响。这样的人生还嫌不够精彩,又与小乔配为佳偶,琴瑟相合羡煞世
人。历史上多少夫妻是见于传说的,杨玉环与唐明皇相爱而不相配,朱淑珍珠玉之姿配
了莽夫,周瑜与小乔却是珠连璧合的一双人,一个男子有再大的作为没有似水柔情也是
枉然,时人皆将小乔之配周瑜传为佳话,可以想见他们的幸福,诸葛亮特地以“铜雀春
深锁二乔”来激起周瑜的怒气也可想而知小乔之于他的珍贵。
  他拥有举世皆知的美妻,他是国之栋梁,军之明帅,可惜正当英年却寿终于三十六
岁,去翻《三国志》,查证他的死因,果不其然,诸葛亮三气之说是子虚乌有的,孙权
的三哭却是真的:闻道周瑜死讯,孙权放声大哭;见了周郎绝笔,再哭不止;接了灵柩
又哭祭于前,三军举孝,举国哀悼。这样的人也许真的是天妒英才,他的绝笔中写出“
奈死生不测,修短有命;愚志未展,微躯已殒,遗恨何极!”的叹息,我又何尝不为之
叹不为之伤,正当击退强敌踌躇满志之时却一病而亡,高潮时骤然落幕,花盛时突遭霜
毁,他死前该是何等无奈,何等悲凉,孙策死时国中因有周瑜而不至慌乱,而周瑜早亡
却使孙权方寸大乱,直到看到他遗书中妥当安排才稍许安慰。
  小乔呢?花容月貌适为谁妍,寂寞空房又何等凄凉?可她仍是值得羡慕的,她毕竟
有回忆,有他抚过的瑶琴,舞过的长剑,翻过的书卷,有整个国家陪同她一起悲哀一并
怀想。
  这也许是幸事,至少我是因此而深陷于对他的喜爱,作为一世之人,他没有李靖活
的完满,他抛下功名与娇妻走的不甘,然而作为万世流传的人物,他却比李靖更加完美
,他因此而永远不会再平庸,永远不会再失败,不会象李靖一样老去,不会象孔明一样
兵败歧山,他的早逝成就了一段无比辉煌的人生,令人神往也令人感伤。我甚至并不怪
罗贯中对他的诋毁,把属于他的羽扇纶巾作为了诸葛亮的标志,甚至他是否量小是否死
于诸葛亮的激将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个这样精彩的人,是造物的宠爱将为人的
最佳特质都给了他,又将惋惜与悲哀都留给了与他同时和他身后的世人。
  我的标准就是完美,而我的完美却是不满之月,一现之花,唯有周瑜,只可惜一点
,他与小乔的夫妻情深只能由别人的诗词中去体会,三国的史书中对此当然不会置一词
,让人想象的空间虽然天马行空却了无线索。
  我本来以为唯有周瑜,忽而一天,我看到了纳兰词《饮水集》。于是我去找此人的
生平看,几乎是别无选择地喜爱了这个敏感至极的男子,甚至整个清朝在我眼中也有了
色彩。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我开始想这一定是宋词
而不会是清词,我更加不会想到这是满族贵胄的手笔,康熙大力崇文,然而满族八旗仍
然是无所事事者众,诗词写得好的已经难得,用这样哀伤的调子几乎不可想象。我可以
了解曹雪芹的葬花吟出自于什么样的心态,我却想象不出一个一生锦衣玉食的浊世佳公
子因何会有如此深沉的哀思。如果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他也未免牵强得逼真了些。我曾
经惊叹过曹雪芩的想象力,葬花的凄凉和艳丽使人绝倒,直到我看到纳兰词中的“寒更
雨歇,葬花天气”的词句。我逐字逐句地读他的词,忽而满纸凄凉意,如看断肠集注,
忽而金弋铁马,大漠黄沙,如观塞外诗,忽而香艳婉约如同柳永在世,忽而豪放不羁直
追苏诗辛词。我对诗词的记忆一向不佳,这次却是例外,我四处去搜集他的生平轶事,
然后我就无可救药地迷恋上了他。
  他可悲但他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一个大词人,而且是武将,是御前一品带刀侍卫
,在重武的满清八旗之风盛行之时,有侍驾之能可知他武功的出众。非但如此,他还是
