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衣著破前香的下一句是什么(罗衣著破前香在 下面一句是什么)

‘罗衣著破前香在’下面一句是什么?晏几道《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园时候望人归。,罗衣著破前香在......

罗衣著破前香的下一句是什么(罗衣著破前香在 下面一句是什么)

‘罗衣著破前香在’下面一句是什么

晏几道《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
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园时候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满意采纳
工作顺利学习进步!!!

虞美人 词解译及曲外义?

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
作者本意不是伤春,而是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
译文
回廊上的栏杆外看去,外面天色如水一样清澈动人昨天晚上,我也曾在这里凭依栏杆。人们都把明月比作佳期,希望在月满时相思的人也会相见。因此我每天都在这里倚栏眺望盼望上人回来华丽衣服虽已穿坏,但旧情不会改变,令我留恋不已可是那在外的人啊,是谁让他把忘记旧情。一春以来因为离愁我满怀愁怨,也无心去弹筝弄弦。只有那两行nplIYcs伤心眼泪,一滴一滴滴落在那琴上。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怀人怨别的传说超标。在刻画女主人公的行动和心态时,却很有很有艺术特色。上片写圆月夜倚栏盼望人归,突出期盼之急切,下片写痴情不改、满怀离恨的愁苦幽怨,上片写倚栏望月盼归,下片写整个春天充满离恨别情。上片首句写景,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这两句写思妇独倚栏干夜眺碧天情景,“天如水”的复合意象描画出好天良夜清如水的月夜特征,虽未直接写明月,却将月辉的圆融、澄澈、空明之美,透过“天如水”显现出来。“昨夜还曾倚”,不仅写了思妇对明月碧天如水之良辰美景珍惜而且在昨夜、今夜
至明月倚栏眺望的痴情神往中,流露出对往昔欢情的眷恋今日难言的苦衷。“天如水”三字衬托主人公的纯情,意境优美。“昨夜”暗示出望月已非一日。“初将”二句写长望月圆人归而空见一次一次的月圆,幽怨转深。下片“罗衣”句写自己不忘旧情,“旧意谁教改”责备对方已变初衷,于怀疑中更显痴情。结尾二句宕开,谓不仅今日盼,昨夜倚栏,而且整个春天都在离恨中熬煎,想要弹琴抒怨也没有意绪,空流两行清泪而已。词意曲折深婉,并无华词丽句,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本词抒怀怨别之情,写人传神,哀婉感人。
觉得这个赏析很是到位,不知你怎么看?

晏几道的诗词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
  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
  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临江仙
  斗草阶前初见
  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
  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
  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
  飞雨落花中
  临江仙
  身外闲愁空满
  眼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细从今夜数
  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劝
  深情惟有君知
  东溪春尽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
  梅谢雪中枝
  临江仙
  淡水三年欢意
  危弦几夜离情
  晓霜红叶归程
  客情今古道
  秋梦短长亭
  绿酒尊前清泪
  阳关叠里离声
  少陵诗思旧才名
  云鸿相约
  烟雾九重城
  临江仙
  旖旎仙花解语
  轻盈春柳能眠
  玉楼深处绮窗前
  梦回芳草夜
  歌罢落梅天
  沉水浓熏绣被
  流霞浅酌金船
  绿娇红小正堪怜
  莫如云易散
  须似月频圆
  临江仙
  长爱碧阑干影
  芙蓉秋水开时
  脸红凝露学娇啼
  霞觞熏冷艳
  云髻袅纤枝
  烟雨依前时候
  霜丛如旧芳菲
  与谁同醉采香归
  去年花下客
  今似燕双飞
  临江仙
  东野亡来无丽句
  于君去后少交亲
  追思往事好沾巾
  白头王建在
  犹见咏诗人
  学道深山空自老
  留名千载不干身
  酒筵歌席莫辞频
  争如南陌上
  占取一年春
  蝶恋花
  梦入江南水路
  行尽江南
  不与离人遇
  睡里销魂无说处
  觉来惆怅销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
