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银前一句是什么(万两雪花银的上句)

十两雪花银上下句怎么说您说的是十万雪花银吧。“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具体摘自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指旧时即便当了三年廉洁的官,也能......

雪花银前一句是什么(万两雪花银的上句)

十两雪花银上下句怎么说

您说的是十万雪花银吧。“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具体摘自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指旧时即便当了三年廉洁的官,也能从中捞到许多钱财。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那种社会官吏贪污成风的事实。知府:官名,府一级行政长官。雪花银:白银。

万两雪花银的上句

万两雪花银的上句是三年清知府。
【《儒林外史》】
清朝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有一句话流传很广——“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sohxxFAM
《儒林外史》是乾隆年间的书,据记载,乾隆年间那时候优质大米价格大约是10文钱/升。1两银子等于1000文铜钱,清朝的1升相当于现在的1.5斤。也就是说,乾隆年间1两银子可以买150斤大米。我们现在普通大米每个地区价格不一,有些地方高至8元/斤,而有些地方低至3元多/斤。搜趣网如果取最低价3元/斤,于是可以得出:
乾隆朝1两银子=150斤大米=现在450元
那么,10万两银子=现在4500万元
好家伙!三年清知府就赚了4500万,难怪人们都挤破脑袋考科举,难怪范进中举后会疯掉,当官也太他喵爽了!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意思是什么?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对古代贪官的一种讥讽。

意思是:初做官的人一开始是想做清官的,但清了三年之后由于受了官场腐败的同化,实在熬不住了,便开始大捞起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里头毕竟有个“清”字。仅仅“清”了三年,也终归搜趣网“清”过。只要有“清”,世界就有希望。若是贪风不止,愈演愈烈,到头来肯定会出现这样的事:一批衙门里十万雪花银的法定工资,能养出三万个赃知府! 

以前的清知府相当于现在一个独立市的市长(不包括县级市),相当于市局一级的行政单位。

www.souquanme.com万雪花银是比喻很多银子,十万两雪花花的银子。

扩展资料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出现在宋朝,在明朝的话www.souquanme.com本中也有出现。句中的“清”,是“清廉”的“清”,不能理解为“清朝”的“清”。

此谚又作“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

但人们认识最早是在《儒林外史》中,《儒林外史》八:“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今也不甚确了。’”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