古来难得的情种,是造化喜之、造化悲之的代表之作。他出身贵族,父亲权倾朝野,家
中宾客如云;他气质高贵,清俊不凡,才思独特誉满京华;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众
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满座,以诗会友,肝胆相照危难相扶;他南骑北讨,远赴边塞
,西风大旗战鼓连营;他得娶娇妻,琴瑟合欢,人生得意闺阁缱绻。然而他的妻子命祚
不长,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于三十岁而终。这样的人上天也许只多造了一个,他就
是“德也狂生耳”的纳兰性德,字容若,大学士明珠之长子,康熙皇帝的御前近臣,我
酷爱词章的笔者。
  就一般的功名而言,纳兰容若一生并没有立下什么不世功勋,他生于康熙盛世,又
是钟鸣鼎食之家,他那权倾朝野的父亲也许正是他建功立业的障碍,只得了一个御前行
走的荣耀职称,虽然数次随驾征驰却没有机会施展他一身武艺,虽然才名广播却未曾献
策于朝堂之上,倘若天以假年或许会有所作为,可惜他只活了三十岁。他一生中最大的
成就居然是他用以遣怀的词作,这或许是他的悲哀却是后人的幸事,宋之后无好词直至
出了纳兰性德。我也惋惜他未能建大业以至世人多不知其人,与妇孺皆知的周郎不可同
日而语,然而他已有了这份姿质,这便够了。何况当年市坊皆唱《金缕曲》之时,声名
之显赫也曾脍炙人口。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弟。有酒唯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竟逢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在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久无好词的干渴使这首新词瞬间传遍京城,自宋以来,词早已被拘死在词牌与韵律
规矩中//www.souquanme.com,了无新意,这首词却是信笔拈来,一首词中数个“君”字,又两个“身”字,
全然不顾什么规矩,却叫人念了痛快淋漓,才华横溢,侠气纵横,一时间,无人不晓狂
生性德。
  他的家族炙手可热,趋炎附势者众,他冷笑置之,却对满腹才学的汉人学士礼下有
加。他对诸葛亮愚忠的置疑几乎是那个时代的背后,“劳苦西南事可哀,也知刘禅本庸
才;永安遗命分明在,谁禁先生自取来。”也许是他满族贵族的身份使他没有了那份顾
忌,但也不能不说他与他钻营圆滑的父亲是非常不同的。他活出了那个时代难得的真性
情,他所说的“白衣风流,欲傲君王紫”、“决计疏狂休悔”、“天下事、公等在”的
狂语几乎可以直追两晋,“是真名士自风流”,这在最后一个以忠孝为支柱的王朝,规
矩漫天的官场是不可想象的。他的魅力扬扬洒洒,越过了紫陌朱门,结交的无不是寒素
之士。为将素不相识的朋友之友救出塞北苦寒流放之地,他出手千金,四方奔走,将这
不可能为之事变为事实,公子侠肠也是出身富贵之家罕见的。但这高尚的人格却不是我
心仪的重点,否则也许孟尝君更合适一些。孟尝君、平原君之流的礼贤下士是眷养门客
,而纳兰容若却是平等交友,这是高下立判的,凡是沾了利益便会使一件事变得不纯粹
了,他的身份使他对落难友人无所求,只为脾性相近便肝胆相照,这才难得。
  狂傲狷介只是他的外衣,绕指柔肠和钟情似海的内心才使他让我心仪。他的妻子卢
氏是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由朋友所做的慰词所说“纵使倾城难再寻”的话当是绝色佳