  浮雁沈鱼
  终了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
  断肠移破秦筝柱
  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
  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
  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
  点点行行
  总是凄凉
  红烛自怜无好计
  夜寒空替人垂泪
  蝶恋花
  笑艳秋莲生绿浦
  红脸青腰
  旧识凌波女
  照影弄妆娇欲语
  西风岂是繁华
  可恨良辰天不与
  才过斜阳
  又是黄昏
  朝落暮开空自许
  竟无人解知心
  蝶恋花
  庭院碧苔红叶遍
  金菊开时
  已近重阳
  日日露荷凋绿扇
  粉塘烟水澄如练
  试倚凉风醒酒
  雁字来时
  恰向层楼见
  几点护霜云影转
  谁家芦管吹秋怨
  蝶恋花
  碧草池塘春又晚
  小叶风娇
  尚学娥妆浅
  双燕来时还念远
  珠帘绣户杨花满
  绿柱频移弦易断
  细看秦筝
  正似人情
  一曲啼乌心绪
  红颜暗与流年
  蝶恋花
  碧玉高楼临水住
  红杏开时
  花底曾相遇
  一曲阳春春已暮
  晓莺声断朝云去
  远水来从楼下路
  过尽流波
  未得鱼中素
  月细风尖垂柳
  梦魂长在分襟处
  蝶恋花
  卷絮风头寒欲尽
  坠粉飘红
  日日香成阵
  新酒又添残酒困
  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
  隔水高楼
  望断双鱼信
  恼乱层波横一寸
  斜阳只与黄昏近
  鹧鸪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
  犹恐相逢是梦中
  鹧鸪天
  守得莲开结伴
  约开萍叶上兰舟
  来时浦口云随棹
  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
  年年拚得为花愁
  明朝万一西风劲
  争向朱颜不耐秋
  鹧鸪天
  醉拍春衫惜旧香
  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
  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许多
  相思本是无凭语
  莫向花笺费泪行
  鹧鸪天
  小令尊前见玉箫
  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
  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
  碧云天共楚宫遥
  梦魂惯得无拘检
  又踏杨花过谢桥
  鹧鸪天
  十里楼台倚翠微
  百花深处杜鹃
  殷勤自与行人
  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
  天涯岂是无归意
  争奈归期未可期
  鹧鹧天
  陌上蒙蒙残絮飞
  杜鹃花里杜鹃啼
  年年底事不归去
  怨月愁烟长为谁
  梅雨细,晓风微
  倚楼人听欲沾衣
  故园三度群花谢
  曼倩天涯犹未归
  鹧鸪天
  当日佳期鹊误传
  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
  人在莺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
  别多欢少奈何
  情知此会无长计
  咫尺凉蟾亦未圆
  鹧鸪天
  手拈香笺忆小莲
  欲将遗恨倩谁传
  归来独卧逍遥
  梦里相逢酩酊
  花易落,月难圆
  只应花月似欢缘
  秦筝算有心情
  试写离声入旧弦
  生查子
  金鞍美少年
  去跃青骢马
  牵系玉楼人
  绣被春寒夜
  消息未归来
  寒食梨花谢
  无处说相思
  背面秋千
  生查子
  关山梦魂长
  鱼雁音尘少
  两鬓可怜
  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
  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
  不似相逢好
  生查子
  坠雨已辞云
  流水难归浦
  遗恨几时
  心抵秋莲苦
  忍泪不能歌
  试托哀弦语
  弦语愿相逢
  知有相逢否
  生查子
  长恨涉江遥
  移近溪头住
  闲荡木兰
  误入双鸳浦
  无端轻薄
  暗作廉纤雨
  翠袖不胜
  欲向荷花
  生查子
  官身几日闲
  世事何时足
  君貌不长红
  我鬓无重绿
  榴花满盏香
  金缕多情
  且尽眼中欢
  莫叹时光
  生查子
  春从何处归
  试向溪边问
  岸柳弄娇黄
  陇麦回青
  多情美少年
  屈指芳菲近
  谁寄岭头梅
  来报江南信
  南乡子
  渌水带青潮
  水上朱阑小渡桥
  桥上女儿双笑靥
  妖娆
  倚着阑干弄柳条
  月夜与花朝
  减字偷声按玉箫
  柳外行回首
  迢迢
  若比银河路更遥
  南乡子
  新月又如眉
  长笛谁教月下吹
  楼倚暮云初见雁
  南飞
  谩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
  梦里关山路不知
