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描写月亮的诗简短(辛弃疾写的关于月亮的诗词)

辛弃疾的关于写月亮的诗词黄昏院落月朦胧酒面低迷翠被重。黄昏院落月朦胧。堕髻啼妆孙寿醉,泥秦宫。试问花留春几日,略无人管雨和风。瞥向绿珠楼下见,坠......

辛弃疾描写月亮的诗简短(辛弃疾写的关于月亮的诗词)

辛弃疾的关于月亮诗词

黄昏院落朦胧
酒面低迷翠被重。黄昏院落月朦胧。堕髻啼妆孙寿醉,泥秦宫。试问花留春几日,略无人管雨和风。瞥向绿珠楼下见,坠残红

辛弃疾写的关于月亮的诗词

一、木兰花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有赋待[宋] 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搜趣网钩?
二、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辛弃疾 写月的三首诗

中秋节源于唐代赏月玩月的习俗,而在宋代时在民间盛行成为颇有盛况节日因而宋诗宋词中有很多描写中秋节的诗词。最为经典的莫过于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可谓旷世绝唱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固然经典无可比拟,但两宋也还有许多中秋词佳作,虽无法超越东坡词,却也各具风骚值得一读。尤其是两宋存词最多的词人辛弃疾,一生写过很多首中秋节佳作。
且先欣赏第一首《一剪梅》:
一剪梅中秋元月
南宋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古代,中秋节最为重要的便是团圆与赏月,而这首《一剪梅》所写的是中秋节赏月却因阴天而无月的失落。上阕先写回忆昔年中秋往事桂花飘香、饮酒赏月、花月怡人。而“今宵”中秋同样备酒赏月,却是“云湿纱窗,雨湿纱窗”,雨夜无月,格外孤寂
下阕则大胆想象,想乘风上天,问个究竟,却是无路可通、无信可寄!遗憾之下,唯有对着堂内“烛花红”,姑且将其当做月当做花,高歌饮酒,聊以自慰。这首中秋词虽全篇写中秋节之事,却依稀隐喻忧国之情,一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恰恰是辛弃疾忧心国家民族,却无力回天的倾诉。
再来读其一首《太常引》: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南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相比上一首《一剪梅》,这首《太常引》更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词中上阕起句先描写中秋圆月之美,如同洒下万里金波,仿佛刚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夜空。而后句则奇峰突起,大胆想象问月中嫦娥:白发日渐增多,好像是故意欺我!大有英雄迟暮之感,表达出了辛弃疾内心怀才不遇激愤
下阕则展现出更为大胆的想象:乘风山田、俯视山河,甚至直入月宫,将月中桂树砍去,这样月亮少了阴影,就能照的人间更多清光!如此想象,实则是辛弃疾对世间黑暗痛恨,一句“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搜趣网”是何等理想意志!英雄虽迟暮,而壮志犹在哉!
辛弃疾的第三首中秋词想必大家不会陌生,这首词因道出了月球地球转动科学猜想闻名于世,便是下面这首《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南宋辛弃疾
序: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这首《木兰花慢》效仿屈原《天问》,提出对月亮圆缺变化和月落后去向疑惑其中一句猜测之语“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这一句可谓神一般的猜想:是否另有人间?这里月落时,那里的月亮才刚刚从东方升起?这般猜想已然接近科学,难怪王国维会赞叹:“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诚然辛弃疾仅仅是猜测之语,并没有深究论证,但这种大胆的想象也显示出他的聪明智慧和朦胧的科学探索精神乃至末句的“云何渐渐如钩”也是对月亮圆缺现象的探索质疑。稼轩公聪明才智何其高绝!

辛弃疾月亮的诗词及赏析

原文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①丑奴儿:即《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②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③层楼:高楼。
④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
⑤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多少事,欲说还休。”[2]
译文
年轻时候知道忧愁的滋味,
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
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
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
却说好一个凉爽秋天啊![2]
作者辛弃疾
(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www.souquanme.com《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6]
赏析
【赏析一】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人民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搜趣网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搜趣网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讽刺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具体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CKThQtmeAXX4e8vd9WJBQ

?pwd=b85v 提取码: b85v

   

描写月亮的诗句十首

描写月亮的诗句十首

《静夜思》作者:李白 (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故乡

《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 (唐代)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山居秋暝》作者:王维 (唐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塞下曲》作者:李白 (唐代)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作者:李白 (唐代)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朗月行》作者:李白 (唐代)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心肝

《竹里馆》作者:王维 (唐代)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鸟鸣涧》作者:王维 (唐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水调歌头》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塞》作者:唐代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相关推荐文章