人,他自己又有“赌书消得泼茶香”之语,应该是知书识文的才女。即使在功业上无作
为,他仍然满足于闺中之乐,甚至做了很多艳词以悦妻子,一旦随驾出征就是无尽的两
下里思念,见了远山便想“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这段唯美的恋情只持续了四年,
红颜薄命,就在“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他的精气也随着妻子的猝然离世而去了。他
的悼亡诗是古往今来做的最好的,而他的精血也慢慢地耗尽在对亡妻的思忆之中,郁郁
而终。他丰神隽朗,风雅无俦,即使“但得玉人常照眼”也是平常事,续弦之后夫妻也
算和谐,但“赢得更深哭一场”却是常事。自此之后,街头酒肆中狂饮的公子闭门在疏
窗之内,顾盼神飞的气魄被黯然销魂而代替,绝代的才华从此只用来做一件事,就是极
尽哀思的悼亡词。这让我经常思量他的亡妻是何等样人,让他至死难忘,盼结再生。
  临终之前,他已抱病数月,还与好友一并赏花做诗,三日后便溘然长逝。说起病症
却无名言之,只是体热而汗不出,康熙将御医统统送去却针药罔治。此时离妻子病逝已
有十一年了,他也刚刚做了“零落鸳鸯,十一年前梦一场”的哀词,也许这病是恰逢其
时,他已厌倦了“年来苦乐,与谁相倚”的日子,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他这一放弃,家
庭的希望,主子的重望,朋友的热望全部落空,然而却使人生唯美。
  悼亡词做的好的古来有之,而我首推纳兰。苏轼所作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固然也是情文并重,然而苏轼其人却三妻四妾,风流快活,偶然忆起亡妻
,情伤片刻,却与他的生活毫不相干。贺铸的“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自然也让人同情,只是那时他自己也已经老了,何况后来的那句“谁复挑灯夜补衣”实
在让人倒胃口。而纳兰无时不在的伤情使他写出至真至深的悼词“半生浮名随逝水,一
宵冷雨葬名花”,“欲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你可以体会//www.souquanme.com那分分秒
秒地思念和丝丝缕缕的伤痕,因为言符其实所以情真义切,他自幼习武的健壮体魄也经
不起这样的消磨。妻子的早逝成就了他天下第一的哀词,哀词既成,心血已尽,精彩至
极,再无可续,他在这时离开,使我哀之而更爱之。
  他的死也恰逢其时,其后不久,家族一蹶不振,家散人亡,似乎上天不忍心让他遭
遇这样的惨剧而先一步接了他去,在人们无不扼腕叹息英才早逝后又不能不为他庆幸,
就象是谁也难以想象林黛玉会直面贾府的抄家而宁愿她先于此而魂归离恨天。我不可想
象一个年迈苍苍,身边儿孙成群的纳兰容若还在做着哀悼的梦,我更不能想象明珠一家
被囚时也包括这个风流倜傥的才子,肩披锁枷,蓬头垢面,被一群市侩小吏审问。//www.souquanme.com他在
繁华中生,在富贵中去,然而一生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寂寞的。纳兰之死与明珠之败在当
日都是惊天的大事,街闻巷议,无不感慨,时至今日,已没有人再去议论明珠的成败,
却还有人在读纳兰词。
  这是两个完美得不似这世上的人,但也许只在我眼中才是如此,天赋好容貌,家世
显赫,气质清贵,少年得志,功名轻易,不必经历苦厄就身居人上,然才华出众,卓尔
不凡,雅量高致,名士风流,文武兼修,可敬可佩。更难得婚姻得谐,神仙眷侣,用情