  却待短书来破恨
  应迟
  还是凉生玉枕时
  南乡子
  画鸭懒熏香
  绣茵犹展旧鸳鸯
  不似同衾愁易晓
  空床
  细剔银灯怨漏长
  几夜月波凉
  梦魂随月到兰房
  残睡觉来人又远
  难忘
  便是无情也断肠
  清平
  留人不住
  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
  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
  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
  画楼云雨无凭
  清平乐
  蕙心堪怨
  也逐春风
  丹杏墙东当日见
  幽会绿窗题遍
  眼中前事分明
  可怜如梦难凭
  都把旧时薄幸
  只消今日无情
  清平乐
  幺弦写意
  意密弦声碎
  书得凤笺无限
  犹恨春心难寄
  卧听疏雨梧桐
  雨余淡月朦胧
  一夜梦魂何处
  那回杨叶楼中
  清平乐
  波纹碧皱
  曲水清明
  折得疏梅香满袖
  暗喜春红依旧
  归来紫陌东头
  金钗换酒消愁
  柳影深深细路
  花梢小小层楼
  木兰花
  秋千院落重帘暮
  彩笔闲来题绣户
  墙头丹杏雨余花
  门外绿杨风后絮
  朝云信断知何处
  应作襄王春梦去
  紫骝认得旧游踪
  嘶过画桥东畔路
  木兰花
  初心已恨花期
  别后相思长在眼
  兰衾犹有旧时香
  每到梦回珠泪满
  多应不信人肠断
  几夜夜寒谁共暖
  欲将恩爱来生
  只恐来生缘又短
  减字木兰花
  长杨辇路
  绿满当年携手
  试逐春风
  重到宫花花树中
  芳菲绕遍
  今日不如前日
  酒罢凄凉
  新恨犹添旧恨长
  菩萨
  哀筝一弄湘江
  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
  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
  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
  春山眉黛低
  菩萨蛮
  相逢欲话相思苦
  浅情肯信相思否
  还恐漫相思
  浅情人不知
  忆曾携手处
  月满窗前路
  长到月来时
  不眠犹待伊
  菩萨蛮
  来时杨柳东桥路
  曲中暗有相期处
  明月好因缘
  欲圆还未圆
  却寻芳草去
  画扇遮微雨
  飞絮莫无情
  闲花应笑人
  玉楼春
  东风又作无情计
  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
  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
  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
  看尽落花能几醉
  玉楼春
  当年信道无情价
  桃叶尊前论别夜
  脸红心搜趣网学梅妆
  眉翠工夫如月画
  来时醉倒旗亭下
  知是阿谁扶上马
  忆曾挑尽五更
  不记临分多少
  阮郎归
  旧香残粉似当初
  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
  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
  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
  那堪和梦无
  阮郎归
  天边金掌露成霜
  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
  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
  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悲凉
  清歌莫断肠
  阮郎归
  粉痕闲印玉尖纤
  啼红傍晚
  旧寒新暖尚相兼
  梅疏待雪添
  春冉冉,恨恹恹
  章台对卷帘
  个人鞭影弄凉蟾
  楼前侧帽檐
  阮郎归
  来时红日弄窗纱
  春红入睡
  去时庭树欲栖鸦
  香屏掩月斜
  收翠羽,整妆华
  青骊信又差
  玉笙犹恋碧桃
  今宵未忆家
  浣溪沙
  家近旗亭酒易酤
  花时长得醉工夫
  伴人歌笑懒妆梳
  户外绿杨春系马
  床前红烛夜呼卢
  相逢还解有情无
  浣溪沙
  午醉西桥夕未醒
  雨花凄断不堪
  归时应减鬓边青
  衣化客尘今古道
  柳含春意短长亭
  凤楼争见路旁情
  六幺令
  绿阴春尽
  飞絮绕香阁
  晚来翠眉宫样
  巧把远山学
  一寸狂心未说
  已向横波
  画帘遮匝
  新翻曲妙
  暗许闲人带偷掏
  前度书多隐语
  意浅愁难答
  昨夜诗有回纹
  韵险还慵押
  都待笙歌散了
  记取留时霎
  不消红蜡
  闲云归后
  月在庭花旧阑角
  六幺令
  雪残风信
  悠扬春消息
  天涯倚楼新恨
  杨柳几丝碧
  还是南云雁少
  锦字无端的
  宝钗瑶席
  彩弦声里
  拚作尊前未归客
  遥想疏梅此际
  月底香英白
  别后谁绕前溪
  手拣繁枝摘
  莫道伤高恨远
  付与风笛
  尽堪愁寂
  花时往事
  更有多情个人忆
  愁倚栏令
  凭江阁
  看烟鸿
  恨春浓
  还有当年闻笛泪