始终却都在英年极盛时撒手人寰,留给后人无尽的思量。可却也不是太过惨烈和仓皇的
死法,项羽的英雄陌路是悲壮的,但就有失从容了,周郎垂下琴弦的手和纳兰赏花之后
的昏睡都是一生曲调的和谐音,本是一曲花开灿烂的调子却忽以大悲之音结了尾,让人
在静心微笑中忽然如着重击流下泪来,花开的越灿,越让人不忍其凋零,这两个人都是
将花开至绝美而骤落,因而使人越发留恋。两人身后都遗下二子,可惜都是平庸之辈,
历史上还有没有这样完整的美丽我不得而知,不过曾经有过两个也不算是少了

求一篇写纳兰性德的作文

写纳兰性德的,诗意一点的,八百字左右,或者文章片段也行,只要是关于纳兰性德的就可以了
了解纳兰容若是通过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本书是安意如写的诗评,在书中她极度推崇容若及其《饮水词》。后来,我又买了一本她写的《当时只道是寻常》,是专门评论《饮水词》的一本书,书中对饮水词的解析及背景的描述,很值得一看。
于是我开始查阅这个文采极好的女子的资料,百度百科上原来给出的资料是:天生脑瘫,身残志坚。不过现在好像已经没有这句话了。不过那很可能是别人的嫉妒心作祟,一个几本诗评的作者怎可能是脑瘫的,不过脑瘫也是不影响智力的,有些脑瘫患者反而智力超常。百度百科后面又说安意如作品大多为抄袭,其中对搜趣网《诗经》的解析出现了整个篇幅的抄袭,而且给出了原文对比。然而,撇开那些抄袭的部分她对诗的那种直觉还是值得品味的,如画的背景描写,深刻的感情刻画,让人如毒药似的爱上她的文字。她是深深地爱着纳兰容若的,或许只有那样的爱才能品读出容若的伤感。
或许大多数人都不了解纳兰容若,然而这个“清代第一词人”在当时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纳兰容若,清朝宰相明珠的长子,康熙御前侍卫。然而虽贵为相国公子,其一生却始终生活在孤独寂寞之中,三十一岁就死了。容若是一个作茧自缚的人,始终感觉委屈。然而他是不该的,一个男人该有的他都有了,显赫的家世,通天的才气,刻骨铭心的初恋,美貌的红颜知己,贤惠的妻子温存的妾室,知心的好友。然而他却将世俗追求视为身外之物。
纳兰容若一生大概有五个恋人:初恋是入宫的表妹,江南才女沈宛,妻子是两广总督之女卢氏,卢氏死后继娶宫氏,还有副室颜氏。然而容若的词大多是为前三个女子写的。表妹入宫,与沈宛也无法相爱,尽管娶了贤惠的卢氏,然而在卢氏死之前,容若的痴情根本不允许他忘记他的前两个情人。所以他的前半生一直在纠结着那些无法得到的爱,却忽视了身边的卢氏。卢氏死后,容若突然醒悟,然而已经晚了,所以他继续活在回忆之中。后来和朋友喝了一场酒,染了风寒,不久就死了。然而就连他的死也是幸运的,他死在家破人亡之前。
纳兰容若《饮水词》中大多为描写爱情的词,回忆那些过去的情事: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冷处偏佳,别有根芽。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致使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那时肠,早为而今断。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很多人知道纳兰容若都是因为这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同样,也有太多人喜欢这句,似乎后面几句全是为了衬托这句而存在。这句词旷古绝今,翻遍古典诗词或许只有一句可与此句相比:问世间情为何物?