  酒东风
  时候草绿花红
  斜阳外
  远水溶溶
  浑似阿莲双枕畔
  画屏中
  御街行
  街南绿树春饶絮
  雪满游春路
  树头花艳杂娇云
  树底人家朱户
  北楼闲上
  疏帘高卷
  直见街南树
  栏干倚尽犹慵去
  几度黄昏雨
  晚春盘马踏青苔
  曾傍绿阴深驻
  落花犹在
  香屏空掩
  人面知何处
  浪淘沙
  小绿间长红
  露蕊烟丛
  花开花昔年
  惟恨花前携手处
  往事成空
  山远水重重
  一笑难逢
  已拚长在别离中
  霜鬓知他从此
  几度春风
  诉衷情
  长因蕙草忆罗裙
  绿腰沉水熏
  阑干曲处人静
  曾共倚黄昏
  风有韵,月无痕
  暗消魂
  拟将幽恨
  试写残花
  寄与朝云
  破阵子
  柳下笙歌庭院
  花间姊妹秋千
  记得春楼当日事
  写向红窗夜月前
  凭谁寄小莲
  绛蜡等闲陪泪
  吴蚕到了缠绵
  绿鬓能供多少恨
  未肯无情比断弦
  今年老去年
  点绛唇
  花信来时
  恨无人似花依旧
  又成春瘦
  折断门前柳
  天与多情
  不与长相
  分飞后
  泪痕和酒
  占了双罗袖
  点绛唇
  妆席相逢
  旋匀红泪歌金缕
  意中曾许
  欲共吹花去
  长爱荷香
  柳色殷桥路
  留人住
  淡烟微雨
  好个双栖处
  虞美人
  闲敲玉镫隋堤路
  一笑开朱户
  素云凝澹月婵娟
  门外鸭头春水、木兰船
  吹花拾蕊嬉游惯
  天与相逢晚
  一声长笛倚楼时
  应恨不题红叶、寄相思
  虞美人
  飞花自有牵情处
  不向枝边坠
  随风飘荡已堪愁
  更伴东流流水、遇秦//www.souquanme.com
  楼中翠黛含春怨
  闲倚阑干遍
  自弹双泪惜春红
  暗恨玉颜光景、与花同
  虞美人
  曲阑干外天如水
  昨夜还曾忆
  初将明月比nplIYcs佳期
  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
  旧意谁教改
  一春离恨懒调弦
  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虞美人
  玉箫吹遍烟花
  小谢经年去
  更教谁画远山眉
  又是陌头风细、恼人
  时光不解年年好
  叶上秋声早
  可怜蝴蝶易分飞
  只有杏梁双燕、每来归
  采桑子
  秋千散后朦胧月
  满院人闲
  几处雕阑
  一夜风吹杏粉残
  昭阳殿里春衣就
  金缕初干
  莫信朝寒
  明日花前试舞看
  采桑子
  高吟烂醉淮西月
  诗酒相留
  明日归舟
  碧藕花中醉过秋
  文姬赠别双团扇
  自写银钩
  散尽离愁
  携得清风出画楼
  采桑子
  日高庭院杨花转
  闲淡春风
  昨夜匆匆
  颦入遥山翠黛中
  金盆水冷菱花净
  满面残红
  欲洗犹慵
  弦上啼乌此夜同
  采桑子
  秋来更觉销魂苦
  小字还稀
  坐想行思
  怎得相看似旧时
  南楼把手凭肩处
  风月应知
  别后除非
  梦里时时得见伊
  采桑子
  谁将一点凄凉意
  送入低眉
  书箔闲垂
  多是今宵得睡迟
  夜痕记尽窗间月
  曾误心期
  准拟相思
  还是窗前记月时
  采桑子
  非花非雾前时见
  满眼娇春
  浅笑微颦
  恨隔垂帘看未真
  殷勤借问家何处
  不在红尘
  若是朝云
  宜作今宵梦里人
  采桑子
  别来长忆西楼事
  结遍兰襟
  遗恨重寻
  弦断相如绿绮琴
  何时一枕逍遥夜
  细话初心
  若问如今
  也似当时著意深
  思远人
  红叶黄花秋意晚
  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
  归鸿无信
  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当窗滴
  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
  此情深处
  红笺为无色
  留春令
  画屏天畔
  梦回依约
  十洲云水
  手拈红笺寄人书
  写无限、伤春事
  别浦高楼曾漫倚
  对江南千里
  楼下分流水声中
  有当日、凭高泪  
  碧牡丹
  翠袖疏纨扇
  凉叶催归燕
  一夜西风
  几度伤高怀远
  细菊枝头
  开嫩香还遍
  月痕依旧庭院
  事何限
  怅望秋意晚
  离人鬓花将换
  静忆天涯路
  比此情犹短
  试约鸾笺
  传素期良愿
  南云应有新雁
  梁州令
  莫唱阳关曲
  泪湿当年金缕
  离歌自古最消魂
  闻歌更在魂消处
  南楼杨柳多情绪
  不系行人住
  人情却似飞絮
  悠扬便逐春风去

虞美人 古诗

虞美人
晏几道
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
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攻。
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虞美人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问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虞美人
叶梦得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
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袅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
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天明
个人喜欢这几首

求李煜的《虞美人》

我要原文明天要交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部注释
  1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降宋后封违命侯。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这是他的绝笔词,相传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 2故国:指南都城金陵(现在南京)。 3雕栏玉砌:雕有图案的栏杆和玉石铺就的台阶。此泛指宫殿建筑。砌,台阶。 4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宫女
  【翻译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宫女的年龄已经变老。问您能有多少愁?正像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1】
  宋代王铚《默记》卷上载:"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自然永恒人生无常尖锐矛盾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春花浪漫,秋月高洁,本令人人欣喜,但对阶下之囚来说,却已了无意趣了。"何时了"三字虽问得离奇,实含两层意蕴:往昔岁月是何时了却的?劫后之残生又将何时了却呢?这表明了他对生命的决绝心态。唐圭璋《屈原与李后主》一文说:"问春花秋月何时了,正是求速死也。"春花秋月无尽而人生有尽,这不仅是令李煜感到悲哀的,也是人类之大悲哀。俞平伯《读词偶得》评起句"奇语劈空而下"。
  "小楼昨夜又东风"更具体印证了春花秋月无法终了的事实。由小楼进而联想到故国, "不堪回首"四字乃心中滴血之语。"月明中"既是呼应起句"春花秋月"之"月",也是将小楼、故国,人生等等统统笼罩在永恒的月色中,则李煜个人之悲哀自然就直逼人类之大悲哀。
  换头承故国明月,点出物是人非之意。全词到此为止的六句,都是两两对照,写出永恒与无常的巨大反差表现作者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但柔弱的李煜已经不可能由此激发出进取激情,而只能在与生命决绝前,放纵一下悲哀的心情,任凭自己沉溺在这种无边的生命悲歌中,静静地等候人生终曲的奏起。
  煞尾两句自问自答,以具象的流水比喻抽象的愁怀,写出愁思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休无止nplIYcs、无法遏制
  以水喻愁,李煜之前已有许多,但此句不仅新颖警辟,而且既贴切富有力度。遂为名句。可与李颀"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刘禹锡"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秦少游"落红万点愁如海"等参读。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赏析2】
  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其中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最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作品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淹没了。
  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有如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之四○) (蒋雅云)
  [编辑本段]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注释】
  1.庭芜:庭院里的草.
  2.柳眼:初春柳叶细如睡眼,故云柳眼.
  3.尊罍:别作尊前.尊罍:酒杯.
  4.画堂:别作"画歌"(疑误);"画楼","画阑".深:别版误作"声"
  5.清霜残雪:鬓发白如霜雪.任:忍受.别作"禁"
  【译文】
  春风吹过庭院,吹绿了庭草.细如睡眼的柳叶也相继生出.面对生机盎然满园春色,作者感受到的却不是喜悦而是幽怨.因为想起往事而悄然独立.眼前的春色明媚如昔,月色依然如昔,而自己却已不再是当初的自己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怎不让人欲语泪先流.
  酒宴上的笙歌还在继续,酒杯尤在手中.春风不仅吹绿了庭苑,也吹开池面的寒冰,吹出一池春水.烛残,香暗,夜已阑.想自己人未老却早生华发,鬓发如雪.忧怀不能自已,伤感难以承受.