若,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会在遇见你的那一刻,告诉你我爱你,那么我们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我看着你和的快乐,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写纳兰性德的文章

写他的词的赏析,文字优美,语言流畅
初识纳兰性德,是在我上高中那阶段,读罢纳兰性德一首回忆的词《浣溪纱》,便对这位用情专一的男子仰慕起来,加之高中语文老师刘邦赵先生又赞其风流倜傥,才情过人,就对他开始了像信仰一般追寻。 “沉思往事立残阳”, “当时只道是寻常”这样的情语竟然能点破人心,心情有偏差的时候,几乎被勾下泪来了。“背灯和月就花阴,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一瞥就看见他逗留在荒芜的秋草蔓地的庭院里,寻找,追忆,落寞,遗憾,悲凉……怪不得陈奕迅的《十年》能如此打动不同的人哪,只是都有这般相似的经历。记得苏联诗人说过“二月,足够用墨水来痛苦。”那么十年光阴,连心都长上了苔藓,足够用来怀念的了。他也写送别词,勾勒的画面寒意沉沉,使人心意飘摇,心绪黯然,不过末尾他会有句温暖宽慰之语,总算能让人含泪微笑一下下。纳兰性德的词中多次浮现“谢娘”的身影,令我对其迷恋爱慕之中充斥了一股嫉妒,这样一位才子竟然独具烟花般的寂寞,任凭年华在指间飞落也心系谢娘不为她动,怜之,妒之。不过,他的边塞词能写出将士们磊落的男儿风,又精道地抒发自己的故园之思,真算异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他,思念家乡之情可解,可他也并非愿意回京城受皇帝的呼喝吧,一个贵胄竟然感觉无处可归,在他人看来纳兰性德是自寻烦恼,认定是他的文气、才气清高所致,我却以为是一才子在艺术性地发牢骚罢了。人们提及他——纳兰容若,便觉是一阙绝妙好词。唇齿间流转起来芳香馥郁,一个男人也能惊艳于清王朝三百年喔!他短暂的人生用这句话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了:一生恰如三月花。
万丈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星影坠】 细读纳兰词会发现,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一句无限风光惊绝。人尚留在“星影摇摇欲坠”的壮美凄清中未及回神,“归梦隔狼河”的现实残酷已逼近眼前。帐外响彻的白狼河的涛声将人本就难圆的乡梦击得粉碎。 奇怪的是,这阕被王国维许之为豪壮的《如梦令》让我最先联想起的并非“黄昏饮马傍郊河”的箫壮,而是李易安“绿肥红瘦”的清廖。也许容若本身透露的意象就是如此。 人沉醉,却非全醉。尘世中总有着夜阑独醒的人,带着断崖独坐的寂寥。就算塞外风光奇绝,扈从圣驾的风光,也抵不了心底对故园的翼盼。 诺瓦利斯说,诗是对家园的无限怀想,容若这阕词是再贴切不过的注解。其实不止是容若,离乡之绪,故园之思简直是古代文人一种思维定势,脑袋里面的主旋律。切肤痛楚让文人骚客们整出这样了“生离死别”这样震撼人心的词。 那时候的人还太弱小,缺乏驰骋的能力,因此离别是重大的。一路上关山隔阻,离自己的温暖小屋越来越远,一路上昼行夜停风餐露宿,前途却茫茫无尽,不晓得哪天才能到目的地,也可能随时被不可预期的困难和危险击倒。在种种焦虑和不安中意识到自身在天地面前如斯渺小。这种惶惑不是现在坐着飞机和火车,就可以满世界溜达的人想象的。归梦隔狼河,却被河声搅碎的痛苦,在现代人看来简直不值一提。何必做梦呢,直接视频或者电话就好了,多少话也说得尽,不必可怜巴巴寄望于梦中还家。 今人已经习惯把自己的世界掌握在可以掌握的范围之内,既明哲保身又胜券在握,何乐不为?当一座都市大的可以容纳成千上万人,而你又来去自如时,故乡的概念也被虚化。只要你愿意,可以和某人老死不相往来;或者转身把自己投入人海,今天在南半球,明天就出现在北半球。故乡的血液在现代人身上流失殆尽。 像听一场古老的戏曲,看一场皮影戏,读古人留下的诗词常浮起这样的心意。那里没有石头森林钢筋铁塔,没有无休止的工作和无法派遣的压力。桃李芳菲的场景下是人在其间踏歌漫行,时光漫漫,足可用来浪费。他们即使有哀痛,依然似不识人世愁苦的稚子。 读到这阕词的时候会有一点落寞,静静地滴下来。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