  【赏析】
  这首词是怀旧之作,词意比较朦胧,与其他词作直接坦露胸臆略有不同。开篇写出“凭栏”所见初春景色,但盎然的春意并未能驱散主人公心头的愁云。艺术上这叫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主人公独自赁栏“半日”而“无言”,可想见心情的沉重。我们仿佛看到一位面容憔悴中年男子临风独立,默默无语,脸上的神情痛苦不堪。到了晚上,新月初升,小院里风吹翠竹,声声入耳。主人公依然独立栏边,回想着往事。这耳畔竹声,眼前新月,与当年南唐宫廷里的景象何其相似。神思恍惚之中,他的思绪回到了当年,眼前又浮现往日欢乐的场面:池塘里春风荡漾,薄冰初融,池畔嫔妃围坐,酒杯交错,笙歌齐作。君臣同乐,不知今夕是何夕。“烛明”二句陡转,写凭栏后转回室内。画堂里,明烛高照,炉香袅袅,场面不失富丽,但寂静无人,没有一丝生气。对镜自照,满鬓白发,意识到自己年老体衰,生命行将消逝的悲伤不觉袭上心头莫非此生将老死于此?命运真是捉弄人啊, 一国之君变成了俘虏,从天上附落到人间,这样孤独寂寞、悲伤屈辱日子何时是个尽头? 他的内心翻江倒海几乎无法控制和承受。李煜后期的词作,都深深打上了他的生命烙印。从词史的发展进程来看,这些词已超越了诮歌的歌辞功能,而变成了一种抒发自我人生感受的特殊形态抒情诗。
  [编辑本段]虞美人(晏几道)
  晏几道
  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园时候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旧意谁教改?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晏几道词作鉴赏
  此为怀人怨别词。词中以浅近而真挚的语言,回旋往复地抒写了词人心中短暂的欢乐和无法摆脱的悲哀,寄托了词人落拓不堪的人生境遇对于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身世浮沉的深沉感慨。词中着意刻画的女子形象,隐然蕴含作者自伤幽独之感。
  词的上片描述女主人公倚阑望月、盼人归来之情。
  起首两句主写倚阑,而写今夕倚阑,却从“昨夜曾倚”见出,同样一句词,内涵容量便增加一倍不止。——既然连夜皆倚阑而望,当还有多少个如“昨夜”者!“天如水”,比喻夜空如水般明澈清凉,可是其意不于写天,而于以明净天空引出皓洁的明月。歇拍两句写女主人公的对月怀人。男子去后一直不回来,也没说准什么时候回来,她结想成痴,就相信传统的或当时流行说法——月圆人团圆,每遇月圆,就倚阑苦望。词中写女主人公倚阑看月,从希望到绝望,有其独到之处。“初将”是说“本将”,这一语汇,便已含有“后却不然”的意味。下面却跳过这层意思,径写“长望”,其中自有一而再、再而三以至多次的希望和失望的交替不言之中。“初”字起,“长”字承转,两个要紧字眼,括净时期以来望月情事,从中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痴情和怨意。
  词的下片抒写女子不幸被弃之恨,与上片的真诚信托、痴情等待形成强烈的反差。过片两句,从等待无望终于悟知痴想成虚。“罗衣著破”,是时长日久:“前香”,则以罗衣前香之犹存比喻往日欢情的温馨难忘,委婉表达对旧情的缱绻眷恋。“旧意谁教改”?问语怨意颇深。人情易变,不如前香之尚;易散之香比人情还要持久,词中女主人公感到深深的痛苦。结拍二句,点出全词的“离恨”主旨,以“一春”写离恨的时间久长,以“懒调弦”、“两行闲泪”形容离恨的悲苦之深,将愁极无聊之感抒写到极致。
  春日本为芳思缠绵之时,然而日日为离恨所苦,自然无心调弦弹筝,然而又百无聊赖于是不得不对着筝弦黯然神伤。这种内心的苦恨,被作者表现得惟妙惟肖。陈延焯谓“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确然不错
  此词运笔有迥环往复之妙,读之使人心魂摇荡,低徊不已。
  [编辑本段]虞美人乳燕飞华屋(苏轼)
  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苏轼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上片写美人,下片掉转笔锋,专咏榴花,借花取喻,时而花人并列,时而花人合一。作者赋予词中的美人、榴花以孤芳高洁、自伤迟暮品格和情感,这两个美好的意象中渗透进自己的人格和感情。词中写失时佳人,托失意情怀;以婉曲缠绵的儿女情肠,寄慷慨郁愤的身世之感。
  上片以初夏景物为衬托,写一位孤高绝尘的美丽女子。起调“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点出初夏季节过午时节环境幽静。“晚凉新浴”,推出傍晚新凉和出浴美人。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进而工笔描绘美人“晚凉新浴”之后的闲雅风姿。作者写团扇之白,不只意衬托美人的肌肤洁白品质高洁,而且意象征美人的命运、身世。自从汉代班婕妤(汉成帝妃,为赵飞燕谮,失宠)作团扇歌后,古代诗人笔下,白团扇常常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
  上文一再渲染“悄无人”的寂静氛围,这里又写“手弄生绡白团扇”,着一“弄”字,便透露出美人内心一种无可奈何的寂聊,接以“扇手一时似玉”,实是暗示“妾身似秋扇”的命运。以上写美人心态,主要是用环境烘托、用象征、暗示方式隐约迷离以下写美人初因孤寂无聊而入梦继而好梦因风摇竹声而被惊断。“渐困倚、孤眠清熟”句,使人感受到佳人处境之幽清和内心的寂寞。
  以下数句是说:美人入梦后,朦胧中仿佛有人掀开珠帘,敲打门窗,不由引起她的一阵兴奋和一种期待。可是从梦中惊醒,却只听到那风吹翠竹的萧萧声,等待她的仍旧是一片寂寞。唐李益诗云:“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东坡化用了这种幽清的意境,着重写由梦而醒、由希望而失望的怅惘:“枉教人”、“却又是”,将美人这种感情上的波折突现出来了。从上片整个构思来看,主要写美人孤眠。写“华屋”,写“晚凉”,写“弄扇”,都是映衬和暗示美人的空虚寂寞和叹惋怅恨之情。
  下片用秾艳独芳的榴花为美人写照。“石榴半吐红巾蹙”,化用白居易诗“山榴花似结红巾”(《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句意形象地写出了榴花的外貌特征,又带有西子含颦的风韵,耐人寻味。“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这是美人观花引起的感触和情思。此二句既表明榴花开放的季节,又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它不与桃李争艳、独立于群芳之外的品格。
  “秾艳一枝细看取”,刻画出花色的明丽动人。“芳心千重似束”,不仅捕捉住了榴花外形的特征,并再次托喻美人那颗坚贞不渝的芳心,写出了她似若有情、愁心难展的情态。“又恐被秋风惊绿”,由花及人,油然而生美人迟暮之感。“若待得君来向此”至结尾,写怀抱迟暮之感的美人与榴花两相怜惜,共花落簌簌而泪落簌簌。
  词的下片借物咏情,写美人看花时触景伤情,感慨万千,时而观花,时而怜花惜花。这种花、人合一的手法,读来婉曲缠绵,寻味不尽。作者无论是直接写美人,还是通过榴花间接写美人,都紧紧扣住娇花美人失时、失宠这一共同点,而又寄托着词人自身怀才不遇之情。
  [编辑本段]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苏轼)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3,一望弥千里4。使君能得几回来5?便使尊前醉倒更徘徊6。
  沙河塘里灯初上7,水调谁家唱8?夜阑风静欲归时9,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10。
  【注释】
  1.有美堂:嘉佑二年(1057),学士梅挚任杭州太守。临行时宋仁宗赐诗,开头是"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梅挚到任后,筑堂于杭州城内吴山上,取名"有美"。
  2.述古:杭州太守陈襄的字。
  3.湖山信是东南美:当是化用宋仁宗"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之诗句。信,确实
  4.弥:满,遍。
  5.使君:封建社会对太守、刺使的称呼,此处指陈述古。
  6.尊:同"樽",酒器。《国语周语中》有"出其尊彝。"
  7.沙河塘:在杭州城南五里,与钱塘江通,当时为市肆繁华之地。
  8.水调:曲调名,是唐代流行的大曲
  9.夜阑:夜深。阑:尽,晚。
  10.琉璃:一种矿石质的半透明材料,又写作"流离"、"瑠璃"。此处比喻江水碧绿清澈。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赏析】
  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年)七月。《本事集》云:"陈述古守杭,已皮瓜代。未交前数日,宴僚佐于美堂。侵夜,月色如练,前望浙江,后顾西湖,沙河塘正出其下,陈公慨然,请贰车苏子瞻赋之,即席而就。"
  这是一首赠别词,全词紧扣"湖山信是东南美"一句,寓情于景,写出了江南水乡旖旎迷人的景色,充分体现了人物的依依惜别之情。
  上阕先总写湖山之美:"信是"写美景的不容置疑,"弥千里"写美景之广阔。面对美景和陈公的感慨,作者自然想到其对湖山的留恋。且想到此番别离,恐难以再次如此相聚,故"便使尊前醉倒",也徘徊不肯离去。
  下阕写夜景。江上的灯火动听的水调,静谧夜晚柔和的清风,皎洁月光,清澈的江水。听觉视觉触觉感觉融合,光和声、动和静的渗透。景象由欢腾转为宁静 画面色彩也由浓郁转为恬淡,烘托了惜别气氛,令人回味无穷。
  虞美人姿态葱秀,袅袅娉娉,因风飞舞俨然彩蝶展翅,颇引人遐思。古诗云:“芳心寂寞寄寒枝,旧曲闻来似敛眉;哀怨徘徊愁不语,恰如初听楚歌时。”
  [编辑本段]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苏轼)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为元丰七年(1084)十一月作者至高邮与秦观相会后,于淮上饮别之词。词中反映了苏、秦两人的深挚情谊
  起二句,写淮上饮别后的情景。秦观厚意拳拳,自高邮相送,溯运河而上,经宝应至山阳,止于淮上,途程二百余里。临流帐饮,惜别依依。词人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天亮了。着一“晓”字,已暗示一夜睡得不宁贴。“隙月”,指船篷罅隙中所见之月。据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载,苏轼于冬至日抵山阳,十二月一日抵泗州。与秦观别时当十一月底,所见之月是天亮前从东方升起不久残月,故“窥人小”三字便形容真切。“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二语为集中名句。汴水一支自开封向东南流,经应天府(北宋之南京,今河南商丘)、宿州,于泗州入淮。苏轼此行,先由淮上抵泗州,然后溯汴水西行入应天府。
  流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自己却载满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行。“无情流水多情客”(《泛金船》),类似的意思,苏词中也有,而本词之佳,全“载一船离恨”一语。以水喻愁,前人多有,苏轼是词,则把愁恨物质化了,可以载船中,逆流而去。这个妙喻被后人竞相摹拟。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声名竟出苏词之上。
  “西州”,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引傅注以为扬州,其实词中只是泛指西边的州郡,即东坡此行的目的地。
  过片二句,追忆当年两人同游的情景。元丰二年,东坡自徐州徙知湖州,与秦观偕行,过无锡,游惠山,唱和甚乐。复会于松江,至吴兴,泊西观音院,遍游诸寺。词云“竹溪花浦曾同醉”,当指此时情事。“酒味”,指当日的欢聚:“泪”,谓别后的悲辛。元丰二年端午后,秦观别东坡,赴会稽。七月,东坡因乌台诗案下诏狱,秦观闻讯,急渡江至吴兴寻问消息。以后年间,苏轼居黄州贬所,与秦观不复相见。“酒味多于泪”,当有感而发。末两句故作反语,足见真情。“风鉴”,指以风貌品评人物。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东坡对秦观的赏拔,可谓不遗余力。熙宁七年(1074年),东坡得读秦观诗词,大为惊叹,遂结神交。三年后两人相见,过从甚欢。后屡次向王安石推荐秦观。
  可见文人高士之友谊实非常人可比。
  [编辑本段]虞美人(秦观)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秦观词作鉴赏
  此词运用新巧别致的比喻手法,表现了怀才不遇、伤春惜别的主题。词人用细腻笔墨精心刻绘出完整的形象来作比喻。词的上片写仙桃,下片写美人,以仙桃比喻美人,而美人又是作者寄托身世、用以自况对象
  首句化用晚唐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句,只是把“种”改为“栽”,并稍易语序。再言“不是凡花数”,以赞美花的仙品,说它象天上和露栽种的碧桃,不是凡花俗卉一般
  接下来“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却突作转折极力一抑,显示这仙品奇葩托身非所。乱山深处,见处地之荒僻,因此,它尽管具有仙品高格,萦回盘绕的溪边显得盈盈如画,却没有人来欣赏
  过片“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两句,写花暮春的轻寒细雨中动人的情态和词人的惜春的情绪。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天很快就要消逝,想约束也约束不住。花的含情无限之美和青春难驻的命运这里构成无法解决的矛盾。
  结句“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说的是因为怜惜花的寂寞无人赏,更同情花的青春难驻,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想法。君,这里指花。“只怕”二字一转,又折出新意,说是想到酒醒以后,面对的将是春残花落的情景,岂不更令人肠断?这一转折,将惜花伤春之意更深一层地表达了出来。
  此词通过仙桃这一美的形象,来寄托作者怀才不遇、美而不被赏识的身世感慨。作者善于利用转折突变的方式表达感情,先充分描写桃的非凡、美丽,下面突然转写它生非其地,强调它的身世悲哀;先写春光多情,让人惬意,然后笔墨一转,叹惜其不由人意。
  这种转折变化中,造成一种情绪上的迭宕起落,收到了百转千回、凄咽恻断的艺术效果。
  [编辑本段]虞美人听雨(蒋捷)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